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之六十七:竹林七贤(一)

 晨曦深处 2022-03-19

黄河故事之六十七:竹林七贤(一)

三国时期,在黄河岸边的山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焦作修武一带,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聚集在竹林中喝饮酒赋诗,被时人称作“竹林七贤”。


七贤活动的地方,除了现在留下了一个七贤镇的名字外,钦定大清一统志里还有一些记载。七贤乡“在修武县北,晋初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同居山阳,时人号为竹林七贤”;在修武有一座山叫嵇山,位于“修武县西北三十五里,晋嵇康居焉,亦名狄山,寰宇记阳城北有狄山,即晋嵇康园宅”;还记载有嵇康当年在天门山打铁,天门山位于“修武县西北四十里,两山对峙,其状如门,山麓有百家岩,有嵇康锻竈”。竈,通“灶”,原指做饭的设备。另外还记载有淬剑池,“在修武县西北嵇山下,宋嘉佑四年,河北提刑使曹泾大书淬剑池三字石刻,…淬剑池为晋嵇康淬剑之所”。

金末元初李俊民曾写过一首诗名字就叫《嵇康淬剑石》,也可以作为当年嵇康在修武锻剑的佐证。

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

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

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  

叫竹林七贤,当然离不开竹子。在焦作竹子最茂盛的当属博爱了。那些年与焦作矿院有业务,就是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因此去焦作的机会也就比较多。每次经过博爱县,都可以看到公路边一望无际的竹园里,青翠的竹子在风中翻卷波动,竹园外摆放着各式各样用竹篾编制的竹器。当时就在想,竹林七贤过去在这一带活动,没准就在附近那个大竹林吧。

还真是猜中了,一次朋友带我在这里玩,真看到了证据。有一通清宣统年间的“竹林七贤亭遗址”碑立在这里,只是字体、刻制以及石材都很粗糙,就像七贤隐居一样,不那么讲究。

对着石碑,我在想象着当年这里的亭子,前人一定是看中了这块七贤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才在这里建了亭子,说不定隔三岔五也会来这里聚会,或凭吊七贤,或游山玩水,吟几句小诗,抒胸中之雅;写两篇游记,留踏春之乐。毕竟,竹以它的坚韧、以它的虚心征服了人们,人们在竹子里行走,就会感受到青翠带来的生机,人们在竹子里留恋,就会感受到那股超凡脱俗的气息,于是以诗赞之,以歌咏之。当年的七贤这样想,建亭子的人这样想,立碑的人这样想,现在的我们也这样想。

   很想在这里多找到一些有关七贤的线索,但那风中婆娑的翠竹似乎在告诉我,七贤隐居就是为了超脱,躲开尘世的羁绊,他们又怎么可能为虚名,再为自己树碑立传呢!

   不过在钦定大清一统志里看到了,乾隆十五年,“圣驾经此有御制七贤咏诗”。找到了这首诗,慢慢品读。在这首诗里,乾隆对七人作了评价,嵇康旷达情真,阮籍的青眼,山涛的居官而犹如隐者,来自沛国以酒为乐的刘伶,乐意帮助嵇康打铁的向秀,精通音律、善弹琵琶的阮咸,清雅豪爽的王戎,都在乾隆的笔下复活。乾隆过山阳的时候,虽然七贤远去,土丘斜横,但逸兴不减,“犹使逸兴轩轩飘”。

清弘历《七贤咏》

嵇生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誇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

向秀佐锻炉锤操,小阮不愧玉树曹。

阿戎清爽舞浊醪,竹林之游芳躅高。

延之过激由去朝,五君成咏寓贬褒。

我过山阳望古遥,土阜惟见横岧峣,犹使逸兴轩轩飘。

(未完待续)

悠雲于北海拾贝斋

2022/03/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