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真的很多王朝都杀过功臣?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隋炀帝|李世民|刘秀|朱元璋|王朝|开国

 医文杂谈 2022-03-20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功之后立刻对功臣翻脸的,有个专属的形容词,叫“兔死狗烹”。但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印象,真正用过这一手段的皇帝其实并不多,甚至还不到所有王朝开国皇帝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比例能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也实在是让人无语。下面我们不妨按照历史的主线,来看看到底都有谁用过“兔死狗烹”之法,又是为什么用的。
皇朝的开端:秦朝,没有枉杀功臣。
秦朝是中国帝国时代的开始,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王朝。他的建立者秦始皇虽然对百姓十分严酷,但是对给自己打天下的那些大将,比如说王翦、王贲、蒙恬、李信等人,甚至是长期独揽大权的丞相李斯,他都非常宽容,得到天下之后,继续给他们以信任:王翦、王贲虽然隐退,但是王世子孙王离仍然在军中服役;李信虽然在秦朝统一后期并不突出,但是也没有受到过度的惩罚,依然安稳地活着,后来还培养出了一代名将李广;李斯则一直是处在丞相的位置,一直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秦始皇;蒙恬更不用说,手握三十万长城军团驻守边境,宠信更胜从前。所以秦朝虽然顶着一个“暴秦”的称号,但是却没有枉杀过功臣。
汉族的兴起:西汉,杀了一部分功臣。
西汉,是“兔死狗烹”这个成语的来源。他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在夺取天下不几年的时间里就对韩信、彭越两大功臣下了手,并且逼走了韩王信和燕王卢绾,逼反了淮南王英布,似乎是对功臣大开杀戒。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刘邦下手的对象一直是异姓王,而其他功臣,都安然地生活着,甚至被刘邦委以重任。比如说武将有樊哙、周勃、灌英、曹参,文臣有张良、陈平、萧何。所以说刘邦大杀功臣,是不全面的。他清除异姓王,只是要一个稳固的刘氏江山。
西汉的延续:东汉,没有枉杀功臣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当时的顶尖人物,不管是文韬还是武略,在当时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最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秀敢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冲击敌人,足见其军事能力之强。在其夺取天下之后,很多追随他的名将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比如说姚期、马武等人,不仅得到了官职,还得到了信任,经常可以规劝皇帝。还有一部分功臣家族,比如说名将辈出的耿家,和刘秀关系密切的邓家,还成了刘秀家的后族,显贵了一整个时代。到了晚年,刘秀还将自己的功臣们画成图像,悬挂在洛阳南宫的云台之上,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可以看出,终刘秀一朝,也从没有枉杀一个功臣。
合在一起讨论:三国、魏晋、南北朝,除了极个别现象,也没有杀过功臣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东汉之后一段重塑社会结构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传统的氏族几乎垄断了官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甚至皇帝,几乎都出身于世家大族。比如说曹氏、司马氏,就都是氏族出身的皇帝。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氏族与皇族共治天下,两者依靠非常紧密。所以,皇帝想杀功臣也没有这个实力。而北朝的那些游牧民族政权,则是大部分是家族共治的情况,想杀功臣也不是随便可以杀的。所以那个时代,功臣还是比较安全的。
进入顶峰的前奏:隋朝,开国皇帝没有杀大臣,第二代皇帝疑似杀了几个
隋朝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大混乱的一个胡化汉人的朝代。他的开国皇帝杨坚是靠政变上的台,但是登基不久就开始了灭陈朝的统一战争,所以手中也有不少名将。其中最突出的是韩擒虎、贺若弼和杨素。这三人中,韩擒虎、贺若弼都是病死的,而杨素则是出将入相,一直是隋朝的顶级高官。终杨坚一朝,他也没有杀过功臣。只不过在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杨素莫名其妙地死了,有传说是被杨广所杀。如果此事属实,杨广算是杀过功臣。而杨广的动机,一个是灭口,因为杨素深度参与了杨广和哥哥杨勇的储位之争,掌握了大量的秘密。不杀他,杨广始终不会放心。而另一个理由,则是杨素才能太过超群,引起了心胸狭窄的杨广的嫉妒。
帝国时代的顶峰:唐朝,没有枉杀大臣
唐朝的建立者,名义上是唐高祖李渊,但实际上扫平四夷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眼光毒辣、战略能力极强的君主。不管是对臣子的了解,还是对臣子的控制,他都做到了极致。而且,由于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唐太宗做什么事都会小心翼翼。在对待功臣的问题是,唐太宗学习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做法,给他们权利和信任,并且非常尊重他们。甚至他也学刘秀弄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成为了日后的佳话。唯一例外的是侯君集,他因为谋反而被杀。
氏族彻底瓦解的五代十国:时刻小心大臣谋反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其混乱的年代,短短57年的时间里,竟然更换了5个朝代,而南方则出现了十个小的割据政权。这一阶段中,皇家威信扫地,几乎所有手握兵权的人都想过一把皇帝瘾。所以,一旦新皇帝上位,几乎第一时间就会处理自己手下的功臣。而功臣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所以谋反之事时有发生。我们大致的数一下这些人:后梁太祖朱温,曾经是黄巢手下的起义军将领,也曾经是唐朝的节度使;后唐明宗李嗣源,是杀死庄宗李存勖的乱兵的旗帜;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是被后唐皇帝李从珂逼反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被后汉的皇帝逼反的。所以这一时代,皇帝和功臣相互猜忌,但是由于每个朝代都太短,所以明面上总给人一种以下克上的感觉。
文人的黄金时代:宋朝,枉杀过岳飞,但也仅限于岳飞
宋朝上承五代乱世,所以皇帝对功臣的处理十分小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彻底解决问题,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将武将的兵权收了回来。后来又和宰相赵普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武将们的领兵能力。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时代,更是在精神上“重文轻武”,把武将打压到了没有尊严的地步。但即便是如此,北宋也没有杀过一个武将,甚至武将战败都没有惩罚。但是例外出现在了南宋之时,宋高宗赵构为了换得与金国的和平,枉杀了大功臣岳飞,造成了千古奇冤。
元朝可以跳过,这是个太过纯粹的游牧民族王朝,一切的情况都和传统王朝不同,所以咱们暂时不研究。
汉人最后的辉煌:明朝,杀过很多功臣,但是枉杀与否值得商榷。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杀大臣从不手软的人。血淋漓的明初四大案,总共斩了十万多颗人头。但是仔细想想,也能发现朱元璋的无奈。四大案之首的胡惟庸案,起因是由胡惟庸控制的淮西勋贵们越来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四大案最后的蓝玉案,起因则是大将军蓝玉越来越无法无天,甚至能拆毁自己国家的城门。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明朝的新皇帝是年纪轻轻的朱允炆。为了压制淮西勋贵和军队,让朱允炆能有一个平稳的江山,朱元璋只能出此下策,将功臣宿将屠戮殆尽。当然,其情可原,但是做法确实太过残忍。而朱元璋的行为后来经过了清朝修史者的刻意加工,变得触目惊心,让人觉得似乎皇帝都会对大臣举起屠刀。
最有一个王朝:清朝,几乎没有枉杀过功臣
清朝是一个深度汉化的游牧民族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他发展初期,军中的大将几乎全是同一部族的。后来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征服中国的力量一下子变成了投降的诸多汉人将领。以当时游牧民族的民风,他们的统治者没有对功臣主动压制过。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鳌拜和三藩。鳌拜是因为在朝堂上骄横跋扈,而被康熙皇帝“智擒”,而三藩则是因为谋反而被清除的。可是说,这些人也是咎由自取。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各个王朝开国时期的简单统计。可以看出,除了五代和明朝,几乎鲜有其他朝代的君主主动对功臣亮刀子。这可能颠覆了一些人的认知,但是事实确实如此。由此可见,我们的华夏民族是一个比较宽容的民族,并没有很多人强加过来的所谓“劣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