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值本质
西医理论认为糖尿病主要矛盾表现为血糖升高,临床给予降糖治疗。实际上这个所谓降糖治疗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血糖的高低本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身体不断在消耗血糖,血糖由高向低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所谓的血糖升高并不是血糖本身增多了,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变成身体的动力这个能源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延缓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热能不能及时将血糖转化为动力所致。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到的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动力来源本来已经不足,反而减少了能源的供给,怎么能不令糖尿病人身体更加沉重无力疲惫不堪,最终导致并发症令各脏器功能逐渐丧失呢?
在化糖过程中,血糖不会很快下降,因为从饮食中摄入的糖分转化为糖原最终变成动力的过程已经延缓了,转化的过程变慢,如果摄入没有减少,血糖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自然会血糖增高)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不断转化,血糖偏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不会造成酸中毒。只要虚弱无力的症状减轻,就说明血糖已经在转化为动力。而用降糖药使血糖指标“正常”却感觉虚弱无力,说明血糖被阻止进入血液了,或者没有转化为动力就被从肝肾排出了。
这两种结果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真虚弱,一种是假健康。相对来说,真虚弱比假健康还要健康得多。虚弱和衰老一样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现象,而妄图通过涂脂抹粉整容化妆之类行为抵制衰老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人看上去古怪异常不伦不类而已。化学药物的所谓治疗效果大多是这种涂脂抹粉的性质,并没有什么真的治疗作用,就像通过麻醉神经来止痛一样,不过是掩盖疼痛的真相而已。
按道理说,想让老年人的血糖指标与年轻人一样是不现实的。这与想让老年人与青年有着同样的生育能力和面貌一样,是违反一般性的客观规律的。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科学的违背常识的认识。
动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平均值如果离开了动态的背景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用橘黄色的玻璃模拟燃烧的火苗一样,即使尺度很接近,本质上也不是一种东西。血糖的高低也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是动态过程是否正常进行,而不是静态尺度是否相似。就像照片虽然能记录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二者不可混淆。
西医理论忽视了造成血糖失常的客观流动因素,而采取了一味恢复静态指标的所谓对症治疗。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硬把他扶起支住,强行使之站立,并试图想通过站立来证明病人的健康一样,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如果松手,失去扶持的病人自然会无力支持而倒下。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没有真正排除疾病的病因,只是试图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证明疾病不存在病人一切正常的静态参照,比如站立。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欺骗病人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
胰岛素性质
胰岛素应为促使血糖转化为能量之功能的物质形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胰岛素在完成这种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是独立工作的,还是与其他能量同时工作的?如果是独立工作的,只要能充分保障胰岛素的外源供给就可以了。但如果胰岛素在工作的同时必须借助身体另一种能量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另一种能量的状态与能力则直接与血糖转化过程相关。如果这种能量没有能力参与这种转化工作了,则胰岛素不但不能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反而会成为血液的新负担。如果胰岛素本来就是这种能量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说胰岛素的产生就是这种能量运化过程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胰岛素则不能自生。而外源补给的胰岛素中并没有这种能量,外来的胰岛素要想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必然需要身体提供另一种能量来促使这个工作的完成。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就是因为能量不足造成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而外源胰岛素又要使本来不足的能量更加消耗,这个更加消耗不足的能量最终由谁来提供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房间需要热量,要烧炉子。现在有煤,即能源,但煤是湿的,无法点燃。这就需要引子——易燃的纸张或者干柴。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火种。用火把引子点燃,把火烧到足够旺,然后把煤加入,煤在火势的烘烤下逐渐烘干,随后慢慢点燃,随后再加入新的煤。这样炉火就燃烧起来了,能源成功地转化成了能量。于是,房间温暖了。
在这个过程中,煤相当于血糖,引子相当于胰岛素,火种相当于能量。必须有火种引子才能起到将煤燃烧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种,引子和煤都不能燃烧而转化成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火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如果引子和煤都很充足,火种过于微弱,连引子都不能点燃,则后面的燃烧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根本原因在于火种出了问题,增加引子或减少煤也即补充胰岛素或者降糖,能够解决问题吗?
无论什么能源都需要点燃才能转化为能量,人体的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火,只有煤或汽油,内燃机和发动机都不能工作,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现代医学理论一贯把人当成机器处理,为什么从来没有考虑过人这部机器的运转同样需要动力呢?难道在人身上能源本身不需要转化就可以成为动力吗?同理,单一补充营养就能等同于补充能量吗?
降糖药实质
作用机制
胰腺内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刺激是什么意思?胰岛B细胞为什么不释放胰岛素?奴隶累得摔倒了,是你用鞭子就能让他恢复体力的吗?),胰岛B细胞对促进分泌物质(如血糖等)的敏感性升高,而增加胰岛素分泌(什么叫敏感性?累得摔倒了,你抽上一鞭子就增加了干活的敏感性?)。
胰腺外作用: 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功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浓度(肝脏为什么清除胰岛素?是不是因为胰岛素本身就不干活?)。
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促进血糖的摄取与利用(怎么促进?用鞭子提高敏感性吗?)。
增加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靠什么增加?鞭子?)。
降低血小板聚集与粘稠性,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靠什么?鞭子?)。
适应症:
经严格饮食管理与认真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满意控制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以非肥胖者为首选(为什么肥人不宜?是不是因为瘦人多火?)。
II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每日小于40u者,可以更换使用磺脲类药物(都是在损人元气,殊途同归,五十步百步之遥耳!)。
优降糖(格列苯脲,苯磺环已脲)Glibenclamide, Glyburide
特点:起效快,降糖作用强,是D860的200倍,持续时间长,因而容易出现低血糖。 口服5~20分钟发挥降糖效果,2~6小时达到高峰,持续作用可达24小时,经肝、肾排出各占50%。(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如果是把血糖转化成能量了,为什么还要从肝肾排出呢?这就是我所强调的“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
副作用:低血糖,尤以老年人更应注意。应注意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注]:消渴丸:为六味地黄汤+优降糖,每10粒消渴丸含2.5mg优降糖。 糖威胶囊:每5粒含2.5mg优降糖 (六味地黄汤是什么?当炉火将息之际倒上一盆凉水会是什么效果?为什么会损害肝肾功能?是把糖原转化为动力的结果吗?还是过多地盗用了本来早已不足的肝气和肾气?就像用鞭子拼命抽打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奴隶让他继续干活。)
正确的做法是:当奴隶因即将筋疲力尽而摔倒时,应该让他休息,通过饮食补充能量,使其慢慢恢复,然后再参加劳动。而不是用鞭子让他爬起来,把他所剩无几的那点力量都用来干活。西药的作用正面点说相当于鞭子,本质地说,与榨汁机作用差不多,不榨干肝肾的阳气誓不罢休,和书中形容的地主资本家贪婪残酷的本性相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5999450100usy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