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抗原与核酸检测

 科学声音 2022-03-20

我这几天就在家里猫着,因为疫情的关系,小区被封起来了,外边的店铺也都关门了。我想出小区溜溜也不可能了。居委会的人拿着大喇叭通知大家去小区里的小河边做核酸检测。捅鼻子捅得我这叫一个酸啊。我想,全国也有很多地方都封起来了,估计大家跟我都差不多,也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呢,这个礼拜咱们就闲聊两句疫情的事儿

上海这里是尽可能压缩封闭范围,压缩封闭时间。说白了就是尽量把圈圈画的精确一点,小一点,否则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我是天天宅在家里写稿子或者看书,可以完全居家办公,汪老师就不行了。不管是家封闭了还是办公室封闭了,都会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毕竟他拍视频还是在办公室比较方便。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正常的生活被打乱。谁不愿意想去哪儿去哪儿呢,对吧。现在,国家开始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检测模式。大家对抗原检测很感兴趣。大家对核酸检测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抗原检查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那说来就话长了。
新冠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就是个蛋白质构成的蒺藜球,外边长了好多的小蘑菇,内部包裹着一小段RNA物质。本来人体细胞外层也有一层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但是人家冠状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就像钥匙一样,往里一捅,嘎嘣一下就能把细胞的大门给打开,然后就钻进去了。人体的细胞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一样,病毒就寄生在细胞之内,利用细胞自身的复制机制开始大批量复制病毒。

抗原检测其实就是对新冠病毒的外壳蛋白质进行检测。所以检测结果跟你打没打过疫苗就没什么关系,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就需要考虑打了疫苗这种额外的因素。而且蛋白质比较稳定,采集样本相对比较宽松,不太容易失误,未来抗原测试很有可能是由你自己来操作。即便是有医务人员来操作,也会方便很多。
抗原检测取样的过程还是跟核酸检测差不多,也要捅鼻子。咱先把手洗干净,顺便把鼻涕擦干净。取样是你自己来,按照说明书操作,悠着点,别捅得太狠哦。
捅完了,把鼻拭子放进采样管,里边有保存液,隔着采样管用手捏拭子头,就是为了把采下来的样充分的弄进保存液里。弄妥了以后,把液体滴入检测卡的样本孔里。如果在C和T处都有深红色或者是紫色的条带,那就说明你已经中招了,是阳性的,赶紧联系有关部门。

要是只有C处显示出条带,T处没有,那恭喜你,你是阴性的。
要是一道都没有,那麻烦你测试工作重新来过,这次不算数,您就接着捅鼻子吧。测完了以后,所有的器具都要按照医疗垃圾来处理。不能随便乱扔啊,最好是交给专人处理。
一般来讲,操作一遍15分钟以后就可以出结果了。这就是抗原检测最大的一个优点,那就是速度快,操作简单。缺点就是灵敏度差一些,你体内有极少量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是检查不出来的,要等病毒繁殖一阵子,浓度高了,才能测出来,这就是它的缺点。
相对来说,核酸检测可就慢多了,而且必须由专人操作。我们小区查核酸,一共有几十栋楼,每栋楼12层,往少了算也得有好几千人。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忙个不停,一直忙到后半夜,他们也真的很辛苦。
核酸检测要比抗原检测麻烦得多。但是核酸检测却是检测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为啥呢?这就跟核酸检测的原理有关系。核酸检验的是新冠病毒里的RNA,RNA学名叫“核糖核酸”。DNA叫“脱氧核糖核酸”,所以才叫“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这条RNA片段是个单链结构,DNA是双链,就像紧紧咬在一起的两条拉链。牙齿都是互相匹配的,RNA只有一根链条,做核酸检测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补齐另外一个链条,把这根RNA链条转化成双链结构的DNA,这个过程叫“逆转录”。
但是如果样本内的病毒太少,显然是很难检测出来的。所以,需要利用扩增技术让这段DNA不断的翻录复制,1个变2个,2个翻4个,4个翻8个,不断的打滚往上翻倍。连翻几十次,每次翻录的过程都要顺便在核酸片段上加上个荧光标记。DNA在不断翻倍,数量以指数曲线扩增,荧光就越来越亮,如果仪器探测到荧光,那就说明样本是阳性的。
由此可见,正因为可以使用这种不断翻倍的扩增技术,所以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就非常高。而且判断是基于特定的病毒遗传信息,非常准,不会认错人,很少误报。所以核酸检测就成为检测新冠病毒的金标准。
但是,核酸检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你要让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扩增翻倍,这是需要花时间的,所以核酸检测就快不起来。

最近因为诊疗标准的修改,核酸检测的CT值就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点。过去CT值要到40,才能算是康复,算是没事了。现在数字下调了,调整到35,由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说的是啥意思。
这个数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可能还有人以为这是CT机呢,其实这跟CT机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个数字就是指核酸翻扩增倍翻了多少次,才被机器检测到。如果一个人感染的新冠病毒,他没什么症状,那他算有病还是没病,怎么算是好了,他还带不带病毒,有没有传染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看CT值了。
如果你做核酸检测,核酸必须经过翻倍扩增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1个变2个,2个翻4个,4个翻8个,不断的打滚往上翻倍。CT值40的含义就是翻倍翻了40次,2^40是个非常大的数字,2^10=1024,1024^4大概可以毛估为10^12这么大,1后边有12个0。如果翻了40次才被仪器检测到荧光,那只能说明取样样本里病毒含量是极少极少的,根本没什么传染性。相反,如果扩增翻倍仅仅几次就能检测到荧光,那说明原本样本里的病毒就已经非常多了,所以CT值越小反而越麻烦。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CT值的标准定在了30~40之间。我们定的比较严,过去定在了40,现在根据长期观察,发现即便把CT值降到35,也没有什么传染性,因此就果断的下调了标准。因为专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之中也发现,病毒数量的在人体内的衰减也有长尾效应,最后那一点点总是很长时间不消失,其实都是一些病毒的尸体,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传染性了,如果标准过高了,为了这尾巴上那一点点数值,把人长期隔离,对人的生活造成的比较严重的困扰,那就不合算了。

还有一种就是抗体检测,新冠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会对外来入侵者做出反应的。所以人的免疫系统会产生对应的抗体来专门对付新冠病毒。比如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如果在人体内检测到了这两种抗体,那就说明感染了新冠病毒。
不过呢,产生抗体也是要花时间的,感染了新冠病毒不会马上产生抗体,需要过几天才会刺激出足够多的抗体,才能被检测到。所以,抗体检测在即时性上是不如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极其灵敏的。
但是,抗体检测可以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回顾性分析。如果一个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但是他没什么症状,过了一段时间,病毒从他体内消失了,他也没感觉。但是我们一测抗体,就会发现,原来新冠病毒曾经来过,人体内的抗体是不会马上消失的,所以抗体检测有可能造成假阳性。
其实核酸检测也存在假阳性的问题,不过通常和疫苗有关。疫苗的原理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想法子提前让人的免疫系统识别出新冠病毒,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能提前产生出抗体,病毒一来就能被立马拿下,造成不了什么大的危害。
所以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免疫系统认识新冠病毒,就好比学习打老虎。老虎太厉害,不能直接上手训练,先弄个死老虎见识见识,这种就叫“灭活疫苗”。可是死老虎是真死还是假死啊,别回头再复活了。不如换个虎皮花纹先练习一下识别,这东西根本就不是老虎,也就没有危险性了,mRNA疫苗就是这种。

mRNA疫苗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得从病毒身上薅下点东西,然后给免疫系统去识别。如果涉及到核酸的片段,就很容易造成核酸检测假阳性。所以,打了疫苗以后,要隔几天再去做核酸检测,否则可能会造成假阳性的,这也是一个基本常识了。
我们已经介绍了三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那么既然我们已经可以大规模的查核酸,为什么现在又要把抗原检测给提出来了呢?首先就是因为抗原检测方便快捷,这就是战斗力啊。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离得开快递小哥吗?离得开外卖吗?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宅男。
可是,人家这种服务型行业,天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按照现代的规定,那是要48小时就测一次核酸的,我以前去测核酸的地方看过,排大队还挺长的,两天来一次,怪耽误工夫的,宝贵时间是吧。如果下发试剂盒,天天测抗原,那不就简单多了嘛。
有人说不对啊,抗原检测灵敏度低啊,万一体内带着病毒,抗原检测没测出来,假阴性了,那可怎么办呢?的确是有这种可能性。但是风险没那么大。因为只有体内病毒的数量够多,才容易有传染性,如果抗原检测没测出来,大概率传染性不强。大不了,我们折中一下,一个礼拜测一次核酸,剩下的天天测抗原,这也就很难有漏网之鱼了。这对于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也是很有意义的。
再者,抗原测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我们防控系统这道闸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实现了清零,当我们守好了国门。在这种情况下,抗原检测是阴性的,就应该可以放心了。

也有人对现在的清零政策有些不满意。毕竟大家的耐心都是有限的。我也感觉到有些人已经显露出了一些不耐烦的情绪。小区刚封起来的时候,门口有不少人来拿外卖,拿快递。那一张张的脸上分明显示出无奈的表情。
其实我也很理解这种情绪,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对吧。其实谁也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好在小区够大,环境也真的不错,你看那小河边上,该溜娃的溜娃,该遛狗的遛狗。我还偶尔跟草丛里的流浪猫打个招呼,可惜人家不理我,我追又追不上,它们跑得还贼快。
所以,我还是说一下我对未来的判断吧。我也不是研究病毒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也不知道。病毒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弱,其实没人能打包票。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尽管传染性非常强,但是致死率并不高。所以有人就显得比较乐观,觉得未来一定会走和病毒共存的模式。
没错,有些病毒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长期演化,可以说就是长期共存,比如鼻病毒就是,普通感冒往往就是鼻病毒引起的,鼻病毒平时就生活在我们的呼吸道里,但是鼻病毒平时和我们相安无事,除非你抵抗力特别的弱。

鼻病毒

有人说,不管是什么生物,细菌也好,病毒也罢,其实就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如果把人搞死了,其实对于病毒基因的传播是不利的。毕竟和人共存才符合它们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病毒肯定是越来越弱的。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事情并不会那么简单。首先是时间问题,通常这种人畜无害的病毒都需要漫长的演化时间,你要说一个很厉害的病毒短时间内就变成弱鸡,好像也不太可信。
其次,生物演化可不是只有两个玩家,有时候根本就达不成平衡。我们还是打个比方。妖精要吃唐僧肉,是整个上笼屉蒸了,一顿全吃完,还是好吃好喝的养着,天天割块肉吃呢?
假如妖怪比较聪明,他决定从长计议,采用第二种办法,这叫只动利息,不动本钱。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似乎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旦玩家多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就破了。金角大王打算细水长流,但是他没办法打包票银角大王不来抢。万一银角大王把唐僧抢走了,自己不但付出了饲养唐僧的成本,最后还落得个鸡飞蛋打,这还划算吗?

所以在这种囚徒困境之下,金角大王决定还是把唐僧整个蒸了算了。
再换一个思路,如果唐僧数量太多,完全管够,那么妖怪还有必要细水长流吗?似乎没必要,要是我能发财,早饭喝豆浆,咱也喝一碗倒一碗,对吧,不差钱嘛。
所以啊,生物演化的事儿非常的复杂,并不是相伴时间长了,就一定会变得温和,狂犬病和犬类也相伴好多年了,致死性是一点都没减弱,到现在为止仍然是100%,这又上哪儿说理去呢?
正因为我们不敢打包票,未来新冠病毒就一定会变得更弱。所以,我们现在打造的两条防线还是不能松懈。一道防线就是我们体内的疫苗,另外一道就是身外的隔离防控机制。希望我们的防控机制能够更加灵活,更加精确。不要等着事儿闹大了,再来画个大圈圈集体封闭。圈圈一画,可是严重影响GDP的哦。
至于未来到底是继续清零还是选择撒手不管。我想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目的,只是我们的手段而已,真正的目标是我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工作生活。这才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