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腊内战

 浮生偷闲 2022-03-18

【越向按:今日又有一篇公号文被删……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恍惚想起2月24日本来要发一篇关于希腊内战的小文,因俄乌战争而未发,于是贴出此篇。原贴在豆瓣上,新有修改。

Image

                              希共武装中的女兵

希腊内战打了三次。

第一次爆发于1943年,那时希腊尚在德意法西斯的占领之下,所谓“内战”,主要指希腊共产党武装与其他派系游击队之间的冲突,类似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摩擦”。希共部队战斗力更强,得以扩张其势力。此时的英国人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德军,也更愿意与希共游击队合作。谁知协力赶走德寇之后,事情起了变化。

第二次为1944年12月至次年2月的“十二月起义”。起因是希腊解放后英国人让实力占优势的希共武装交枪,而众多的老游击队员心有不甘,并且害怕英国支持的右翼政府会迫害他们。左翼民众在12月3日的和平游行遭到右翼政府的血腥镇压,左翼武装反击并试图攻占雅典,一开始却不愿攻击英军。西方舆论同情左翼民众,而苏联却因为早就跟丘吉尔划分了势力范围而默不作声(在臭名昭著的“百分比协定”中:希腊的比例是英国占90%,苏联占10%)。最终,由于英国部队的介入和希共自身的策略失误,起义失败,希共被迫缴枪投降。

Image

                          防守雅典的英军士兵

第三次,“十二月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扶植的希腊右翼政府一直残酷迫害左翼人士,不堪忍受的老游击队员们纷纷逃入北部深山,寻找隐藏起来的武器再次开始打游击。此次内战发端于1946年3月底,一年后达到全面内战的规模,政府军无法剿灭希共武装。元气耗尽的英国无力再扶植希腊右翼政府,而后美国接棒,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台。

美国倾注了海量资源,提供了先进的武器和训练,使政府军逐步扭转颓势。苏联没有真正支持希共,仅通过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间接给了一些援助。南斯拉夫怀着自己的目的,愿意下本钱援助,但当希共在苏南冲突中站队苏联之后,这份援助也逐渐断绝。强大的敌人、孤立无援的处境和自身在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最终于断送了希共的事业。1949年10月,内战以希共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Image

观察希腊内战,可以看到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其实希共在内战中犯过的那些错误,比如盲目期待和煽动城市暴动,在时机不成熟时攻坚城市,“不放弃根据地的一寸土地”一类的教条主义的战略和过于激进的“极左”政策等等,中共在抗战前的内战(或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几乎都犯过。中共因为诸多因素最终挺过来了,历史却没有给希共留下逐渐成熟起来的时间和空间。

作为冷战起源时期的重要国际危机,希腊内战在许多方面影响了冷战初期的世界格局。通过阻止希腊共产党夺权,美国巩固了西方阵营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防御态势,完成了遏制战略的关键一步。问题是,美国人大大高估了苏联在希腊内战中的干涉程度(少数知情者除外),将打败希共的胜利视作打败苏联胜利。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白宫一再觉得美国在希腊的胜利会再次上演,结果却灰头土脸。

若真有心塑造和平,英国在希腊解放后理应充当一个中立于各派冲突之外的调停者,唯有如此希共才会甘心交枪,可是一心反共英国政府玷污了自己的公正性。这就导致了二战后赴中国调处国共矛盾的美国人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中共方面不但不信任国民党,而且也极度怀疑美国人要来“拉偏架”。希共在1944年“十二月起义”中的惨败深深刺激了毛泽东,以至于他在次年4月至6月举行的中共七大期间的报告中,7次提到在希腊实施镇压的英国将领斯科比,一再让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警惕。由此中国在抗战后实现和平统一的希望愈加渺茫,其原因之一即是英国早已在希腊透支了西方民主国家的信用。

 Image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本在中文世界独一无二的书,尽管有瑕疵,也是了解希腊内战的必读书目。

作者是在西方生活的希腊裔学者,我们从书中的丰富的访谈资料可以看到他人脉宽广。书中呈现了许多其他内战叙事所忽略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直面血淋淋的酷烈景象(不过作者对左派的残忍书写得更多一些)。此外,作者能够大量吸收希腊语文献中的资料,弥补了此前的研究主要使用英文材料为主的遗憾。我自己也在写一本关于希腊内战的小册子,有很多地方引用了该书的资料,可惜因体例关系无法一一标注页码而只能直接列入参考书目,非常惭愧。

本书的缺点在于时间线不够清晰。由于他试图杂糅传统的政治军事史和新兴的社会史叙事方式,导致读者感觉时间点在来回跳跃。除了访谈之外,作者的叙事主要还是建构在二手文献之上,使用的新史料并不多,未能看到作者用苏联解体之后流传出来的档案解决多少疑案。一手文献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几个点上,可能作者以前在这些方面发表过论文,然后将它们连缀成书,不过这导致了叙事重复的问题。总体上,语言稍显冗赘,难称良史。

这本书的翻译水平肯定超过一般中文译本的水平,译者通希腊语,博士论文也与本书的主题相关,所以对文本的理解有纵深,译文比较流畅,不少地方看得出用心推敲过的痕迹。尤其是第50页在评价希腊和英国军队在抗击德军入侵时拙劣的排兵布阵时,将“suicide”不译作“自杀”而作“送死”,堪称妙笔。如果你也对冷战起源感兴趣,这本书值得一读。

【译文挑刺的部分略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豆瓣书评。】

希腊曾是冷战的起源地之一,此后则隐而不彰。曾听一位教授谈起,大战若兴,当初引起大战的那些新闻热点很快就不再有人提起。凡尔登、索姆河一天阵亡几万人时,谁会去谈萨拉热窝?斯大林格勒、瓜达卡纳尔打得血流成渠时,谁又会管波兰在哪里?

但愿百年之后,人们回忆今天,仍旧是只一个乌克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