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大意失荆州?事实如此吗?我们需要更客观的历史大局观

 老易说史 2022-03-18

关羽在中国被誉为忠义的化身,是神一样的存在,备受官方的推崇和民间的崇拜。无数的人都虔诚地贡献了自己的膝盖,顶礼膜拜。但是,随着现在国民文化教育程度和素质的普及和提升,很多人都对一些传统的印象有一种新的反思,文化觉醒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文化争议。比如,很多人就试图把关羽推下神坛,核心理由就是有勇无谋、刚愎自负,典型论据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事,最后结论就是关羽名过其实、过于高估。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来看待关羽这个人呢?首先我们得承认《三国演义》对其有所浮夸和神化。但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历史和人们对其的认可和尊重。一个能享誉千年、久居神坛的人,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也绝不是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吹捧就能久享盛誉了。陈寿《三国志》中就有“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当世虎臣”这样的评价,不要觉得“万人敌”就是吕布那样有勇无谋的武夫,历史上能称得上“万人敌”的将领,绝对不会超过十个。另外,历史上真正的于万军之中取敌将之首级也就关羽一人(演义故事里除外)。当然,这些只能说明关羽之勇,其实关羽在“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如说“水淹七军”这样威震华夏的战役就不是一般的庸将可以打得出来的。

关羽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丢失了荆州,也因此丢掉了性命,这也成了他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不配为名将的主要原因。人们因此对“关羽大意失荆州”进行了各种剖析,得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一个真正的历史爱好和研究者,一定要学会用发展和动态的思维去解读历史,不能死抓事物的静态结果和形式。比如说,诸葛亮北伐不成功,所以诸葛亮就不是名相?不善军事?他要真能耐,为什么韩信能够从汉中入关,他也必须要可以!但是,韩信要是生在三国时期,他也绝对成功了,因为客观环境(武都地震改变了地理条件)一直在变化,人很多时候是胜不了天的。

那么带着这种思维,我们再来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看看历史是否真的就是我们以为的模样?看看关羽这个人究竟能否有资格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将?看看我们“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逻辑究竟有什么漏洞?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几种说法

“失荆州”一战可以说是让关羽身败名裂的一战。丢失荆州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对蜀汉的战略打击是严重的,毕竟益州的东线变得不安全了,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没办法安心地在天府之国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了,同时还要面对北面和东面的双面军事威胁。也就是说,就失败的后果来说,让关羽背上“千古骂名”也是说得过去的。其次,在丢失荆州的过程中,关羽的个人行为和性格被无限放大和片面截取,使得丢失荆州成了关羽的个人失误,所以人们把丢失荆州等价于关羽的无能了。

关羽失败的原因被反复总结和提炼之后,形成普遍认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羽的个人能力不足。因为关羽作为一方主帅勇猛而无谋、逞强又好斗。身为一方主帅,更应该谋划全局,运筹帷幄,而不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反观关羽,每次都是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以至于后来被人射中了臂膀,战斗力直线下降,然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所以,关羽只能算是一个先锋大将,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主帅。

2、关羽的性格自负狂傲。这个说法主要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虎女不嫁犬子”,说孙权派人为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结果关羽目中无人,说“虎女焉能嫁给犬子?”狂得没边,把自己比作老虎,把孙权骂成看门狗。所以孙权气不打一处来,所以派吕蒙白衣渡江,趁乱偷袭。最后一步一步把关羽逼上了绝路。所以,关羽败就败在他的性格上,太飘了,太狂了。

3、关羽的政治格局不高。作为镇守荆州的一方诸侯,关羽眼里只有战场,没有政治观、全局观。导致荆州地区人心分裂,很多人对关羽怕而不服。逮到机会就想背叛关羽,如江陵守将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导致关羽雪上加霜,被偷袭之后无力抵抗。所以,关羽的管理能力十分差劲是他的败因之一。

关于丢失荆州的原因,集中在关羽身上的原因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其他一些细节点都可以归结于这几点,比如该不该打樊城?比如对东吴的防守不足?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上述几个原因中。总之,丢失荆州就是关羽的责任。

另外,关于荆州之战,也衍生出来了很多其他的论调。比如说内部的阴谋论,刘封、孟达拒绝支援,就是政治阴谋,想置关羽于死地;比如因此说诸葛亮用人不当;比如说刘备格局不够,任人唯亲等等。当然,这些说法也是建立在“关羽能力不行、不得人心”的逻辑基础上的。

总之,“失荆州”本就是关羽难辞其咎的罪证,更何况,《三国演义》中还要来一个“大意失荆州”?所以,关羽就应该被批、被黑!我们不能说,关羽失荆州,我们不应该去思考他的问题、甚至错误,但是我们这种思考历史的角度和方向是不对的,我们的历史观是狭隘的,我们的历史逻辑是混乱的。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逻辑漏洞

我们要弄清楚关羽失荆州这件事的客观评价,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上面的说法究竟是在说什么?关羽是因为不行所以丢失了荆州?还是因为丢失了荆州所以关羽就不行?上面的说法基本上都是先基于关羽失败了,然后再反推出来的各种“马后炮”的说法吧!这在逻辑上是本末倒置、因果不分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我这样的说法嗤之以鼻,所以为了更充分地向大家解释一下我的逻辑思路,我针对上面的说法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

1、假设不是关羽守荆州,那么荆州就真的不会丢了吗?

2、如果关羽不说什么“虎女焉能嫁犬子”这样的狂傲之话,东吴就真的不会攻打荆州吗?

3、关羽丢失荆州真的是因为麻痹大意了吗?

4、在荆州被攻破之后,糜芳、傅士仁投降真的只是因为关羽不得人心吗?

5、刘封、孟达如果愿意出兵救关羽,关羽就真的能够保持不败或者不死吗?

6、如果刘备和诸葛亮不安排关羽守荆州,他们有更好的人选吗?那样就能确保荆州不失吗?

7、关羽丢失了荆州就真的能说明关羽能力不行吗?

8、荆州之失到底是军事失败还是外交失败?

我相信如果大家能想清楚上述这些问题,就能真正对“关羽失荆州”这件事和关羽这个人有真正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了。

任何的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进行简单地反推。我们不能说关羽失败了,所以关羽就不行。一个没有考上清华的人难道他的智商就一定不如那些考上清华的人?一个考上清华的人就真的比那些没有考上清华的人都聪明?

在面对关羽失荆州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犯了本位主义的逻辑错误,认为失败了的人就是能力上的失败,乃至品行上的失败。当然,从失败中去反省、借鉴的想法和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通过上述的逻辑梳理,我们要最后给关羽定性,至少要明白:1、关羽能不能守得住荆州?2、丢失荆州到底是人祸还是天灾,是庸人坏事还是大势所趋?

关羽丢失荆州的综合详解

其实,关羽一直是一个军事才能极高的将领,否则当时枭雄曹操也不会极力挽留之,他也无法跟随刘备从东逃西蹿的流浪者变成威震天下的当世虎将,更无法成为流芳百世的精神楷模。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点,都不可能是傲慢肤浅、骄纵无能的人可以做到的!关羽在镇守荆州之前的辉煌战绩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荆州是刘备从东吴借来的,演义小说中更夸张地说是骗来的!但是这都是为了增加故事的传奇性,突出主角光环而已。荆州是当时天下的腹心之地、南北通道、东西要塞,是统一天下的关键点。孙权绝不是因为受骗才把这块肥肉让给刘备的。他借荆州给刘备就是因为他足够理智,他知道自己当时还没有争霸天下的能力,而北方的曹操却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把荆州让给刘备,既可以让刘备替自己守国门,又可以助力刘备取益州,扶持刘备成为新的抗曹势力。

原本这之后,是一个很微妙的三足鼎立的局势,荆州之战不应该这么突然就爆发了。荆州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呢?是关羽对孙权的侮辱?是关羽对樊城的进攻?这些其实都是表面现象,它背后真正的引线是刘备发动了汉中争夺战!

汉中争夺战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刘备来说,不取得汉中,他就没有出川北伐的可能(具体可以当时的地理条件)。而对于孙权来说,刘备取得了汉中,就具备了争霸天下的条件,所以孙权才会在这个当口索要荆州,要回来了,可以在军事上对益州形成军事威胁。要不回来,也可以形成一个合理的战争借口。而北方的曹操,自然也不会熟视无睹,他需要两线作战来分散刘备的军事实力、增加他的军事压力。

可以说,刘备发动汉中战争后,荆州之战是无可避免的。不是项羽的为人处世方式再圆滑点就可以避免的,也不是一句联吴抗曹就可以保平安的。要知道,在政治斗争中,对彼此的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还是利益。

刘备在借到荆州之后,也明白荆州对自己的重大意义,所以安排了自己手下最能干的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在镇守荆州时,也不负重托地把荆州治理得井然有序。所以这也成了关羽后来丢失荆州的反面论据。但这还真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外部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后来,庞统战死,刘备身边无人可用,便抽调诸葛亮入川,把荆州交给了关羽。有人说,这是刘备的用人不当,其实这只是刘备集团在人才上的捉襟见肘而已!刘备并没有错,他能用谁?把一块最重要的地盘交给自己最信任、最有本事的人镇守,这难道错了吗?可惜的是,刘备集团的硬伤还是在于实力太弱。诸葛亮入川带走一部分兵马,留给关羽的人马其实也就两万人左右了!临危受命的关羽在荆州兵力不多的情况下,一边招兵,一边训练,到公元219年进攻樊城的时候,已经能够拿出一支三万精锐部队,其中陆军和水军都有,可见关羽是十分卖力又有能力的。

后来,关羽为了响应刘备在汉中的战事,出兵樊城。这件事要一分为二来看,关羽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首先从一个稳定的全局观来看这个问题,关羽选择主动出击,为刘备分担军事压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羽所考虑不周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落实好东吴的意愿,或者说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东吴的政治野心。

对于东吴,诸葛亮告诫过关羽4个字:联吴抗曹。这四个字有什么技术含量吗?并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弱者的政治共识。但很多人却因为关羽最后的失败认为是关羽毁了这个联盟。因为战前关羽拒绝了孙权的联姻,导致孙权大怒,愤然和曹操结盟,前后夹击关羽。这未免有点把政治斗争看成了小孩子过家家了!

关羽镇守荆州5年时间,为什么一直和东吴相处得挺好,到了这个关键节点东吴就要翻脸了?东吴提出联姻,关羽接受了,两家就能相安无事?关羽再狂傲,人家一国之君主动为儿子向你一方大将的女儿求婚,怎么说也不算侮辱你,关羽犯得着这么无礼吗?关羽如果这点基本素质都没有,他能成为一代名将吗?

东吴的提亲,是为了拿回荆州,企图分化刘备集团,拉拢关羽。关羽的拒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试探东吴的反应程度。但关羽在人性和政治上还是不够老奸巨猾,他认为自己给了东吴一个难看的脸色,东吴还依然忍气吞声,或许就是真的不想破坏两家的表面和平了。所以他放心地去发动樊城战争了!

而随着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东吴的忧虑也就越来越重了。万一刘备这个四处漂泊的“刘皇叔”,真正成了那个无法遏制的中兴之主了,东吴该何去何从?孙权起了“杀心”,他要联合曹操夹击关羽。

最终孙权派吕蒙和陆逊双子星座,采取白衣渡江等计谋,偷袭荆州成功,而腹背受敌的关羽也最终被擒杀。

总之,关羽失荆不单单是“大意”这个表面上的原因,也不是军事失利。而是政治形势风云突变的一种必然结果。

关羽失荆州的必然性分析

我一直认为,关羽失荆州是必然的。关羽只是当时荆州的主帅,没有保住荆州固然是他的失职,但还真不是他的能力和性格原因。如果换成其他人守荆州结果也会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关羽还能把这个历史片段演绎得如此荡气回肠、热血沸腾,这才是他的高明和伟大之处。

为什么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必然结果呢?有些个别原因,已经在前文中简单地阐述了,这里简单地归纳一下,主要原因有三:

1、地利:荆州位置太重要了。这跟比武招亲一样,擂主越漂亮,抢的人自然越多。

曹操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图谋荆州;孙权要保平安,也不想让荆州成为自己的威胁;刘备要发展实力,也要把荆州牢牢地拽在自己手里。

荆州是南北咽喉,也是东西要塞,北接南阳、南有岭南、西通巴蜀、东联江东。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说了:“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什么意思呢?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谁都想要,哪个方向都可以向它进攻。类似于战国七雄的韩国,秦国想出关,首先就得拿下韩国。六国想对抗秦国,就必须保证韩国不落入敌人手里。所以,韩国最后成为战争工具和戮战战场。所以韩国不管怎么样,都会是战国七雄中最先被消灭的对象。

对于蜀汉来说,没有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就注定一辈子只能窝在益州了。

对于曹魏,荆州就像一把剪刀,不但可以切断东吴和蜀汉的联合,而且可以借此为中转站,各个方向自由作战,各个击破,完成统一。

对于东吴,荆州却是帝王之资和存亡之地,不能不取之。鲁肃曾这样描述荆州的重要,“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下,外带江汉,内阻山险,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安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矣。”荆州对东吴的重要性其实比蜀汉更重要,毕竟失去荆州,蜀汉偏安一隅的条件更好。

“刘表收之,坐谈西伯;刘备假之,三分天下;关羽用之,威震中华;孙权有之,抗衡曹魏。”这样了了数语便是后人对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高度总结。

东吴以前借荆州给刘备,是想要刘备帮他来守国门,是要扶持刘备来对抗曹操。而并不是真心希望刘备成为那个统一天下的人,现在刘备表现出这么猛烈的势头,东吴觉得自己必须尽快取回荆州。跟关羽个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2、天时:东吴选择的切入点太有利了。就选择在你又担心我、害怕我的时候来致命一击,让你防不胜防。

当刘备发动汉中之战时,天下的政治格局已经变了。要是关羽再在荆州之战中节节胜利,恐怕曹操和刘备的地位要对换了!这对谁的伤害是最大的?无疑是东吴!本来隔着荆州,远离威胁,结果风云突变,最大的威胁就在家门口了。所以,荆州是东吴必须要取的。

荆州是必须要取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取?用什么方式去取?在这一点上,东吴选择最优方案,依然与关羽关系不大。

关羽本身就兵力不足,又有主动作战的战略需要。前面是自己的正面敌人,后面是自己的表面朋友,自己要打一个,防一个,怎么办?

只能是先试探一下“朋友”的态度,只要东吴不想捣乱或者不敢捣乱,这事就好办得多了。所以战前关羽和东吴的关系“恶化”的玄机就在于此。东吴不断示弱,就是要让关羽和曹操去火拼。而关羽即便有所怀疑和忧虑,也只能选择相信东吴。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倾荆州之力兵围樊城,并屡次打败增援曹军,逐渐占据优势,但是战争转入胶着状态。曹操开始谋求与东吴结盟,共同攻击关羽。东吴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

关羽进攻樊城,败了,孙权也会取荆州的!胜了,孙权也不会放过荆州的!只不过,孙权选取的时机十分巧妙,让关羽身败名裂。

3、人和:蜀汉兵力不足、根基不稳人才不够,注定是无法长期守住荆州的。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派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共同留守荆州,而刘备和庞统带领一部分兵力去夺益州,本就实力不强的荆州力量就开始被削弱了。后来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杀身亡,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人又带领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刘备。最后只留下关羽守护荆州,剩下的兵力也不多,可用将领更是稀少。关羽镇守荆州5年,虽然招兵买马,但是荆州的实力也是一直不太强。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草创公司每年都在报喜报,到最后实力还是不能和那些传统大公司相提并论?

其次,关羽手下并没有什么独当一面的人才和帮手。一个强悍的领导可以带领一帮平庸的手下打下一块地盘,稳住局面。但是要有强劲的发展,还是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刘备集团打着皇家血脉的旗号开始争霸天下,这能俘获很多民心,却并不能真正让很多有识之士臣服。人,愿意低头的时候,要么是因为生死,要么是因为利益,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因为情怀和道德。

最后,刘备在关羽守荆州期间,并没有什么天下归心的威望,很多士族门阀并不是真正地对刘备死心塌地。在荆州平安的时候,在关羽的军事震慑下,很多人都会默契地配合做一个乖宝宝。但只要荆州失利,情况变得不可控,大多数人依然会“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死问题。所以,当东吴偷袭荆州时,江陵守将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另外,关羽败走麦城时,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出兵解救,也都暴露了蜀汉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关羽失荆州是大势所趋的必然事件,而不是关羽个人原因所致。虽然关羽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比如不该在缺军粮的时候去东吴的地盘收割粮食等,但这些终究是一些不影响大趋势的小因素。

关羽失荆州的历史总结

很多朋友看历史,总是喜欢停留在成败的表面。比如,司马家最后统一三国,所以感觉曹操不行,没有提前将司马家斩草除根!又比如,诸葛亮北伐失败,所以诸葛亮不懂军事,远不如韩信当年从汉中打到关中。这样的想法,很多时候是容易有失偏颇的!

就关羽失荆州这件事来说,它并不能成为关羽能力不行的证据,相反,它还足以证明关羽的非凡才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让世人动容,让曹操害怕,让孙权翻脸的战绩,本身就是一件足以让人敬畏的事情。

我们看历史事件,一定要遵循历史逻辑和客观条件。就三国那段历史来说,它的本质是士族集团对外戚、宦官集团的反攻,他们要拿回他们的政治话语权,也就是能抗衡皇权的相权。只不过没有想到引起天下大乱,士族集团率先各自心怀鬼胎,形成了各自割据的诸侯。雄才伟略的曹操不甘平庸,被士族集团不断排挤之后,团结寒门士子,去挑战士族集团。刘备则是借助皇权那零落成泥的威望进行草根创业,打造了一个梦想平台。而孙权则是想偏安一隅,保住自己父兄浑水摸鱼得来的家产,他们是割据小地主的利益代表。而士族集团才是那段历史无法铲除的庞然大物,所以才会有司马家突然蹿出来收拾了烂摊子,从而中国进入长达几百年的士族政治时期。

因而从深层来看,关羽没有对东吴产生足够的重视,致使荆州被袭取,应该只能说是一小部分原因。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蜀汉短时间快速膨胀后,内部实力空虚,人才不足,未及时消化内部和外交上的矛盾。

关羽所领导的襄樊之战,它并不是一场局部战役,而是环环相扣地将三国全面卷入其中,最终使蜀汉潜在的问题提前暴露,并超出了刘备与诸葛亮控制能力范围。是天意,也是人性,与关羽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而对于关羽这么一个人,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的能力足以匹配世代人们对他的膜拜,也足以承受很多历史名人对他的赞誉。比如马超入蜀,关羽写信问问情况,诸葛亮就回了这么一封信,“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关羽的失败是必然的!历史往往只有必然的失败,而没有必然的成功!能有这样的历史大局观是我所希望和追求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