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曾国藩----019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月黑之风高夜 2022-03-19

他是清朝末年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因为他对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三大重臣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此外,他严格约束自己,著有名作《曾国藩家书》。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评价体系中,有人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把曾国藩崇拜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称为“绝顶”之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

▲长沙郊外的坪塘伏龙山
第十九讲

凡是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曾国藩写过一篇《求阙备记》,开头便说:“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花开到盛时便会凋谢,月亮圆满后随即亏缺,太阳升到中天便开始西斜。自然界尚且没有圆满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君子存有警惕自省的意识,懂得留有一丝缺憾,而不敢去强求圆满。普通人则常常追求圆满,却不知圆满一旦到来,危机也便随之而来了。

曾国藩一直用这个道理告诫自己,万事既满,凡是当留有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有福不可想尽,有势不可使尽

曾国藩相信风水,但他对风水的追求是不求好地,但求平安。他去世前,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长沙郊外的坪塘伏龙山。有一个好朋友劝他把阴宅造在东台山,说那里风水好。曾国藩不愿意说那边是天子之地,他不能去,还是选择伏龙山好。后来东台山那边儿建了东台书院,出了陈赓,谭正、黄功略,还有毛泽东。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可是民国军阀盗了他的墓,并破坏了他的尸骨,而不求圆满的曾国藩不愿葬在天子之地,他的墓地反倒起到了保全。

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却都被掘墓。而曾国藩的墓挺过了民国,挺过了日本鬼子进中国,文革中破四旧,用炸药也没有能把曾国藩的墓炸开。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曾国藩的墓又挺过了30多次盗墓,除了外部有些损耗,里面的墓室和棺材安然无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忌满,才令我们更加完整。自古人生最忌满,人生不要太圆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