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的铝饭盒和妈妈的盐水鸭|我的金陵我的城

 sdulovebook 2022-03-20
Image

乡愁

是那道永远无法复制的菜肴

乡愁

是那段遥远而又鲜活的景象

乡愁

是记忆深处那些挥不去的人与事

Image

本文作者宁宁通过描写家乡的美食寄托了对于家乡的深情。对于美食的记忆来自味蕾对于食物的渴望,更来自心对于美食背后的人的思念。

Image

无论是给当老师的妈妈特殊待遇的卖鸭子的老板,把汤包保温在棉外套给女儿买早餐的爸爸, 还是兰州拉面馆巾帼不让须眉的北地胭脂......伴随着回忆,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道道唇齿留香的美食。盐水鸭,汤包,牛肉锅贴......这些包含着温度和温情的美食,有没有让你想起记忆深处的人和事?

敬请品鉴。

——静静  

01
爱不够的鸭子

谈起家乡,总是免不了美食美景。作为一个在南京度过了二十几年光阴的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想起家乡的美食总是有很多回忆。

排在榜首的就是声名远扬的鸭子。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游过长江。”我一直暗忖最早说出这句话的,一定是某位爱吃的哲学家!每每想起这句话,我总忍不住在心底欢呼“理解万岁!”

南京人吃鸭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这从北京烤鸭名称的演变上可见一斑。北京的第一家烤鸭店“便宜坊”在早年的招牌上有一排小字:金陵片皮鸭。有研究称,北京烤鸭是大约明代迁都的时候由南京传入的。

Image

与北京烤鸭不同,南京烤鸭是焖炉烤制,炉内不见明火。烤完的鸭子非但不肥腻,肉质也更湿润,斩件后浇上红卤,别提多美味了。

Image

Image

右图摄影 宁宁

在美国我也试着烤过鸭子,但那一碗红卤真是复制不出来,也不知里面有什么诀窍。

如果说烤鸭是思乡老饕们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盐水鸭就是那白月光。

Image

但您若要问我南京最有名的盐水鸭品牌是哪家?估计答案还真的要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曾经觉得南京最有名的盐水鸭品牌是“桂花鸭”,很多媒体报道过,之所以叫“桂花鸭”,是因为鸭肉尝起来有桂花的香味。但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说法不对,完全不是桂花的香味嘛。

上高中的时候,我家附近的“韩复兴”是和“桂花鸭”齐名的老字号,那时的我,觉得他家的鸭肉也很好吃。如今,南京的盐水鸭品牌林立,不少都设立了连锁店。但是,也许小时候的美味记忆太深刻了,我觉得很多连锁店的盐水鸭虽然质量非常稳定,却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地方。倒是一些小巷子里的寻常鸭子店,经常会有些惊人的美味,尤其是水西门一带,买一次就想买第二次。

Image

从有记忆开始,盐水鸭就是我家饭桌的常客。同烤鸭相比,我妈更青睐盐水鸭,她的理论是烤鸭容易上火。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明白“火”是什么,是蛋白质过剩还是电解质不平衡?哈,跑题了。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 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附近只有一家鸭子店。我妈那时是中学老师,店老板恰好是我妈学生的家长。每次我妈带我去斩鸭子,老板都会顺手给我一块带点肉的鸭骨头,让我边等边啃。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敬仰之情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小小的我视那一块鸭骨头为特殊的待遇,可以从鸭子店一直啃到回家,一路雀跃兴奋不已。

Image

Image

右图摄影 宁宁

旅美多年,自制盐水鸭是我家参加华人聚会经常带的一道硬菜。我女儿也特别爱吃盐水鸭,可惜现在离家有点远,吃不到妈妈做的盐水鸭。

除了鸭子本身,鸭血鸭杂鸭油也是南京人无法舍弃的美味。鸭血粉丝汤由鸭血、鸭肠、鸭肝等加入鸭汤和粉丝制成,口感鲜香爽滑。

Image

Image

右图摄影 宁宁

疫情期间,我住的城市突然有鸭血鹅肠卖了,心中大喜,仿制了一下。鸭血就是那个鸭血,不过鹅肠比鸭肠稍老,腥味也更重一些。但聊胜于无,满足了一下思乡的味蕾。

做鸭子的副产品鸭油,造就了鸭油烧饼。

Image

Image

提起鸭油烧饼也跑不了湖南路上的韩复兴。我上的高中离湖南路很近,经常下午四点就放学了。放学后也不急着回家,和同学们一起去湖南路逛吃。有时候路过韩复兴会买几块鸭油烧饼,那个香啊酥啊,现在想想都要流口水。


02
汤包和爸爸的铝饭盒

另一个让我记忆很深的美食是汤包。南京的汤包有两种,红汤和白汤,市面上以红汤为主。红汤的汤包和普通小笼包长相不一样,收口是在底部。

Image

鸡鸣汤包底部的收口

蒸包子的时候会放一个小蘸碟一起蒸,比较卫生。那时候红汤的代表是鸡鸣酒家,白汤的代表是杭州酒家。我都爱吃,但更喜欢白汤的,白汤的不放酱油,更清淡一点。

Image

因为我爱吃白汤汤包,上高中的时候,我爸几乎每天都骑车去杭州酒家买汤包给我当早饭。汤包按客卖,一客八只。我爸都是天蒙蒙亮就去,赶第一笼。买到后放在铝制饭盒中,再装入厚毛巾做的饭盒套里。要是天冷,我爸还会把整套东西塞在他的棉外套里保温。无论刮风下雨天气冷暖,到家时汤包都还是热乎乎的,我这个小吃货就开始享用起来。

Image

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我不当心得了重感冒。第二天早上下起大雪,外面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因为天冷,我妈叫我起床也迟。我半梦半醒刷牙的时候,看见一个“雪人”从门外进来,帽子上和棉袄上盖满了半融的雪。再定睛一看,原来是爸爸!

一看见我,“雪人”爸爸立刻从怀里掏出饭盒,笑嘻嘻地在我面前晃了一下。我问爸爸路况怎样,爸爸却对一路上的风雪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爸爸看着我大口吃汤包的神情,眼里嘴角都是满足的笑意。

Image

Image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雪很大,路上能见度很低。本来爸爸不想去买的,但他看到我因为感冒胃口不好,还是决定提早骑车过去。雪天路滑,爸爸骑回来的时候特别担心慢了赶不上,紧赶慢赶,还好在我上学前赶到家,让我顺利地吃上了汤包。

当时因为年纪小没觉得什么,现在回想真是父爱如山!

青春期的我,被爸妈各种美食喂得脸蛋圆圆,回看那时的照片真是觉得好可爱啊。人的口味会变,我现在回家乡倒是开始喜欢红汤的汤包了


03
舌尖上的野菜

南京自古有一怪,不爱荤菜爱野菜。菊花脑就是一种特别受“老南京”们喜爱的野菜,吃起来唇齿留香。菊叶汤包就是一款很有南京特色的汤包,肉馅中加了菊花脑。

菊花脑三个字,顾名思义是和菊科植物有关,脑字用在这儿表示极嫩,掐的是菊叶尖尖。菊花脑最常见的是和鸡蛋花一起做汤,但也可以炒制和做馅。

Image

Image

摄影 Anatta

在很多金陵老饕的舌尖,有种野菜比菊花脑更好吃,那就是芦蒿。说是野菜,现在也是养殖的了。这次因为撰文查了下,才发现芦蒿居然也属于菊科,怪不得如此清香。芦蒿一般是每年4月至6月上市,吃其嫩茎。苏东坡写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里面的蒌蒿就是芦蒿。芦蒿炒香干真是好吃啊,要是你没吃过,那一定要试试,九成九会爱上的。

Image

在美国这么多年,菊花脑倒是有,可芦蒿从没见过哪儿有卖的,算一件憾事。

到了春天,很多野菜都很好吃。记得我妈带我去挖过荠菜,回家摘干净了,切碎和肉馅一起包大馄炖,那个鲜真是把隔壁小娃都要馋哭了。


04
大学的吃货时光

我上大学没有离开南京,去的是本城的大学。学校附近的餐馆是我常去的活动场所。大学门口的美食来自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

记得那时候学校门口有家兰州拉面馆,师傅的手艺很好。

坐门口收钱的是老板娘,二十出头的样子,个子娇小,长相非常秀丽。但你不要被她的样子迷惑了,当她用嘹亮的方言向后面师傅喊出“红烧大碗”或者是“干切小碗”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西北风迎面呼呼刮来,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我们还有男生为了看老板娘专门去吃拉面的, 要是搁到现在,这家兰州拉面馆一定妥妥地成了网红店。

Image

Image

右图摄影 宁宁

有时候忆起这位北地胭脂,寻思她也快五十了,也不知现在人在何方。她是我们青春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还记得她,她应该早已把我们忘了。

除了外来的“和尚”,学校门口的大街上也有很多南京本地的美食,例如油炸臭豆腐。我女儿在吃上是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的,她回国的时候很喜欢油炸臭豆腐。儿子是美国胃,只吃有限的几种中国食物。我们很替他可惜,不知道年龄大一些会不会有所改变。

Image

我们大学门口大街上还出现过一种容易让人引起惊吓的食物,旺鸡蛋。我现在都记得我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发现我奔赴的是旺鸡蛋时神色变化的样子。只能说美食当前,我也顾不上矜持了。现在想想,这种食物的确有点残忍。

Image

学校门口还有个受欢迎的食物是清真餐馆的牛肉锅贴。南京的牛肉锅贴也是地方特色美食,金灿灿的,就像一锅大元宝。

牛肉锅贴最出名的是老字号马祥兴,鲜嫩多汁,皮也很薄,咬一口香气四溢。

Image

Image

Image马祥兴那时还没搬家,离我们大学也不远。莘莘学子们在学习之余也会时不时的去解解馋,旁边就是电影院,吃完再看场电影,也算个周末小节目。


05

Home City 大南京


人在海外,会时不时想起故乡。

我的老美同事听我聊起过my hometown,炫耀家乡的美食美景,直到有一天看见南京的照片,纠正我说“It is your homecity”。

是啊,在巍峨的紫金山的映衬下,那些林立的高楼充满了时尚现代的气息。

Image

还记得金陵饭店刚落成时,号称南京第一高楼,我和爷爷奶奶特意登顶,坐在它顶层的旋转餐厅里,一边欣赏着外面的景色,一边美滋滋地喝了杯咖啡。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站在金陵饭店的肩膀上,看到了整个世界。
现在想来,当时小小的我,的确是拥有一个大大的世界的——那是爷爷奶奶的慈爱。如今,在众多现代建筑中俯瞰金陵饭店,会发现它简直就像个小baby,不仔细找都找不到了。但是它带给我的温暖回忆,永远拥有着无法逾越的高度。

Image

家门口的鸭子摊呢?它们也早已被有着明亮窗玻璃的鸭子店取代。诱人的各种熟制鸭子数量也多多了,一个个悬挂在橱窗里,红红白白的看着特别有人间烟火的暖意。

Image

漫步路边,更多见的是新中式茶肆、咖啡店和酒吧,一群群洋派的俊男靓女们在其间穿梭笑谈,店里卖的也不再是锅贴烧饼,而是非常精致的西式糕点或者清新文艺的饮品。

Image

又是一年春来到,遥想家乡南京的此时,梅花已在迎风报春,而陪伴着梅香的,定然是大街小巷里飘散着的美味吧。儿时的那些景那些事,总会随着记忆慢慢远去,但家乡美食和那些籍着美食留在心中的珍贵回忆,是我这辈子永远无法忘却的!


Imag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