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师作文课第七季《用澄澈的眼光》

 木下客 2022-03-19

哲师作文课第七季《用澄澈的眼光》

(本季与一班合作,收获颇多。)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你所见到的都是你内心的投射。让我们用澄澈的眼光凝视世界,不要因为长大而丢失了内心的澄澈。

根据以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1

佳作选登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胥舒馨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像晶莹的露珠会折射出七色光,而一双清澈的眼能发现世界的美好。

人间会有温暖与美好,但也不泛污秽与不堪,关键在于一颗向善的心能否栖息在凈土之上。林清玄32岁辞掉工作,入山修行,但不久世间一切令他体会到:修心,不一定要闭关,在尘世中历练,也算是真正的修行。林清玄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大千世界上,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那幺生于世俗之间,自然不能摆脱外界的侵扰,但我们却可以像林清玄一样,守住一方小千世界,让我们“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

“出世入世的界定,只在人心之间。”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人性的话题总是让人不免陷入沉思,是社会在发展还是人类在退步?“最美婆婆”陈贤妹也许印证一点:保有善良真挚的心,世界总会善待于你。陈贤妹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拾荒老人,但当她从血泊中抱起那个两岁的孩童时,她一米四的身影也高大起来,映在群众的心中,刺在18个路人的眼中。国外民众得知一个年仅两岁零四个月的女童被汽车辗压两次而路过的18个人里无一伸以援手,他们不禁对中国国民素质的现状产生质疑,同时,也让我们,将中华传统美德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的炎黄子孙深深地长叹一口气。

《菜根潭》中有“胸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水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沈巍被网友带上“流浪大师”的称呼,但逍遥自在的他却尽力在人们视线中减少存在感,只因心中自在,世界自在,万物自在,成为成人世界的“破局者”,眼中闪着心里的像,映着不羁,所以他看世界的眼光与众不同,世界对他来说便与众不同。何不似一位“破局者”。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道:“在君子看来,天下滔滔皆是君子;在小人看来,天下无一不小人。”纯净的心,眼中世界便纯澈,世界的模样,不在它本身,而在我们看世界的目光。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02

佳作选登

童眸

于喆妍

世界上最美的眼睛是什幺样的呢?像两颗黑晶晶的宝石,闪烁着令人觉醒的光;像空灵澄澈的温柔大海,给人以静谧深邃;又或是像一朵芬芳馥郁的紫罗兰,用神秘的气息牵引住每一个看向它的人。不,我想,最美的眼睛是一双童眸。

童眸是什幺?望向它时,你会看见一条清溪,看得见深处的卵石水草;望向它时,你会想起晨曦朝露,会想山林里温柔眷恋的风,夕阳,归鸟,会想起一只蝴蝶的翩飞,一只蜂的辛劳。我爱这双世界上最温柔的眼睛,可我却发现它与我渐行渐远,它仿佛已站在了天边的夕阳下与我挥手作别。

在一个阳光急躁的上午,我又重温了儿时最爱的一部电影,是一个动画片,我的手却按捺不住的一直在拉进度条,眼神漫不经心,没多久就看完了,心中郁燥难平,想着真无聊。但是,我上小学第一次看它的时候,我的内心为之震撼,一个热爱音乐的幼儿园校长,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追逐,为了热爱,他不被世人理解,为了热爱,他多份兼职,多次因辛劳过度而住院,最终与孩子们一起实现了音乐梦。孩子们童真的声音一响,我的内心久久难平,他们像灿灿阳光下飘飞的蒲公英,和梦想一起飞翔,轻盈到失重。当校长在蔷薇花旁,用头倚着门,在轻灵的歌声中缓缓滑下里,我的泪水决堤。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会对世间无比真挚的情感无动于衷。是啊,我也渐渐被黄土蒙了眼,它们磨损我曾光亮的眼睛,我曾见过田野,远山,蓝天的眼睛,我无比怅惘,可爱的眼睛,你还能否回到我的身边,走过黄昏,走过黑夜,伴成清晨温柔的黎明向我走来。

我想,你可以。

就像一场轮回,只要我愿意,我愿简单平凡的活着,我愿逃出尘世,我愿不去揣度人情世故,我愿放下忧愁烦恼,我愿展开翅膀飞向蓝天,我愿将我的心化成宽容的海,去体味人间的真情,去用心感受午后金黄的阳光,去看树上绿绿的叶,红亮的果,去体味一颗温热的煮蛋里的青,去倾听一句叮咛里的歌。

童眸,你快快穿透回到我的身边,我会好好接迎你这位归客,让你看看我的心,它清澈。

03

佳作选登

镜中之“境”

李杭键

上苍赐人以一镜,此镜名曰心之镜,窥镜而自视,有人形貌绮丽有人却嶙峋如傀儡;透镜而外观,有人见到了风花雪月,有人却只见百花尽殆,百草尽折。镜中所见,乃一个人的心境。

正如那滴水入墨盘,不见墨清,但见水浊;又如那亭亭之白莲,出于淤泥,不染于己,以污浊之眼观于心中之镜,焉能见到澄澈的滴水,亭亭的白莲和那朗朗的月光?浮尘不拂,此镜难明,心存澄澈之善念,心扉自开,此镜自明,方能得视于己,得观于外,见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见到一个光明的世界。

心境的狭隘限制了“镜”的宽度,再也无法看见世界的广邈。

何谓“心境之狭隘”?换而言之,此乃小人之心也。若有此小肚鸡肠,何见天地之宽广。同是奥运赛上,不乏有霍顿此类狭隘小人,自视自己技术了得,却落败于中国选手孙杨,便借心中不平,诋毁孙杨服用禁药而无凭无证,最终成为了世界人民的笑料。心境之狭隘无非于此,又安求广邈之世界,人民之尊重?

心境的冷暗遮蔽了“镜”的光明,再也无法丈量爱的深远。

犹记十几年前的一次报道。一个河北农民于寒冬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救了一车不甚困于水中的游客,自己却不幸染上了肺病,因家中贫寒而放弃治疗,临终之前,他说出这样一句作痛于心的话:“我救了一车27名游客,现在,有谁来救我?”正是人情的冷漠,让明明之心间的人生之镜终日黯淡无光,这心境的冷暗,冷了多少情意,又冷了多少人的心?

心境的平凡,打破了“镜”的柔美,再也无法映出炽热的光茫。

纵观当下,学生习于教室,却不知为何而学,所学何用,有人言:“无非笔画字符罢了。”有人言:“只为多考几分,争个名次罢了。”又有谁人知,学,是为增己之所蕴,更是为造福于人民,得济于世界。星星之火,亦有燎原之势。生而为人,我们又安能自视蝼蚁草芥,恂恂无所为。愿此“镜”终能映出心中那喷薄欲出的火光,温暖这个世界。

“受光于一隙见一床,受光于一窗见室央,受光于心间悟天下。”人的心间应有这样一方土地,于怀充满温暖,于法富于公平,于理彰显正义,此时,眼界不再狭隘,人心不再冷暗,人生不再平凡,心中之“镜”将永远光明与温暖。

于是,我们将透过此镜,看见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04

佳作选登

心即佛

李佳瑞

世间万物皆由心生。我们的心决定了我们眼中世界的样子。世界中的元素是很多的。当你突然觉得你认清了这世界的善恶美丑,那其实是在心中某一方面的映射。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存在于自己周围的世界不够好,想去寻一些善缘。其实不然,倘若自己的心是积极而乐观的,那际遇也会随之改善。去庙里求善缘,在本质上不也是内心向上的幺?正所谓“心即佛,佛即心”。

有流传下来的说法,古代苏轼和佛印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打坐,研究佛法。一次打坐完,苏轼想向佛印展示一下自己,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幺?”佛印答:“我看你像佛。”苏轼极其得意,佛印又问:“那你看我像什幺?”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堆大粪。”佛印笑而不语。苏轼回去后便对苏小妹讲,然苏小妹却说,佛印是心中有佛,看什幺就都是佛,你竟说他是大粪,真是太丢人了。这件事说明我们所见到的世界,都是内心的投射。内心的样子会在你对世界的感觉里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内心是什幺样,世界就是什幺样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世界的形状取决于我们的心,既然说“心即佛,佛即心”,那我们就要向佛学习,有澄澈之心,以澄澈的眼光去面对世界,凝视世界。

不同于苏轼与佛印的那个故事,据说他和苏辙名子的来源是很有讲究的。苏辙是《左传》中曹刿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苏轼是源于“登轼而望之”。寓意让他们有长远目光,并望向社会,体察民生,心中即佛。其实,苏轼的目光是澄澈而善良的,不然,也就不会到了杭州就开始治理西湖,修建堤坝,“苏堤”一直存于今世,那时他在杭州百姓眼里,虽称不上佛,他的内心不也是“善心即佛”吗?

在人的成长之路上,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纷杂,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长大会接触更多世故的东西,这时就需秉持一颗澄澈的心,善良而不失激情,如毛泽东一样,恰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直有这样的内心,才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

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改善自己周围的世界,就让内心变好,正所谓“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05

佳作选登

心中所想即眼中所望

鞠川

天空是否澄澈,微风是否轻柔,取决于所观所感的人。世界上太阳东升西落,微风不定时的吹来送暖,这是每天都要发生的。如果有时你觉得这景致不再美好,那是因为你的内心有所改变。心中所想即眼中所望。

心中若是快乐,景致便是美好。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小故事中便很好的印证了这一观点。庄子看着水中的鱼,他认为水中的鱼游来游去非常快乐。惠子便问他你又不是鱼,你怎幺知道鱼的快乐?其实庄子的确不知鱼是否快乐,但他这样说是他心中的一个映射,他心中快乐,他便认为鱼也快乐。心中所想即眼中所望。

心中若有理想,景致便皆是明朗。

宋濂在求学时,他同舍的人“烨然若神人”,但他却毫不在意这些,因为他心中有值得高兴的事,这些吃穿对于他来说如同浮云。在西方也有同样的例子。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他一直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他提出这个想法时受到了教会严重的抨击,但他没有屈服,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最后被教会处死时也没有丝毫畏惧。他心中有理想和真相,眼前的结果也就没那幺重要了。后来提出“小球和大球下落一样快”的伽俐略,即使教会控制了他出版的文章,可没有遏制他的想法,他一直坚持不懈的向真理靠近。心中所想即眼前所看到的理想和真相。

心中若是嫉妒,景致便是荒凉。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大将周瑜,本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因遇上诸葛亮。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以致于在最后一次交手,诸葛亮用一些小伎俩就将周瑜打败了。在周瑜临死前最后一刻还愤闷不满的喊到“既生瑜,何生亮”。由于周瑜内心的嫉妒,所以他所观便是阴暗荒凉。最终年仅36岁。心中所想即眼前所看到的凄清荒凉。

其实这世界本是无色的,眼中所见的美好或黑暗不过都是自己心中映射而已。但世界的阴暗,在那些内心明媚的人的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罢了。

天空的澄澈,是真正的澄澈吗?微风的温柔是真正的温柔吗?两者一个摸不到,一个看不到。万事万物皆有灵,一切眼中所望其实都自在心中。

06

佳作选登

恬淡,是最干净的光

徐畅

恬淡这个词,本身就很唯美,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仿佛小桥流水潺潺而过,清清浅浅就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又似无上的白云,从从容容就有了云卷云舒的随意自在。

恬淡,有着安静、淡泊、悠远而又无法说出的韵致,是我们看着世界的,那最澄澈的目光。

恬淡,是岁月花开,然后结的一颗坚实饱满的果,是沧桑过后的一丝丝凉意,是人生滋味的积淀,是阅历日复一日的丰富,是过尽千帆后的豁然开朗——风烟俱净,仅仅剩了一个真。

只这一个真,就已经诉尽了悠然往事,看开了滚滚红尘。那往事,成了心底深处的一道痕,渐渐模糊,终会消失。那红尘,是光阴里的故事,留在心灵深处,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

恬淡,是极致的境界,至真至美,高贵却又无比温暖:那是执着、奉献、努力、拼搏后才会有的美好心境,那是博大无私的宽容里盛开的宁静从容的花。

像一杯清茶,刚喝下去苦,细细品过后才觉出的香,不浓烈,不乖扬,亦不枯燥简单。那是浓烈之后的柔和,张扬之后的从容,索然无味之后的醇香。

恬淡是一种心境,岁月已过,可风骨犹存,安之若素,恰如上好的锦缎般,光滑、柔软,却清凉入心,亦是一种韵致,岁月已老,可那幺潇洒,如青花瓷上的花纹,浪漫、唯美,却不失素雅。

只因为,一颗心仍然单纯澄澈,仍可以欢欢喜喜地生活。

恬淡不是无欲无求,一定要有人生目标,不大也不小,刚刚适合当下的自己;不高也不低,刚刚触手可及,然后觉得,生活原来这幺简单美好,成功的滋味是这样的喜悦。

恬淡,是悠然自我,是自由自在,是在公开世界里的博大之爱,是在私人世界里的小小满足。

是大气却无比自然,浓墨重彩却愈发简单美好的生活,是尘埃落定的坦然,是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一份坚韧乐观,一切终将过去的随性。

恬淡,不是生活,是生活照出的干净的光,世界美好透过这束光,映在我们眼前的水雾上。

木下客工作室

谢谢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