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阐述的文化属性解读

 wq031 2022-03-20

个人感觉《天道》对道家文化比较比较推崇,对儒家文化有不少质疑。其中提到的文化属性的强势文化主要指道家文化,而弱势文化则主要指儒家文化。下面解读一下剧中几段强势文化,也就是道家文化。(三次次加更,最后三点解读了本剧道-天道-天国-天国之恋-天国的女儿的核心主题

1、道是什么

《天道》原文以下三段提到: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解读:

这三段综合起来大意是说,创造万物的神就是道,道就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强势文化就是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办事,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强者就是按规律办事的人。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所有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自然规律。悟道,就是要探寻事物的内在自然规律,并按规律行事。

参考《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如何悟道

《天道》原文以下三段提到: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不是我觉到的,悟到的,你给不了我。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

解读:

第一段主要是说道(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也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因为道的这个特点,所以悟道就要按照道家说的,去掉人为意志,达到无我、无伪(人为)、无为状态,才能真正探索到事物的客观规律。

第二段说的是悟道需要自己觉悟,并且悟到后,还要能做到,才是自己的。这句话我非常认同,红尘俗世才是最好的修行的地方,每一个烦恼,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修行的道场。剧中经典的”五台山论道“,也提出了对持戒、念佛、打坐修行方式的一点质疑。

第三段说的“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这句话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不争

《天道》原文:

正天集团的总裁病逝,在遗嘱里向董事局提名韩楚风为总裁候选人。前总裁是正天集团最有威望的人物,遗嘱提名的分量可想而知。但提名并不等于决议,两名副总裁是当然的候选人,这使正天集团高层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因此韩楚风特意约丁元英在酒店喝酒,找机会问丁元英说:“争与不争,你不说话就已经表态了,我就想知道你这个'不争’的所以然。
丁元英说:“这事退后一步让条道儿请两个副总裁先过去,可能胜算要多一些”
韩楚风淡然一笑说:“我尚没拿起,谈何放下?”
丁元英自己端起酒喝了一杯,说:“你办事老总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关心的不是老总裁的遗嘱,而是利润。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资历问题,对你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退一步,让两个副总裁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他们去内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企业必然会蒙受损失,此消彼长,有个比较。当董事局看清楚谁是争权的、谁是干事的自然就众望所归了,你才有可能树立真正的权威。否则,你一登上拳台就会促使他们先结成联盟,你很可能是第一个牺牲品。”
韩楚风问:“他们要是不内耗呢?”
丁元英说:“这是文化属性,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解读:

《道德经》全篇中大量阴阳、强弱的辩证思维,以弱胜强,以退为进,本意主要是讲道的阴阳对立统一和互相转化的过程,却也难免被作为术使用。《天道》这段争权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不争而争的道理,韩楚风因前期的”不争“,最终成功上位。

这次的事件充满了权谋权术的味道,但也要看到其中的道。公司董事局关心的是”利润“和”谁是干事的“,这正是公司的自然规律(道),韩楚风抓住了这个本质,做自己该做的,这就是悟道的过程。有道才可求术。

参考《道德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上为12月3日原文,以下为12月12日加更-----------

4、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天道》中“刘冰之死”这段比较长,简要介绍剧情:

格律诗胜诉之后,格律诗的局面已经打开了,丁元英也到了该要离开的时候。临行之前,丁元英主动邀请肖亚文、刘冰到维纳斯酒店见面,但刻意安排肖亚文回避。刘冰见到丁元英之后,表示想继续留在格律诗,丁元英拿出一份《格律诗公司文件》,郑重的告知这是足以推翻原判的证据,交待刘冰拿着这文件可以用来保住工作,不可作为要挟的筹码。送走刘冰之后,丁元英再通知肖亚文见面,对肖亚文说,刘冰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不当,可以考虑给他点股份,让他有个实在的前途。如果他有特别不当,可以调整他的工作,但是不要辞退,给他一个继续留在公司的就业机会。
拿到档案袋在手的刘冰,却仿佛抓住了命运的主宰,对权力与利益失而复得的贪欲随之膨胀,他先找到乐圣音响店总经理于志伟,谈好掰倒格律诗后所能获得的条件;然后,再找格律诗目前的二股东兼实权人物欧阳雪,以文件袋为要挟,索要格律诗公司20%的股份、总经理的职务、25万元以上价位的轿车,被欧阳雪当场拒绝。恼羞成怒的刘冰下定决定采取推翻格律诗的行动,但当他打开档案袋之后,才发现里面不过是一叠白纸,此时,刘冰犹如被铁棒猛击了头部,大脑里一片空白,膨胀的希望瞬间破灭,疲惫、恐惧和绝望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股万念俱灰,他爬到6楼,纵身一跃,自杀了。
另一段,丁元英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解读:丁元英预判到刘冰作为格律诗创始人之一,不会甘心呆在公司做一名普通员工,留在公司必成后患。因此拿出准备好的”档案袋“以及交代肖亚文让他有个实在的前途,诱使刘冰暴露出浪子野心。至于刘冰最后不仅仅是离开公司,而是万念俱灰而自杀,这点我倾向于认为不在丁元英的预判之中。

这段讲述了丁元英遵循人心自然之道解决一个不定时炸弹的故事,几乎完美的应用了老子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的这句话对人心自然之道的解读。正如我另一篇文章里面写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不争而争“、”欲擒故纵“、”以柔克刚“等等人心的自然之道思想,都成了后续法家权谋之术和兵家兵法推演的理论基础。感兴趣的可点击链接查看:稻草人:用现代人的说法解读《道德经》中老子发现了什么

丁元英的做人原则是“有道才有术”,剧中说的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因此,我们要看到,丁元英最后还是给刘冰指出了正确的道“只有你行,你才有机会”,并且反复告诫刘冰,材料是给他保住工作的,不能用于要挟别人的筹码。所以,丁元英是不是刘冰的贵人,也得看刘冰的悟性了。

参考《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5、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

《天道》中:

丁元英请欧阳雪用空头名字当格律诗的控股股东,盈利归欧阳雪,亏损归丁元英。
欧阳雪问丁元英: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坐收红利,这么好的事,这个人为什么是我呀,直接用您的名字不行了吗?
丁元英说:不行,那就变味儿了,不但会让吃大户的心态,让这件事情很快垮掉,而且,我这碗水也端不好端的再平也是不平。

解读:这段我重点说说这个吃大户的心态。丁元英如果直接当控股股东,会造成格律诗团队对他的依赖性非常高,缺乏自主能力、判断能力,又步入了丁元英最反感的”等、靠、要“的皇恩浩荡的弱势文化思维。而丁元英希望的是以类似顾问的方式来运作格律诗,没有具体操办的”无为“方式,反而可以更多的去激发格律诗团队的主人翁心态和创业心态。

这其实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非常通用的道理。比如说一个企业老板在企业中成立了新的子公司(或项目组),挑选了一个带头人,这个时候老板也同样要给带头人足够的授权,不参与太多的实际操作(无为),而是以顾问和监督者的角度去管理,这样往往可以让带头人有更好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子公司(或项目组)成功的机率反而更高(而治)。这正是老子《道德经》中对社会治理的无为而治思想,延伸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

参考《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七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6、延续道家观点之批判儒家文化

《天道》中: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丁元英说:“中国得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他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得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解读:中国人的“靠”字文化相信大家都体会很深。读书要给老师送礼,毕业找工作要攀关系送礼,一人得势,全家族沾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等思想,从小到大都有遭遇。毕业之后一代代人中的大部分精英都去考公务员,这也是皇恩浩荡思维的延伸。

这种弱势文化思维的根源,我觉得儒家是脱不了干系的。一个是儒家推崇的礼乐制度本身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阶级制度,儒家的德治和仁义,也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主张统治阶级要爱护人民。即使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不过是写给统治阶级看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打压其他学派,大大限制了社会思想和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一直认为《天道》中说的弱势文化,主要就是指儒家文化,或者说来源于儒家文化与封建统治者联合的愚民政策。

道家反复批判的正是儒家以违背自然、违背天道的方式过度有为,反而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五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7、冯世杰为人处事

先简要介绍《天道》中关于冯世杰出的剧情:

冯世杰的初心是王庙村村民的扶贫,为了这个目标,冯世杰积极和丁元英攀上关系。格律诗成立时,冯世杰也没有争总经理的职位,而是推举叶晓明当总经理。格律诗运作过程,冯世杰重心在王庙村,带领村民开展生产工作。
在和乐圣公司打官司,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时,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一起决定退股,但冯世杰想到王庙村建一个生产体系不容易,把农户欠公司的12万转到了自己身上,保住了最核心的机械设备。这样即使格律诗音响公司倒闭了,他依然可以运用现有的人员和设备继续生产,或者也可以找其它音响公司谈合作,保护了王庙村农民的后续生存下去的利益,为王庙村父老乡亲留了一条后路。
最后,冯世杰代表王庙村个体户生产基地,与乐胜公司、格律诗三方签约。

解读:

冯世杰的为人处事,很符合作者的道家思想;一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都没有忘记王庙村扶贫的初衷王庙村扶贫正是他心中的道,也是格律诗成功的关键要素,也就是格律诗的道(发展规律),这一点也让冯世杰最后还是代表王庙村个体户与乐圣公司、格律诗三方签约,让冯世杰成为三人中唯一爬出井沿的人。二是冯世杰的为人处事风格,踏实本分,吃苦耐劳,很符合道家思想以柔胜强、不争而争、后其身而身先的思想。

参考《道德经》: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8、孝道

先简要介绍《天道》中关于孝道出的剧情:

丁元英的父亲晕倒住院后,医生说即便救活了,也是植物人,有很多这样的病例,因为没有钱而放弃治疗,有的靠呼吸机维持半年,连护工加住院费花了60多万。丁元英直接问:“那我怎么才能让我父亲死。”
回家之后,家人开会讨论,丁元英大哥的意见是又要省点钱,又不能让外人说闲话。而丁元英则是认为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让父亲不痛苦,问题不只是摊钱和摊责任的事,丁元英说:“讲责任本身就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是非得把所有的干净地儿都弄脏了,才踏实的东西。原则上说,父亲的医疗费和可能的长期医护,可能的后事所发生的费用,都由我来负担,为什么说原则上说呢?因为他也是你们的爹,这里面有一个感情表达的问题,如果大哥觉得秋红这两年照顾老人挺辛苦,想放几个钱表达一下心情也可以。没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爸还在病危阶段,先抢救生命,爸的左手还有反应,现在还不能确定是病危的无意识,还是植物人的无意识,不到确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如果过了病危阶段确认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交费,我就把氧气管子拔了。” 丁元英的大哥却说:“就算成了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长子,这个家轮不到你说话。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不能让人家背后戳脊梁骨”。丁元英说:“注意,我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那我就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解读:

这段是非常经典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差异和争执。儒家的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实际上重点是礼教,礼教有其易学易推广的特点,但是却不免让孝道变成别人眼里的孝道,世俗约束的孝道,所以丁元英的大哥才会又想省点钱,又不能让别人说闲话,不能让别人背后戳脊梁骨,丁元英大哥就是受儒家文化所影响。

而道家的孝,庄子这么说的:“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大概意思是说:以礼仪孝顺容易,以真正的爱孝顺难;以爱孝顺容易,而忘掉本身的责任难,孝顺是自然的爱而不是责任;自己忘掉责任容易,父母也忘掉责任难,双方都出于自然的爱难;孝顺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难,世人都忘掉世俗的约束就更难。这句话庄子把孝顺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按礼仪规定的责任行孝;第二层,以爱行孝,但仍然不忘礼仪和责任;第三层,自己以自然的爱行孝,不为责任;第四层自己和父母都是出于自然的爱,不为责任;第五层,以自然的爱去孝顺,忘掉世俗的眼光;第六层,天下都不受世俗眼光约束,子女对父母的孝都是自然的爱。有点绕,大家仔细理解一下。

丁元英已经是第五层次的孝顺,他对父亲的爱是真心的爱,不为责任,不受旁人眼光和世俗约束,真正想让父亲能活过来,不在乎钱,但是如果救活不了,那即使是让父亲死,也不愿意让父亲进入植物人的痛苦状态。而丁元英的大哥就出于庄子说的孝顺的第一次层。按照儒家的礼教,儒家的孝道基本都在第一、二层,大部分是落入第一层,所以阳明先生才会提出“心即理”,让孝道再上升到第二第三层。庄子的境界确实超凡脱俗了,需要好好感悟理解。

参考:

《庄子》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9、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最近对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有些感悟,再补充解读。

《天道》中: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籍”,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这句话原来我只是理解说,强势文化偏向道家文化,而弱势文化偏向儒家文化。

最近我重新理解,按我另外一个视频对“道”的解读,道就是事物的自然规律,所以强势文化可以直接理解就是道家文化;而弱势文化则主要是指儒家的礼教,由圣人和外部权威制定礼的标准,由世俗进行推行和约束,所以是依赖强者的道德,且易学、易用,成了流行品种。在隋唐“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员依靠“举孝廉”,让礼教成了工具,依赖“孝廉”,期望能得到破格获取。科举考试虽有所改进,但根深蒂固的礼教世俗传承了下来。

参考:

《道德经》道法自然;
《论语》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月5日加更---------

本期解读芮小丹从格律诗及众人的成败、天国之恋(天国的女儿)和芮小丹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三个情节中悟出了哪些道?这三个情节,我觉得应该是作者豆豆在《天道》剧中想表达的核心主题,即“道-天道-天国-天国的女儿-天国之恋”的主题思路。

10、格律诗及众人的成败

《天道》中,芮小丹思考格律诗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天我的大脑一直处在一种持续的思考状态中,工作中一有空闲,就会思考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的思想和心理正在经历一次从未有过的冲击:
为什么丁元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出一个陷阱?
为什么乐圣公司能眼睁睁地跳了进去?
为什么叶、冯、刘面对同一个事实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
为什么...
从整个事件里,我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地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元英送给我的不是神话,是觉悟
后面芮小丹说:亚文,不简单啊。

解读:

大道至简,芮小丹从格律诗事件中悟出的道,就是丁元英只是按事情的发展规律去办事没有什么神奇的、神话的操作,有的只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这就是道家老子和庄子说的道,如庄子说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丁元英就如庖丁一般,按事情的发展规律去做,就如解牛的过程一样,行云流水,问题都迎刃而解

肖亚文认识到了丁元英的道,所以和欧阳雪一拍即合,接手了叶晓明他们退掉的股份。而叶、冯、刘没有这个觉悟,爬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了下去,只有冯世杰好点,这个我在前面已经的文章介绍过。

参考: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1、天国之恋与天国的女儿

《天道》中,小丹父亲正在拍《天国之恋》的电影,小丹和她父亲就“天国之恋”与“什么是天国”展开了讨论(第13集):

小丹对父亲说:如果您知道天国是什么,您才可能知道天国之女是什么,您才可能知道天国之恋该是怎么个恋法。 小丹父亲说:这天国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就像人们常说的禅一样,不可说,一说就错。天国是每个人心里最理想,又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境界。那么天国之女,就应该是最美丽,最善良,最温柔的女子。天国之恋,就应该是最浪漫,最不可得的爱情, 小丹说:您那个观念还停留在儒家政治,神话传说一锅粥。观念不对称,说不明白。 小丹又说 :您说天国,是每个人心里最理想,而又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境界!那不叫天国,那叫幻想。您说天国之女是最美丽最善良的女子。错!天国里有丑有恶么?只是您和编剧的天国里有丑有恶,如果没有,那您的善和美从哪里来的。您说天国之恋是最浪漫的最不可得的爱情,错!至少在您和编剧的天国之恋里,就可得了嘛。无非是大海,沙滩,美女,外加一顶太阳伞和两把塑料椅子。 小丹父亲问:那你说,天国是什么? 小丹说: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这个观点您同意么? 小丹父亲:同意。 小丹: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是人,不是天。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有可能演绎出的爱情。

解读:

这段父女两讨论的,其实是儒家和道家的理想天国的不同追求,

儒家追求的是人人都很善良、美丽、温柔的大同社会,由贤明和有能耐的人来管理的大同社会;而道家则认为,有美是因为有丑的对比,善是因为有恶的对比,善、美、贤、能,都是人为的定了标准,有了对比。

道家老子和庄子追求的理想天国,人是没有贪嗔痴,社会没有贤、能、美、丑、善、恶的标准,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努力,没有自律,一切都只是心之自然和自由。喜欢画画的就从事画画,喜欢科学的就研究科学,喜欢隐居的就隐居,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情况下,人是按本心的内在自然追求在生活,比如科比打球只是因为爱好,所以可以凌晨四点起来练球,马斯克为了他的航天文明,可以每周工作120小时。当人们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可以是中国梦、美国梦、雷军梦、马斯克梦,也可以是庄子梦、陶渊明梦、致虚极梦、平庸梦。总之就是,大器免成,自性自足,自在逍遥。这样的天国,天国之女,追随自己内心的恋爱,才是天国之恋,在这样的觉悟下,芮小丹爱上了丁元英。

很多人误解了老子的追求,几千年来把老子的理想天国,误解为“愚民”政策。关于道家的理想天国的境界,庄子有更多的阐述,后续我再补充,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就在“逍遥”两字当中。

参考: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礼记·礼运》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2、小丹思考和讨论自己人生的价值

《天道》中:

芮小丹说:“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关于文化属性,关于你和我,关于乐圣公司和王庙村,关于已经发生过的和可以预见的,我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沉溺于思考。好像突然有很多很多话要跟你说。
问题:我不想当律师了,突然有一种想写作的冲动,写小说,写剧本,揭示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生命运。你对此怎么评价?草率?心血来潮。”
丁元英回答:“你不是可以做,也不是我和你父亲希望你做,而是你适合这样做。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补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
芮小丹说:“我就是想做这件事,心理非常冲动。不管我是不是自不量力,我就为这个去留学,争取有一天我能以我的方式告诉别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丁元英端起酒杯,说:“为你的这个觉,碰一下。”
这里是一段两人畅想德国留学的狗娘。
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的、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丁元英说:“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解读: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感觉,芮小丹就是作者本人豆豆(李雪)的化身,而丁元英就是她那位在国外的朋友的化身,而《天道》就是芮小丹(李雪)新的人生价值追求下,写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背叛》,第三本是《天幕红尘》。这个我只是关联网上的说法做的猜想,没有做太多调研。

芮小丹通过对格律诗的道、天国的道等一系列的感悟,最终悟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决定了不再当警察和律师,要通过写作、写小说、写剧本的方式,将“道”的强势文化传播下去。让我想起了鲁迅“弃医从文”,也是想让众生思想觉悟。

感谢阅读,你的点赞支持是我们创作和加更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