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锦因疑问气炁,蒲子群聊释冲和

 太极璞谷斋360 2022-03-19

             记着轩源的叮咛,小珠这段时间专注在寻根归根的感觉。

             近来对天百会的要求能有进一步体会,但是对于归地根,小珠说不上来自己理解是否正确。

             从旁观者反映,总是在胯上未能松开,坐步往往架着上身,上下分离。

             想了很多办法尝试,什么“落步梅花燕立盏,肩头担水过木桥;五点交错结星宿,纤夫逆流拉货船;空中落伞系天地,海里捕鱼网中人”等等,因近来对百会、天百会与会阴、地会阴的上下通道有了体会,这些不断寻找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感受不断丰富着。

             这周周日早,小珠接到阿锦消息:“小珠姐,今天纪念公园打拳吗?”

            小珠欣然回复:“打的,我们到!伟城师兄也到。不过师父近来比较忙,他好几周都没有来了。”

             阿锦回复:“好的,我也到!好久没有一起打拳了,好想你们!还有,我又有问题想问了!”
 
             小珠大约知道她想问什么。上次轩源说升降和寻根定位,这几周大家各自练习感受,在群里也有过几番讨论。但受限于文字表达,很多体会不能尽诉,且各有见解,看上去谁都对,却又很难对焦问题本身。一如之前多次的经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以为解决了的问题又起反复。

             南城的谷雨时节,已浓浓的初夏光景。纪念公园已是一片绿荫铺张,波澜壮阔的抗战浮雕墙在这片郁葱中吟唱,时光在此不老。

             宽阔的中道上方,古罗马风格的白色石柱圆廊,环护着其中高高耸立,形如倒插剑鞘的纪功碑,和屹立在纪功碑前方的威武步姿的扛枪战士铜像。铜像前,密匝匝摆放着一扎扎黄菊、康乃馨和长青草……

              小珠来到时,敏和、阿锦、建宇已在,正聊着孩子和天气。
             
              来的人不多,先打拳。拳毕,小珠问阿锦:“说说,有什么问题了?”

             阿锦笑道:“上次师父强调了升降后,我感觉打拳的气势开了很多,而且感觉和我的呼吸同步了,吸气就升,呼气就降,手脚放松了很多,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动肩动胯了,这是我觉得好的方面。”

           “但是,最近这几天,我又找不到感觉了,还觉得气不够了!吸气还好,呼气的动作,都呼完了动作还没完,我觉得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还有一些地方,不知该升还是该降,觉得越打越糊涂了。”

            “比如揽雀尾,升转以后靠降,接提腕西南到西北这个过程,我不明确是升还是降。说是升吧,它还是弓步。说是降吧,就和我的呼吸逆着了。单鞭四平马打开时是降,接着靠也是降!我就不够气用了!还有这个坐步分脚分出去再回来时,我的升降就不清晰了……觉得吧,这个拳架一细抠,就有很多糊涂地带了。”阿锦连珠炮似的把她的疑问提出来。

             伟城道:“升降不在形,也不在呼吸上,但与形和呼吸有表里关系,你打几个你觉得不舒服的动作看看?”

             阿锦安静下来,打了一小段拳。

             她安静了很多。也在体会着轩源说的升降运动,这让她从之前对动作的执着走出一些来了,气势和精神都不错,展指也做到了。

             但是整个拳架缺乏聚焦,从哪升从哪降,升到哪或降到哪,不清晰,也就没能有外境外圆的心迹表达。坐步也是小珠之前的问题,因胯落不下去,则不能体现出“坐”的意思,还在腰胯处顶着。

             伟城让她停下来,谦谦笑说:“是比之前进步了,从动作的执着里走出来一些了。不过又执着在升降上了。升降不是动作,是你的心念的显现,是心为先,不是形为主,在这一点上,你可以考虑一下。”

            “师父说的太极拳的五大阴阳辨证关系:动静、虚实、升降、开合、主次,这都不是动作。师父给我们一个太极拳的框架,给一个太极拳的范围和节奏,在打拳时体会这几个关系。”

            “太极拳的细微处,就是大框架之中的变化了。师父说逢转必升,逢坐必降,他还有一句:弓步降为主,升为辅。坐步升为主,降为辅,就是说升降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配合的。你刚才只有升或只有降,当然不够气用了。而且,你有了呼吸与动作的相应感觉,就自觉不自觉地以自体呼吸去主导升降了,也是你感觉气不够的一个原因,在气则滞嘛。”

             阿锦连连点头:“嗯!是这样!你一说我就明白了,还是这个习惯的思维呀,我自己都没觉得又绕进去了!那么伟城师兄,你是怎么打这个升降呢?我想看看。”

              伟城便起手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搂膝拗步。

             阿锦看着听着,点着头:“原来可以这样打!有时弓步也有升,坐步也有降……”

              敏和接一句:“打到后来,也没有弓步坐步的分别了,升降一气。”

             阿锦:“这就是气功的境界了吗?我现在当然是没有功的!但我能感觉到拳和呼吸的感应,是不是到后来,就练这条气呢?”

             敏和:“平时说没气就没命,应该是单指呼吸之气。没有呼吸,进行不了气的交换,缺氧就没命了。气功所说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这个气比较玄,必须是经过长久的训练才能体会。气用现在的语言可以归类为能量,它每个瞬间都处于运动之中,生生灭灭,不生不灭。师父那太极十一字诀也是气的一种表达方式。”

             伟城:“气本来就存在,但你能不能主动去用,就是另一回事了。气足肯定有力,气不足,凝神一样有力。”

             阿锦又问:“那么我看到一些气功的书里,有说'炁’,它和气有什么不同吗?也是能量吗?”

             敏和笑:“这个我不太懂,回答不了。”

             伟城也笑:“这是个好问题,回头问问群里。小珠,你问问吧?”

             小珠便把阿锦的问题投在群里,然后继续讲拳架、推手。

            结束了活动,小珠回到家,打开微信一看,群里已热闹了好一阵子了。看来这个话题,有得一说。而蒲谷子的话,信息量尤为巨大。

             蒲谷子:古人认为这宇宙世界天地的本源是阴阳二炁,其相生相克及合冲变化形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属性或五气,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炁而为和,和气即阴阳二炁之气息。

             此气息具有物质能量的波动,能产生凝聚与化散两种状态,即化生万物万象,因此阴阳生五行,五行即阴阳。

             故在自然界中,由五行之气息所生的万物具阴阳二炁。

             所谓的炁,有的可以体验到,如热能。这世界规定了它只能从高能传递到低能体内,但却不能体验到低能传递到高能体内的过程!如果是逆传送,就只能感受到自己身心中的生理或心理反应的感觉感受感知,这并不是炁,而是一种幻念妄念,见怪不怪,自然而然便生灭不断。久久,我如如不动,安然自若,我便为炁!

              阴阳二炁不可知,可知的是阴阳之气息。

             五行之气息为和气,即阴阳变化的五种动态平衡状态,其具象为八八六十四类。

             人身小天地,其阴阳变化随天地而分春夏秋冬,中还有个长夏,因而有五藏六腑。

             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心跳脉搏之血气,呼吸肌肉之松紧,精神脉络之张弛,躯干脏器之寒热,都在这个躯体上发生,引起不同的生理心理反应,中医称之为气的流转或气感。

             人身所处前后左右上下之十方,与天地阴阳合则生,冲则失衡。中医所谓观其神气即气息,切脉亦是感知其五藏气息的变化。

             人之精神之力或魂魄显化之力,具有物质能量之特性,可被天地阴阳之气息波动影响。反之,精神力亦可影响阴阳之气息波动。

             生命是阴阳二炁之气息凝聚与耗散,其动态为五行之气息波动循环。因此,十二经络是后天之气,对应十二时辰,称子午流注。

             五行之气息由命门始,于奇经八脉中开合,称灵龟吐息。

             用意识气力产生的运动,加强了身体的强壮度。默运精神无声无息的运动,磨炼了魂魄的成长。就有内炼外炼之别。

             任何机体血肉神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灵魂元神服务。只是一个是体用,另一个是滋养。

             当我们每一天晚睡前能用心体验阳不足而体乏、困顿、烦闷,而细心安抚身心归于静定,就能安然虚静,一夜无梦。

             第二天醒来后神清气爽,当即安坐正身,潜心体验感知到五藏六腑及四肢百骸全体,如冰冻的躯体在自然呼吸中慢慢解冻解封而复苏,重新又能掌控充满生机勃勃的身心,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此为阴极阳生。

             阳的虚幻茣测无需执着、分别、着相。守静观变,事来则应,事去不留,不恋不迷,知机守时,一天自然而去,炁丹我何必分别!轮回之境而已!

             不管是练太极拳或修道练气功,只是定住心中的天地阴阳或天地轴,心意神气返回身心中的丹田,在丹田中呼吸,呼气时是要随着气感从丹田中出发进行观照呵护,如春蚕吐丝般绵绵不断从鼻下人中沟吐息。

             道传功法需要呼气过程达到十秒,直至身心中的一切烦恼秽气,都随着吐息排出体外。

             然后转换到吸气,也是意在丹田观照着,观天地之气息从四面八方象水回归低窝中一样。只是观看,不能作意,时间不论,吸满为止。

             此时身心中的天地轴是不能伸缩变化的,这称守中。熟练后,专注在呼吸中,身体中的七情六欲等生理心理触感慢慢消失,也就是整个身心中的血气、心跳、冲突、思想杂乱、肌肉筋脉的颤动,全部恢复了平静安宁,一切一切的矛盾冲突,都统一协调,机体的各组织都趋于均衡虚静,就能体会到是谁在呼气,谁在吸气,观者是谁,谁在观。这就是心斋。

             此时身心中那宁静舒畅,那对生的渴望,对万事万物有感恩之心,生机便开始流转了,此种状态,古称炁,就是一种富有生机活力的气息。

             太极拳的修养,是与天地同体,与环境和谐,凝神调息,调息凝视,顺应自然,丹出丹入,丹升丹降,虚实随意,开合由心,息心凝神,身融天地,轻松圆活,行云流水,水涨船高,鱼水情深,道法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