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缤纷周日 | 五色电影遇见书,在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里回味五彩人生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2-03-20

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已成立12年的小一大书悦读会

每日精选五色高分好书

提供丰富优质精神食粮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悦


一本诚实的书 | 第2401期

豆瓣评分8.7分,7330人评价

「内容简介」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顶峰,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著者介绍」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严格,颇有古风。1975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1978年赴美留学,获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学位。1984年以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第一名毕业后,因未得拍片机会而在家带小孩六年,直到1991年,台湾的中央电影公司找他拍摄《推手》一片,方才一举成名。

李安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除了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等华语片外,也拍出了《理性与感性》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等商业片,取得双金人、双金熊、双金狮、双金球的惊人获奖战绩。2013年,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4项大奖。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讲师、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讲师、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编辑、台湾《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纪录片《无米乐》、《生命》、《部落之音》、《梅子的滋味》、《天下第一家》媒体总监。现专事写作。

「原文节摘」


1.对我来说,拍片的世界其实很单纯,只要把道理清顺,可以运作,拍完即可。不清顺时当然很头痛,可是这种困难也不像应付人生那么复杂。电影是可感知的,但人生的奥妙及疑难则常超出我们的感知。

2.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我们的未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这是个进行式……虽然每一代的境遇不同,但我从上下三代的身上看到,人得要自己努力,你做得怎么样,下一代就会承受。

3.每次拍片我都很拼命,想得很多,能顾虑到的尽量顾到。当然有个主要目标,至于其他,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有更精彩的做法,能有更好的回收,我就会往那边看。我就是这块材料,机遇如此,我也只能做到这里。

「悦读者荐」


看过李安的访谈后,去读的《十年一觉电影梦》。访谈镜头前的李安一如既往的温和,甚至谦卑,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敬畏,对诉说自己的坦诚,让人觉得一个世界级的导演完全没有距离感的亲切。

几年前的一次聚会上,一位朋友说希望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真诚地表达自己又安心自如,真诚地对待他人又舒服自在,其实挺难。那位朋友做到了,李安在这本访谈传记里也很真诚,“真性情才最感人。”所以边阅读边摘录,有赞叹有收获,有感动有欢乐。

李安真诚坦白的成长经历和十年电影生涯,是五色缤纷,光彩动人的。

在拍电影中持续学习成长的李安。

我通常拍到一半时才进入状况,至少也要到三分之一才有个样子,前面都是碰碰撞撞的。有很多人想法很了得,也能言之有物,可就做不下手,一做,着痕迹了,便觉得不够高妙,久而久之,就不能做了。反而像我们这种笨笨的、脸皮厚的、像小孩一样的,比较容易入门。在过程里,我开始试图去除自己的惯性,找出有效使用力道的方法,这些都得靠学习。有人学得快,有人慢。我学得比较慢,但好像也不是完全学不会。

李安的柔和也是来自他的慢,学的慢,但一直在摸索着进步;适应的慢,但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投入真心,慢慢打磨,就有了圆润和各方的平衡,所以李安的电影能动情,受众广,打动人心,又觉得舒心。

只会拍电影并作为人生使命的李安。

对我来说,导演、制片,我们这些电影工作者,不仅想拍好电影,追求电影的艺术绝对值或满足个人的想象;事实上,电影是有机的媒体,我们也在经营观众,在经营电影与社会之间的反应。每部电影都有一种口味、一种味觉,寻找的就是那种感觉,靠的是这个来打动观众。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够具体,它就能超越种族、地域、国界,它就不是一种关起门来的感情。

李安坦言,他不会做别的,只会拍电影。在台湾艺校时期的舞台体验让他发现自己的禀赋所在,进而到美国进修电影,一读电影就知道走对了路。他可以在电影里把音乐、舞蹈、写作、戏剧、视效等因素整合起来,变为另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他借电影来表演,电影是最适合他的表现方式。

书中的十年以拍摄《卧虎藏龙》并获得奥斯卡奖的经历结束,之后又拍摄了《色·戒》《断背山》《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及在拍摄技术上实现创新的《双子杀手》。李安不只追求电影内容的表达,也追求电影技术上的精进和创新,在电影是拍摄中,不断突破自己。

在电影的形色里表达自己自得其乐的李安。

拍电影,你又如何能把自己收回,每天做那么多决定,拼命想法子把镜头做成呈现出来,无非是把自己当成“全燔祭”的牺牲,呈现最赤裸的自我。电影就是一个着于色相的东西,就是形、声,没有声音、没个影像,你连着力点、想象的空间都没有。拍电影是生活的东西,是“当下”的表现。道理讲得再通,没那个样子或那个样子不中看,都不行。

电影是李安的自我表达,呈现着他的性格,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电影中的“男主角经常挣扎于尴尬的两难中,经常在两利或两弊之间难下抉择,就像离了水的鱼,不知该往哪边站。”平常的李安,也经常举棋不定。

就像许知远说音乐人张亚东,他的纠结和矛盾正是他的人格特征,也成就了他的音乐。李安喜欢电影的世界,可以在其中畅想,有掌控感,反而现实生活常令他右为难,所以生活中夫人的性格和他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通过拍电影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李安。

中国人从养生、处世、治国、书法、文章、剑法、拳式,甚而做菜,不论文道、武道,殊途同归,一理相通。使劲时讲求的必是协调放松(刚柔相济),藏锋(暗藏玄机),互为表里(相互印证)。武功修道有成者,应该是“神松意紧”,骨藏棱角,外圆内方。筋藏劲道,力气在筋不在肉,肌肉是放松的。

在拍摄《推拿》《喜宴》《饮食男女》“父亲三部曲”时,李安体味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在拍摄《卧虎藏龙》的过程中,李安精心研究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李慕白的角色呈现了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想象,是浪漫化的表达。外圆内方的处事方式也对李安在拍片及调适演员上有很大启发,“基本功必须练好。所谓练好,就是你可以开始应用时,其实也就那几招。”

在东西方的差异里,他发现,“在现代化的过程里,需要用西方的观点来重新检视中国文化的生存力,借助西方的知识及手法来补强中国古典的不足。因为爱国,因为爱护它,所以要去芜存菁。”

以影抒情既敏感细腻又家国情怀的李安。

我觉得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有一个共通的现象是,人一方面想往外跑、想要自由,但家庭的人伦关系却把你紧紧锁住,人在外面好像比在家里快乐;另一方面,人是群居动物,很需要家庭的温暖、亲密关系和安全感。狭义地说,我觉得家庭关系是两股力量在拔河,一个是凝聚、保守的力量,另一个就是解脱的力量。

李安说,家的温暖,治好了我的杀青忧郁症;家,也是我做收心操的地方。对家庭,他喜欢夫人的独立甚至强悍的个性,和夫人相辅相成;对父母,他努力实现自己也得到认可,“拍头三部华语片时,我从儿子的角度拍父亲;拍西片后,我自己就是父亲了”;对他人,他发现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并尊重和欣赏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制作人、编剧、宣发、演员等一些合作伙伴成为很好的朋友。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不遗余力进行宣扬推广,用背负着替华人争光露脸、改变世界影坛潮流、推介中华文化等责任的“大我”去支撑当受到反击心中泛起“为谁辛苦为谁忙”辛酸的“小我”。当熬不下去时,勉励自己要尽责任,要有始有终,“为华语片争光”是他最大的动力来源。

阅读李安的电影十年,也是对#五色电影遇见书#的五年回顾。五年的规律观影,影友们5万多字的影评,我们在旁观多姿多彩的人生中沉浸,也回味着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自己。电影拓宽了我们观看世界的广度,厚实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深度,进而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日缤纷日快乐!

悦读者:伊朵尔
编辑:柔软
头图:JOE
审校:GG.Gard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