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灯夜谭丨“诗人”朱元璋,一碗好“鸡汤”

 txzhxsh 2022-03-18

Image

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一贫苦佃户家庭。

Image

安徽凤阳县·明皇陵神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元璋的名字是造反后郭子兴替他取的。

朱重八排行老幺,上头有三个哥哥,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他爹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曾祖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看到这些名字,你可能要笑抽,都是些神马玩意儿!

老实说,这也不能算名字,只能算代号。大元朝有规定,像老朱家这种世代赤贫的贱民,根本不配拥有名字,只能弄个代号胡乱叫。

生在这样的家庭,对谁而言都不幸,吃不饱,穿不暖,更可悲的是,你没机会受正规教育,一辈子翻身无望。所以25岁之前,朱元璋只学了一样本领——讨饭。

25岁以后,朱元璋不讨饭了,他投身反政府武装红巾军,天天抡大刀片子砍人——讨命。

讨命讨到41岁,朱元璋砍人如麻,功德圆满,当了皇帝。

Image

南京狮子山·阅江楼

很久以前,赵老师以为,朱元璋是个靠“邪教”(白莲教)起家的“黑社会老大”,是个心狠手辣、大字不识的文盲。

直到某一天,赵老师来到南京狮子山,山上有座阅江楼,楼里供奉着朱元璋的大作《阅江楼记》,细细品读,不禁眼镜碎一地。

Image

朱元璋《阅江楼记》(后半部分)

Image

朱元璋《阅江楼记》(全文)

就是上图这篇长文,一千多字,赵老师费了好大劲,都未能完整地断下句读。

再一查《明史》,连呼怕怕。《明史·艺文志》里记载得很清楚,朱元璋老早老早老早就从事文学创作,作品归计为《御制文集》五十五卷,含“御制诗”五卷,即便不算高产,起码也是多产。

《御制文集的内容比较芜杂,包括诏诰、勅谕、箴铭、题跋、信函等,最具特色的当属诗歌。本文将通过解读朱元璋的几首诗,告诉大家一个励志道理——文盲是可以逆袭成诗人的。

Image

南京城墙博物馆·朱元璋亲笔手谕(复制品)

朱元璋早期写诗还不太成熟,刻意模仿,重在掺乎。最著名的一首是《咏菊花》: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

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朱元璋的咏菊是有蓝本的,来自黄巢的《不第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个落第秀才,生活在“诗的国度”大唐,“黑社会大佬”里,数他的诗写得最好,不断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水浒传》中,宋江只因在浔阳楼头题了句“敢笑黄巢不丈夫”,立马吃大粪、蹲大狱——牛皮是你吹的吗?

也正因为朱元璋的《咏菊花是仿作,所以体现不出他的个性特征,我们再看看其它作品。

Image

南京孝陵博物馆·朱元璋塑像

在“元璋体”排行榜上列第一位的应该是《野卧》。诗曰: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那时候,朱元璋常常亲自统兵,行军打仗难免风餐露宿。正是这野外的即兴,初显了朱元璋驾驭文字的功底。没有帐篷,没有鸭绒睡袋,无妨,天是我的帐幕,地是我的铺盖,日月星辰为我点灯伴眠。什么山河壮丽,什么社稷崇伟,这世界老子说了算,伸伸脚就能把它踢个底朝天。全诗洋溢着藐视一切、颠倒乾坤的革命豪情。

Image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明故宫复原影像

朱元璋的第二首力作当推《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哓哓问姓名。

“不惹庵”又名五祥寺,在安徽当涂县城北。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攻占当涂,与朱元璋对峙,一场恶战势不可免。

陈友谅是另一黑帮“大汉帮”的老大,手下60万小弟,号称百万,实力居朱元璋之上。但陈友谅刚愎自用,骄狂轻敌,首战竟吃了败仗,朱元璋趁胜控制了当涂。《不惹庵示僧》就写于这次战斗之后。

首战虽然告捷,局面依旧凶险。心烦意乱的朱元璋走进了不惹庵。

历史无法复原,留给我们的只有想象。清冷破败的寺庙里,曾当过职业和尚的朱元璋遇上了势利的老方丈。老方丈纠缠着访客喋喋不休。终于,客人失去耐性,提起大笔,唰唰唰,落纸成韵。

全诗文辞通达,霸气侧漏,以宝剑为道具,抒发了自己“杀百万兵、做英雄主”的凌云壮志。毋庸说老方丈被吓得目瞪口呆,即我等也要倒吸一口凉气。

Image

南京明孝陵·明楼

接着出场的是朱元璋的一首《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的这篇作品简直就是诗坛奇葩。据说登基那天,老朱心血来潮,要为大家诵诗一首。文武百官赶紧洗耳恭听,马屁系统全力启动。朱元璋朗声道:“鸡叫一声撅一撅”。众官员大眼瞪小眼,无不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跟着第二句“ 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五官挪位,忍不住要笑,又拼命憋着。等到末两句出来,所有人都震惊,哇塞,先露后藏,先抑后扬,妙手原来在此厢。

依赵老师看,老朱就是在搞恶作剧。登基么,心情爽到爆,故意逗你玩。不过诗真心写得好。好在哪里?从具象讲,雄鸡报晓,爪子后刨,脖子前抻,刨一刨,喔一喔,形象极生动。鸡鸣三遍,太阳当空,星月隐退,都是真情实景。由抽象言,雄鸡、太阳、残星、晓月被赋予了隐喻意义,朱元璋本人如同那只引亢的雄鸡,竭力召唤,唤出像太阳一样煊赫的大明王朝,把陈友谅、张士诚、蒙古鞑虏这些残星晓月一举涤荡。全诗起于小处,立意宏远,直抒胸臆,气魄非凡,将“元璋体”发挥到极致。它充分证明朱元璋已经领略了写诗的诀窍和真谛,跨入诗歌的自由王国。

Image

安徽凤阳县·明中都皇城遗址

朱元璋类似的诗作还有不少,赵老师不一一枚举了。行文至此,诸位想必有个疑问,朱元璋打小没念过书,他咋会写诗滴?

朱元璋《御制文集》自述道:“我小的时候,家里贫穷,上不起学,对圣贤之道,一无所知(朕于幼时,家贫亲老,无资求师以学业……遂致圣人贤人之道,一概无知)。”

然后他又道:“我出身草莽,未经老师授业,但我天生就会读书(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耶)。”

把自己吹嘘成无师自通的天才,装神弄鬼,大言欺世,未免有些不要脸

世上从来没有天才。朱元璋之所以逆袭成“诗人”,与他后天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Image

江苏盱眙县·明祖陵神道
朱元璋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蝗灾、瘟疫流行,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父亲朱五四、母亲朱陈氏相继饿毙,17岁的朱元璋被迫入皇觉寺当了行童(小沙弥)。灾荒之年,庙里也没余粮,不到两个月,朱元璋被老和尚踢出庙门去化缘。“化缘”是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讨饭。
讨饭讨了3年多,朱元璋走遍淮西和豫南,先后到过合肥、信阳、淮阳等“大”城市,这段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一个懵懂的乡村少年逐渐成长为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油条。这段经历也让朱元璋明白,值此乱世,当和尚是没有前途的,想吃一碗饱饭,要么得有惊人的武功,要么得有出众的才华。而这两样,他都不具备。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重返皇觉寺“深造”。《皇明本纪》说,“(朱元璋)复入皇觉寺,始知立志勤学”。是年他21岁。
此后4年,朱元璋是如何度过的,我们无从考证,估计是跟着老和尚学念经。庙里其他东西没有,经书总有几本,朱元璋借机识了点字。他识的那点字,远未达到写诗的水平,造反倒是够用了。有人推测朱元璋这段时期加入了白莲教。
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彭莹玉等人利用白莲教发动红巾大起义,消息传来,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次年春,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濠州渠帅郭子兴,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Image

南京明孝陵·朱元璋画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比于郭子兴手下那群土鳖,朱元璋见多识广又初通文墨,绝对是“人才”。很快,朱元璋脱颖而出,仅仅几年工夫便闯出了名堂,称雄一方。

一个人的才干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上写满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不读书,便无从获取。朱元璋悟到这一点,才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决心。

朱元璋潜心学业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延揽人才,虚心求教。

朱元璋深知,干革命须文武兼济,枪杆子、笔杆子同等重要。他每到一地,必广泛延揽人才,将李善长、冯国用、朱升、陶安、刘伯温、杨宪、章溢等知识分子笼络到身边,与他们朝夕相处,谈经论道,大大提升了理论水平。他虚心向大儒们求教,让宋濂为自己讲《左传》,让陈南宾讲《尚书》,让许存仁讲《孟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番操作下来,朱元璋的学业突飞猛进。

二,搜罗图书,手不释卷。

元朝统治者贬抑汉人,废除科举,导致儒家传统文化全面倒退。经过元末农民战争,天下图书十亡其九。朱元璋提倡稽古礼文,尊孔崇儒。他号召儒生献书,重新整理典籍,并将搜罗来的图书精心收藏,建成著名的藏书楼文渊阁。朱元璋处理完公务后,总喜欢跑到文渊阁读书,手不释卷,一看一整天(万几之暇,辄临阁中,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披阅,终日忘倦)

三,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朱元璋经史子集无所不览——学兵法指导军事,习六经教化民众,课刑名维护秩序……终于融汇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尤其爱好历史,认为“前代得失,可为明鉴”。他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引经据典,活学活用,无不准确贴切,令人折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促动他向学的兴趣。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朱元璋说:“明太祖本是目不识丁的乞,后来却文辞顺畅,博古通今,一方面固然是天赋异禀,另一方面也是勤学苦读的结果(明祖以游丐起事,目不知书,然其后文学明达,博通古今……此固其聪明天亶,然亦勤于学问所致)。”

Image

南京明孝陵神道
俗话得好,“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朱元璋从文盲逆袭成“诗人”,靠的是后天的努力。不论戎马倥偬之时,还是天下砥定之后,他从未放弃过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值得今人效仿。他的故事就是一碗浓浓的心灵鸡汤。

Image

本期摄影、文字、编辑: 赵老师

编审: 秦华    监审 :周贤辉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