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一半春休

 小闱 2022-03-19

"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

阳光温柔的时候,我想起了王雱的这句诗。看着手中翻旧的《苏东坡新传》,想起因“元丰改制”而罢相的王安石,那个不再疾言厉色而是安静自持地吟着:“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的他,也许并不知道仅仅相隔一年,他以为的“閟山阿”就结束了。虽然历经“熙宁变法”到最后的“元祐更化”,但他希望拥有的“幽兰佳气”仍旧得以保留,就像他儿子王雱这句诗一样,还是让我看到了一种干净的态度。

一半春休,日子总在偷走我的季节。等自己回过神来,才发觉这个春天已经过半,总说要慢煮生活,却还是不自觉开了“大火”沸腾了时光。朋友发来信息相约一起去赏花,才记起“花朝节”都快过去了,虽没有黛玉葬花那样的情志,但还是很爱森林里的宁静。自然,还是要应应节气出门踏青的。

都说3月百花绽放,就像徐克电影《青蛇》里的镜头一样--春城无处不飞花,那是多浪漫的画面呀!可我却更喜欢不爱诉说的杉树,不经意走过它的时候,会误以为树干上被书写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让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揣摩。

上面那些痕迹想告诉我什么呢?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吗?还是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呢?不管是什么,都是曾经停留在它身旁的人,忘了带走的心事。而今我这个后辈偶然经过,不知会不会打扰了前辈们的独处时光呢?

走在杉树林里,却看见柔香的玉兰花瓣随风落座在泥土上。想是花朝节里出了和我一样不爱热闹的花神吧,才会偷偷地飞进这片林中,安静地享受它的春光。

是呀,有些风景只能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看见。不然怎么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呢?坐在林中看着外面的小仙女们忙碌地自拍,那仙气儿十足的裙摆忽地让我想起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国家宝藏》的节目里看见了会动的洛神,一直心驰神往想走进她的世界,而后买了本画册近距离看画时,觉着静止的画面也有了流动感,可能这就是东晋时期独有的画风吧。

都说《洛神赋》写尽了女子的美,像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真是把我心里的美人写得入木三分又轻盈流动,不知曹植是否也是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偶遇”了他的女神?但我知道在这个春景中我偶遇了时光里的美。

朋友走过来和我说起东坡,我不自觉地就打破了自制的宁静。吧啦吧啦地讲起东坡在杭州修井治水的那些事,讲起他戏谑陈季常“河东狮吼”的趣事,讲起他一生放不下百姓的心事......,原来,还是有人和我一样总是会有放不下的事打破原有的宁静。

说起这个闲不住的天才,我也感慨因为疫情已经很久没有出省旅游了。想起那年春天去绍兴,晚上在沈园听了一曲《牡丹亭》,一边听一边想起刻在石头上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回来还和朋友聊起唐婉的爱情,十分鄙视陆游所谓的“不得已”。可后来年迈的他再游沈园时说了一句:“曾是惊鸿照影来”,又让我开始理解他的不得已。人生已半,春光依旧佳人难觅,也许有些人有些事就像一半春休般,就是只能让它过去了。

从立春到春分,我错过了上元节火树银花的热闹,也没有赶着二月二“龙抬头”,去找托尼老师剪一个法式短发,只是在贵阳的春雨里听着惊雷的呵斥,好像是要叫醒如我这般忽略春光的人儿。当真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雷惊了虫儿们,虫儿们自然也要来惊一下我了。

既然“已醒”,那该当出来“乘阳气行时令”,虽然我不是唐玄宗,可也想跟着节气行时令。喜欢中国的24节气,因为有了24节气才有了72物候,5天一变的“仪式”让日子平白多了点噱头,也让我多了点乐趣。

春虽过半,但是想到马上到来的上巳节,又有了赏玩的乐趣。最近因为要做川端康成的《古都》分享活动,自然而然地就想起“曲水流觞”这个上巳节的经典环节。

永和九年的暮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他们在兰亭边饮酒赋诗,那样好的闲情逸致怕是再难复制。但此刻我身处幽篁之中,倒是有点明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所以我对朋友说:“我很喜欢这里,安静且心安。”

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上巳节,也许未必有“占卜八卦”来得有名,幸好有这暖人的春光提醒蛰居太久的人,“三月三日天气新”,是时候出来和春天约一个了。当然,这时候出来的人多半是为了“清洁明净”地祭祀祖先,即使只能吃些“寒食”也是让人开心的。

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寒食”不过是做好的卤味和一些糕点,充其量算一些代餐。但对于北方人来说,有一种面食却是很重要的存在,那就是--燕子推。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个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君子。贵阳没有这个小吃,所以从知道有它的存在开始,就有点惦记北方人的这个“寒食”了。

没有燕子推,可我有清明粑。那天和爸爸聊起某次去青岩古镇买了一块清明粑,急不可耐地就往嘴里送,结果流了一身的芝麻引子糖汁,那真是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了。可即使如此,每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会嘴馋地想起那块青草绿的清明粑,不管吃了多少年只有吃了它才算咬了一口春天。

走出杉树林,我与朋友和着粉紫色的日落往回走。当紫灰色的暮光落在路边的迎春花上,那抹精神的黄色显得格外亮眼,朋友便摘了一朵插在衬衣的口袋边。我笑着看那朵迎春花,心想:真是迎接春天最好看的样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车里看窗外的春景,想起东坡说的这世间万物看似在改变,其实一直都是它原本的样子。而我们总是贪心地想要维持住永恒,殊不知风景因我们的眼而得以恒久存在,当我们看见它们时,我们不也得以在那瞬间留存住永恒了吗?对于他的哲学我不甚明白,可我觉得只这一日的光景,已经让我拥有了它们,而那个停留在杉树边的我也成了恒久的画面。

春日何事?舀光烹茶,山林对话。无需飞花漫天,亦有桃夭艳色。陌上开花,缓缓归矣,莫失了迎春的雀跃。虽已半春,尚有喜雨提色,妆了笑靥媚了春光。待草木蔓发,望尽山川,亦作画中人。

用原创诠释生活,

在品读中遇见一本书。

把时间交给阅读
图文编辑:小闱
图片来源:网络
    音乐提供:QQ音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