分享

湘西三绝中的洞女落花究竟是一种邪术还是一种未知的文化?

 老易说史 2022-03-18

“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
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
三十岁左右的,易成为巫;
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易落洞致死。
三种女性的歇斯底里,就形成了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

我还是引用沈从文先生这一段话来开始这篇文章,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不想我的这篇文章变成一篇神乎其神的"新聊斋"。

其实我每一次去湘西或者其他的苗族集中地,都会听到一些关于“落花洞女”的传说,之所以把它称为传说,是因为这些都是我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的。我的骨子里不愿意去相信它,但是我又找不出太多的破绽。

阿婆给我讲了一个落花洞女的故事

早些年去凤凰的时候,我就专门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苗族阿婆去攀谈,阿婆跟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大约在几十年前,在凤凰苗族有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阿妹,她的名字就叫阿九。阿九就像一只明艳的桃花一样,很能激起小伙子心中的那一丝春意。十里八乡的小伙子,经常会在风雨桥上等待着阿九,会在打猎的山头上唱情歌,会为了阿九悄悄地积攒着成家所需要的白银。

可是,阿九终究是一只独立花梢的蝴蝶,她最美的时候,永远是她翩翩起舞的样子。她看不上周围的那些飞虫,她的心中有自己关于爱情的憧憬,她幻想着汉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或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曲折。

到了阿九该出嫁的年龄,在家人的安排下,阿九终于心灰意冷地选择了一个外乡小伙。因为很多时候,现实和理想就是有差距的。

据说,阿九和她一样光鲜亮丽

苗族,生活在大山里,送亲的路也基本上是山路,沿路要在大山中穿行很久,也要经过很多山洞。当花轿经过一个山洞的时候,心里觉得十分憋屈的阿九,要送亲的队伍休息一下,自己也想在周围散散心。

只见阿九婀娜多姿地向山洞走去,归来的时候已经是失魂落魄,眼睛放着明亮而炽热的光,粉面上透露着一种灿若桃花的红,只是行为显得十分的痴呆。

后来被退婚回家的阿九,每天便会像望夫石一样,坐在门槛上,痴痴地,像等着情郎回家一样。也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像是随时要准备一场爱情的盛宴。

按照苗族的说法,阿九是被落洞了,也就是说,她被山神或洞神看上了,她成了神的妻子。她的魂魄早就山神或洞神勾走了,在另一个世界过着恩爱、幸福的日子。留在世间的只是她美丽的躯体在等待一次快乐的回归。

落洞的女子把自己时时当成神的新娘子

阿九被落洞之后,大约只活了三五年。在去世前,她一人悄悄地跑到原来的山洞,不吃不喝三四天,然后又跑回家,把自己打扮成最漂亮的新娘子的样子,又是不吃不喝好几天,直到身死。

阿九死后,大家认为她是去另一个世界去做山神或者洞神的新娘子了,所以,她的葬礼不是葬礼,而是婚礼,人们把她的尸体装扮成新娘子,用花轿送到曾经让她失魂落魄的山洞,去让她入洞房。

阿婆这个故事里充满着忧伤和神秘。但我知道她说的就是苗族“落花洞女”的故事,关于“落花洞女”的传说,其实还有很多艺术加工,比如说,落花洞女有迎风流泪的特征,有能把树叶和花朵哭得掉下来的特征,比如葬礼变婚礼的特征,比如落洞的女子都年轻貌美的特征,比如落洞的女子都活不长久的特征……

落洞,其实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爱落地了

我问阿婆,那么在苗族有没有落洞之后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先例呢?阿婆说,也还是有的,但是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一般地,被落洞的女子,无论怎么医治,都是没什么用的,最后女子都是郁郁寡欢地忧伤而死。但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就是被落洞的女子在去世前找到了让自己心动的男人,两人能够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落洞女子则是能逃过“落洞”的魔咒的。

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按道理说,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医,破除“落洞”的魔咒不应该那么复杂。而落洞这种现象也不应该这么神秘。

在历史上,我们可能都知道一个故事,那就是西门豹治水的故事。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这种巫术、迷信对老百姓的生活的干扰还是十分严重的。而且湘西地处荒山野岭,在文化上的封闭和落后是显而易见的。

落洞,实际上是文化掉进了洞里出不来了

为什么在近现代文明飞速发展和迅速传播的时代,湘西这种“落花洞女”依然会偶尔出现并让人觉得十分神秘呢?这里在文化秩序上是有一个底层逻辑的,比如说,我的父母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遇到什么疾病,他们宁愿相信那些民间土药方,也不愿意接受现代医学的治疗。这里不是全面去否定一些本土文化,也不是全盘肯定现代文明。只是说,人们的生活是有底层基础的,有些长期的落后是会形成理所当然的愚昧的。

我小时候,十分调皮,经常玩到天黑不回家,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回家之后会故意装疯卖傻,父母感觉我丢了魂一样。所以深爱着我的父母会沿着我回家的小路,在天黑的时候大声呼喊着我的小名,叫我回家。美其名曰,给我招魂。让那些夺我魂魄的鬼神不敢轻易靠近我。

苗女也是一个有正常情感需求的

当然,我不愿意把“落花洞女”的现象说成是这么低级的迷信。但是,我坚持认为它是有很大的迷信成分在里面的。

首先,这种迷信是湘西文化(甚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强大的基因。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一些偏远地区广泛存在。越是广泛存在的东西,你就很难逐个去解释。只要有那么几次巧合,你就会越描越黑。再加上中国传统中对鬼神的敬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左右了很多人的认知。

其次,这跟湘西的本土文化是关系的。苗族这些少数民族由于生存条件是很恶劣的,民风是尤其的彪悍的,好斗、不畏死,这也造成了他们族内的男性数量比例在急剧下降(参考现在的俄罗斯)。这种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女人容易产生恨嫁心里,比如男女的社会地位问题。而且苗族几乎是不与外族通婚的,所以苗族女子的出嫁难度在不断上升。而且在少数民族采用“对山歌”这种自由恋爱的形式背后,是很多心高气傲的女子很难找到心目中的理想爱情的血泪史。苗族女子在婚姻上的选择面并不宽广,但是哪个少女不怀春,又有多少女子在感情上能真正做到豁达?中原文明有“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那么苗族有“落花洞女”的传说也不足为奇。

幸福的婚姻可以帮人度过很多灾难

然后,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什么幸福的婚姻是破除“落洞”传说的最佳法宝的原因可能也就在于此。在“落花洞女”走进极端的深情之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满足她们关于生活的幻想。恰如当年那个为了刘德华走火入魔的追星女一样。

最后,为什么落花洞女的死亡率那么高?真的是因为山神和洞神强大无比的灵魂召唤力或者魔力吗?并不见得,主要是还是落后的成见和狭隘成了“帮凶”。一个因爱生痴的女子,被传成被神仙召唤去了的灵魂,即便苗族的那些人,知道婚姻是解除她们身上魔咒的最佳办法,但是又有多少人敢去冒犯神灵,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迎娶那些落洞的女子呢?他们终究不是像我父母一样为了给孩子招魂,而敢于和鬼神叫唤的勇士。

落洞女子让人心生凄美和忧伤

落花洞女的传说,对于我来说,凄美又十分冷漠。情深不寿,或者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而我内心里觉得荒凉的是人性的冷漠和怯弱,正是那些害怕招惹“神灵”的男人的愚昧、怯弱和冷漠,眼睁睁地把这些深情的女子推向了死亡之路。

在现在的湘西,有很多古老的山洞里,依然会发现很多尸骨,我想,这些应该是那些被送到山洞里的落洞女子的遗骸吧。而山洞里也会发现很多祭祀品,这则是人们对于未知文明的一种敬畏,更是落后文化的一种怯弱和荒诞。

据说,落洞的女子的眼睛是十分清亮的,闪烁着一种神秘的光彩,我想那是一种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落花女子迎风流泪、顾影自怜,那是一种希望和绝望交错下的忧伤,是一种多愁善感的情怀,如红楼梦里葬花的林黛玉。落洞女子面若桃花,越是痴呆,越会神采奕奕,这是一种狂热的幻想,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失心疯,其实她们的内心世界才是纯洁又专注的。落洞女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会跑到山洞里不吃不喝,这或许是一种缅怀过往,回味梦想。最后绝食而去,何尝不是一种失望后的绝望?

有些传说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形态

落花洞女的传说给我的内心冲击是十分复杂的。我仿佛感受了苗家女子对于爱情的专注和执着,也悲伤于落后文化的残酷和冷漠。一朵开在荒野之地的鲜花,因为期待着被人欣赏而不得,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选择自我凋谢。这是忧伤的主题,也是美丽的纯洁。

最近,有很多科学家试图用现代心理学去解释“落花洞女”的事情,但是收效甚微。关于这一点,我也是见怪不怪的,毕竟,我不相信那些心理学家是真正了解人性和情感的。而且,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有个例或者特殊。

我愿意把落花洞女的现象理解成一种情感问题、心理问题,但是我更希望通过它来折射出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种文化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文化的开放和进步,落花洞女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