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边有一座被称为小故宫的道观,这就是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18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占地140亩,是雍正皇帝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不惜耗资288万两白银仿北京故宫建造的一处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淮黄诸河龙王庙,雍正皇帝封其“四渎称宗”,现存古建筑249间。整个建筑群体富丽豪华、巧夺天工,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最高的黄河河神庙。

文章图片1

山门

它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为单檐歇山式,孔雀蓝色琉璃瓦覆顶,两侧均有半圆石质假窗,中间的青石拱劵门绘有黄河波涛,黄河龙王。门上方“敕建嘉应观”的匾额为雍正皇帝的手书圣旨,由他的老师齐苏勒所写。嘉应观是我国为数不多由皇帝敕建的道观,体现了她独特的历史地位。

文章图片2

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前院正中,外观为伞行圆顶,六角重檐,金黄色琉璃瓦覆顶,形似清朝皇帝的皇冠,庄严而富丽堂皇。碑亭内有嘉应观的镇观之宝---大铜碑,为天下第一碑,它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是现今我国境内体积最大的铜碑,御碑楹联为:“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

此碑是雍正皇帝为治理黄河而打造,主碑设计便和黄河相联系,铜碑周边共精雕24条龙,象征一年24个节气,美好祝愿黄河岁岁安澜年年平息,既为这通碑增色不少,又代表了雍正的美好祝愿。

文章图片4

严殿

它是文武百官沐浴更衣之后祭祀之前等待休息的场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嘉应观”匾就悬挂于此殿门首,“嘉”为美好祥和,喜庆祥瑞之意,“应”为顺天应人之意,“观”指的是道观。表示着雍正皇帝对此地美好的祝愿以及希望。

文章图片5

中大殿

中大殿,又名金龙殿。位于前殿之后,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长24.01米,宽12.77米,殿基台高1.30米,起架高约15米。重檐歇山迴廊式建筑,孔雀兰琉璃瓦覆顶,斗拱雄奇,恢宏壮丽,气势磅礴,是故宫太和殿的缩影。中大殿内两旁供奉御封四家大王,即:南宋的金龙四大王谢绪、明代的黄大王黄守才、清代的朱大王朱之锡和栗大王栗毓美。正中间供奉的是嘉应观的第一任道长---牛钮。

文章图片6

在大殿顶棚的65幅彩绘,由33只凤32条龙组合而成,非常神奇的是就是这六十五幅龙凤图到现在已经快三百年了,不用打扫,不沾灰尘,不结蛛网,少有飞鸟,所以中大殿才被称为“无尘殿”。

文章图片7

禹王阁

禹王阁的前面为“恭仪厅”,顾名思义“恭”是“恭敬”,“仪”是仪表,“厅”指建筑,就是要恭重仪表之意,在这座建筑后面是嘉应观最高大的建筑“禹王阁”,供奉大禹的地方。禹王阁又名后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重檐硬山式楼阁建筑。它是嘉应观最高大的唯一的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禹王阁,这里供奉着大禹。

文章图片8

禹王阁东西两侧群房各九间,成“T”形,均系硬山造,灰筒瓦覆顶。东为风神殿,西为雨神殿,均置隔扇门窗。与阁相连的东西各三间原为香客房。现在是风神、雨神殿, 供奉着24位自然神,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

文章图片9

另外嘉应观除了以上中轴线上的建筑,还有其它建筑值得一观!

灵石碑、水清碑、钟楼、鼓楼、齐缝墙、傅作义小院、东西大院等。

文章图片10

那么问题来了,嘉应观为什么会建在经常泛滥的黄河边?为什么仿故宫建造?铜碑下边怎么会压着一眼水井?藻井为什么敢画龙凤图?为什么观内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灵。

文章图片11

浏览文章的您知道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奉上交通地图和景区导览图给大家。

驾车指南:

1、焦作至嘉应观:郑焦晋高速—部分收费路段—收费路段—修武/武陟出口—农信大道—龙源路向左转—上迎宾大道—104省道—004县道—中心大街/004县道—嘉应观;
2、郑州至嘉应观:连霍高速惠济站、沟赵站上转郑云高速或郑云高速广武站上,从郑云高速嘉应观站下,左拐3公里即到;广武站—嘉应观站仅需13分钟。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