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牧领域的核心,生猪价格直接影响我国CPI的变动。然而由于发展起步阶段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生猪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主要表现在育种发展起步晚、饲养规模小、品种质量差、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药残严重、肉质欠佳、疫病复杂、高素质养殖人才缺口大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殖规模庞大,分布区域不同和生产规模差异巨大等原因,导致行业发展整体缓慢,技术提升难度大。 目前影响我国畜牧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1)资源环境因素,水资源和适合规模养殖用地的限制;(2)市场供求关系问题,猪肉供应量逐渐充裕和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的变化;(3)生产成本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养殖场煤改气带来的成本上升。 当前,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中小散户不断退出,行业生产区域布局大幅调整,这些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新常态下我国生猪产业面临新的形势,国际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加速,专业化程度变强,生产与终端消费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业链合作越来越紧密,产业发展的专业化、大数据化、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机械化、物联网化、生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行业变革加速、产业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的环境下,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正面临以下十大发展机遇。 1 专业化服务公司兴起随着养殖领域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服务的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分工协作是大势所趋,生猪养殖产业逐步独立发展出一些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公司。专业化服务弥补了相关生产存在的短板,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开展优势资源互补合作,实现能力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如美国实行兽医独立运作机制,养殖场将生产技术服务承包给兽医工作站,不仅节省了人力培养成本,而且实现了快速发展,猪场运营托管服务也开创了养殖服务模式的新时代。产业链优势互补合作是提升产业运营效率、实现企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法宝。这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验证,比如北京新道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猪场托管和融资服务,解决了客户资金和技术的核心难题。 2 人才培训随着大型规模养殖企业产能(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善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越来越缺乏,已经成为严重阻碍行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新时期下,对养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无论是大专院校的专业化兽医管理技术培养,还是企业商学院的农牧企业管理实战学习都是发展中呈现的变化。 3 农牧融资农牧养殖从本质上来讲,是重资产和重技术的行业。在技术日渐成熟和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存在的大背景下,在产业低谷期的规模养殖企业的资金严重短缺会仍然存在。流动资金的获取不仅能够避免猪场在行业低迷期的倒闭,更能帮助猪场在市场行情高涨前开展规模扩张,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收益的极大提升。 4 种猪培育由于我国种猪培育起步较晚,生猪培育体系不够完善,人才、资金相关要素投入不合理等原因,我国种猪培育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目前种猪培育市场主要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垄断。因此,亟需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加快培育适合本土的高生产性能种猪。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数个区域联合育种联盟,采取政府和协会主导、育种联盟参与的形式,确定全国的科学引种计划;搭建全国性育种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 5 环保服务由于多数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水平低等原因,造成我国生猪养殖“散、乱、差”现象普遍,养殖污染物不受约束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随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和国家环保政策的趋紧,生猪养殖领域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区域布局的划定,生猪养殖准入门槛逐步提升,环保达标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行业环保需求的增长必将刺激环保服务产业的发展。 6 生猪专业合作社对于生猪养殖的小散户来说,单独采购饲料、兽药、疫苗、设备等生产投入品,议价能力弱,产品质量辨别能力差,风险系数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而采取专业合作联社抱团发展的模式,可以集中采购、集中融资、集中处理粪肥,共担成本、共享资源,最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综合效益。 7 冷链物流生猪屠宰加工后需要冷链保存和运输。大型畜牧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渠道,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终端产品的快速运抵并保证达到柜台的新鲜度,满足现代消费者注重食品风味和口感变化的多样需求。 8 品牌猪肉建设高品质的猪肉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打造新时代的肉食品牌不仅关系到屠宰企业的利润回报,更是直接影响到产业链企业的造肉成本和公斤肉的利润回报,决定了企业运营的综合效益。 9 模式变革发展模式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资本的投入、技术的变革,更需要模式的创新。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要走欧美发展之路还是采用新型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式?目前生猪养殖领域存在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模式等企业发展模式形态。新形势下,聚落式养猪模式整合了“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区域产业链一体化模式、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属于当前产业环境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聚落式养猪模式可实现三个层面的聚集。一是生产单元的聚集。在一个区域内有数个规模种猪场和部分自养育肥场,有众多养殖商品猪的合作农户,有一个或数个服务于合作农户的管理组织;二是相匹配产业资源的聚集。在此区域内有饲料厂、猪肉加工厂、担保公司、养殖服务公司等;三是专业人才的聚集。在此区域内有众多的生产、兽医服务、育种、营养、食品加工等专业人才。因此,构建这种“聚落式”的产业发展模型,将极大提升区域的养猪产业竞争实力与优势。 10 优质地方猪种崛起过去30年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规模化的大发展时期,我国长期大规模从欧美等技术发达国家引进种猪,生猪养殖品种的发展呈现同一化趋势。但现在地方猪种也迎来了大的发展和机遇,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山东徒河黑猪猪种明显要优于其他品种,徒河骇猪起源于42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的徒骇河流域,是目前国内保存完整的古老珍稀物种,具有独特的肉质风味和营养价值。徒河骇猪先后获得国家金猪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品牌,第十一届全运会指定供肉企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项目,集团目前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拥有7大系列,60多个品种。 1、 中国生猪出栏最大的省份? 中国生猪出栏最大的省份四川 众所周知,我国每年出栏生猪在7亿头左右,占全球生猪养殖量的一半左右,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国家。而方言全国,四川又占据了全国生猪出栏大省的头把交椅。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年出栏生猪7000万头,占全国出栏总量的十分之一。 就四川不同县市的生猪出栏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成都、南充、凉山彝族自治州,生猪出栏分别为700、600、500万头。 2、 中国生猪养殖大县最多的省份 相比四川出栏总量大,河南生猪养殖在品种、管理、技术、规模化程度上都要更胜一筹。 最新全国畜牧大县 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畜牧大县数量有70个,为全国最多。其中,驻马店、周口、南阳这三个城市为生猪出栏量前三。 3、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最高省份? 浙江猪场规模化程度最高 2015年以来,对于我们养猪业来说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养区规划、禁养区猪场拆迁的浪潮。而其中,浙江是动作最快,也是幅度最大的。根据数据统计,五年的时间,浙江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57%。截止2017年年中,浙江猪场数量在7000家左右,规模化水平高达80%。 4、 2017企业投资养猪最密集的省份? 辽宁、山东最受企业青睐 在农业部《2016-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规划中》,山东被列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地区,辽宁为潜力地区,虽然规划上辽宁比山东要差一个级别。但实际上,辽宁与山东一样,都成为众企业以及家庭猪场追捧的香饽饽。特别是,相比山东,辽宁省政府对养猪企业的招商政策更为优厚。 对于辽宁来说,尽管温度更低,保温的成本更高,但是作为玉米、大豆主产区,在原料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正邦、温氏、正大、大北农、牧原等集团企业都在这两个省份重兵布阵,截止目前,辽宁、山东集团投资的生猪出栏量已经超过2000万头,占辽宁目前出栏总量的80%,占山东目前出栏总量的51%。 山东徒河黑猪野外放养 5、 生猪出栏增长最多的企业? 2018年温氏生猪出栏 1-11月,温氏生猪出栏1707万头,预计2018年全年出栏量将达到1880万头,继续排名全国生猪出栏第一。 6、 生猪出栏增长最快的集团企业? 相比起2008年那一波养猪大潮,企业们更多的就是光说不练,2018-2019年这一波养猪的企业们可以说是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四处扩张,各大企业的动作更是迅猛。据了解,不论是温氏、牧原这种本来就养猪的,还是新希望六和、大北农从饲料转型养猪的,今年各大企业的生猪出栏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据了解,2018年正大生猪出栏将从300万增长到500万;正邦将从230万增长到320万;新希望六和将从120万增长到220万;大北农将从40万增长到120万,而增长最迅速的,就是牧原从300万增长到700-750万头,增长率高达100%! 7、 生猪养殖成本最低的集团企业? 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养猪业,养猪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我们知道,随着产能的释放,而猪肉总消费是相对平稳的,猪价也将进入有一个低谷。谁能在未来可预见的低谷中活下来?靠的就是成本。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集团企业的成本集中在5.6-6.0元左右,这是生产管理做得相对到位的企业,比如温氏、牧原、正大。也有资产负债率较高,生辰成绩较差的集团企业,成本则达到6.5以上。 目前最低的,应当是扬翔,可以做到5.2元。这个成绩,基本上可以与家庭猪场相匹敌。 8、 中国猪饲料产量最大的省份? 广东为中国猪料最大的省份 是的,你没看错。生猪出栏最大的是四川,规模化程度最高的是浙江,而猪饲料产量最大的,是广东。 据数据显示,20年以来广东猪饲料产量在1300万吨左右,占全国猪饲料16%的市场。广东饲料企业云集,可以说是猪料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 9、我国总体人均猪肉消费量 目前我国总体人均猪肉消费量保持稳定轻微上升的情况,但增速略显放缓。这可能与人们逐渐改变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但是整个猪肉市场我们仍然保持整体乐观的态度,并且随着消费升级的时代到来,精品猪肉的市场将被大大打开,顾客平均客单价将会有一波明显的提升。 猪肉市场巨大,导致不少投资人进入养猪业,然而真正养优质猪的不多,一些投资人则成为套利国家养殖业补贴的投机人,一旦套得国家补贴便不持续养猪;另一些农村中小养猪场,从场地选择到养殖过程都呈现巨大问题,譬如场地选择在毗邻居民(村民)聚居地,粪便臭气晕天,且猪场排放乱排,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喂养猪的饲料以回收餐厨食客吃剩垃圾为主,猪肉质量堪忧。 因此,加强养猪场的场址选择和环境规划,确保不在居民聚居区建猪场,确保猪粪便不乱排放造成水源、土壤和周边环境污染,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杜绝各类造成猪肉品质不安全的劣质饲料、有毒饲抖、腐烂餐厨垃圾用于养猪,则是食品安全监管之重。 猪肉市场巨大,但一定要养放心猪,卖安全无害的放心肉,中国猪肉养殖业才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