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随笔:天道 人道 治道

 微言喜语 2022-03-19
文/韵之

——读老子《道德经》

        老子因其著《道德经》,得“千古一智”之誉,又有“中国哲学之父”之称。据司马迁《史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还载: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事后对其学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足见老子及其学问在当时影响之大。据说老子的生日是公元前580年2月15日。二千多年过去了,老子不仅成了道教的始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而且成神,反复在神话中出现。其著《道德经》代代相传,业成世界上仅次《圣经》发行量最大的书。
    《老子》一书,即《道德经》,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所谓的今本《道德经》;另一个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本《道德经》;还有一个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简本《道德经》。这三个版本虽然文字和内容上有些不同,但核心思想还是一样的。今本《道德经》其实不“今”,据说依据的还是唐玄宗亲自作注的《御制道德真经疏》。今本《道德经》上下篇分“德经”44章3041字;“道经”37章2426字;合计81章5467字。我闲居山野,读的就是今本《道德经》,先后化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其进行了“三天一小句,五天一章节”遂字遂句、一章一章的研读。虽说是有时读得云里雾里、牛头不对马嘴,但坚持下来,总还是有收获的。
    已故的任继愈老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慰籍;《老子今注今译》的著者陈鼓应先生则认为:老庄精神的核心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道德经》是中国少有的充满着自由与民主精神的哲学;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道德经》是老子写给掌权者或统治者的一部经典。由于传统说教的影响,我一直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无为的。现在看来,我过去的认识是不对的。《道德经》是一部将“无为”和“道法自然”作为方法论的一门非常积极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一书虽然是一些片断、点滴的论述,但却充满了辩证、直觉、模糊等多种哲学思维,蕴含着老子关于自然、修身、为政三大内涵的大道理,是老子“天道、人道、治道”哲学思考精彩的记载。全书八十一章,可谓是“章章有道,道道光芒”。研读《道德经》,我个人的体会是:要采取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相对而非绝对的态度。因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其辩证思维的基本观念是阴阳,而阴阳本身就含有对等、统一、变动之功能。不同的观点自然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心境同样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是在极为特殊的心境下研读《道德经》的,我认为它是能“无门之处开门、无光之时见光”的。
作者简介:韵之,原名:方文广,早年发表过诗歌、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