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小石头,可以绊倒万千壮汉......

 小主千岁 2022-03-20

再强壮的人也可能被一颗小如沙粒的石头撂倒,这颗疯狂的石头就是结石。

为什么身体会长结石呢?结石为什么会反复发作?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有关结石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结石是什么? 

结石是指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结石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继发性感染等症状。 

中医更擅长从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先不要去管结石里面是什么成分(虽然西医把这个分得很详细,比如像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等等),但只要身体形成了结石,就说明得结石的这个部位循环得慢了,处于停滞的状态了。 

咱们之前说过,停滞、缓慢、不流通、消极,包括温度低,这些在中医的话语体系中都叫做“寒”。所以身体里有结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寒”。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黄河上游不管沉淀多少泥沙也不会变成三角洲对吧,但是到了黄河下游就容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带。

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下游到了平原地区,水势变缓,泥沙沉积下来,就慢慢的形成了淤塞。

身体也是如此,身体中的垃圾变多,沉积下来,加上津液的运行速度变慢,就导致了淤积的现象。

那为什么身体内的垃圾变多了呢?《难经·四十二难》中说到,“(脾)主里血,温五脏”即是脾掌管着血液质量,血液中垃圾变多,就是脾的功能弱了,血液流速变缓,是身体内的津液水平偏低,没有足够的动力运行。

那么这个动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讲到“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意思就是,我们需要吃了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吸收成我们身体所能用到的能量,才能够通血脉,行血气,当然也包含着津液。

综上所述,结石主要是因为身体的脾胃功能变差,津液虚少,身体循环变慢,导致垃圾沉积,产生瘀滞导致的。同时不同位置的结石也代表着身体的特定部位出现了问题。

一般临床上常见胆结石和肾结石。其中胆结石反应出肝胆的问题比较严重,就容易有偏头疼、小腿皮肤干、黑眼圈、外眼角长斑或是发暗等问题;而肾结石,则反应出肾气不足,这个时候就容易有腰痛、脸色发黑等问题。

关于胆结石,还有这么一个说法:胆汁在胆囊里积累了一夜,如果早上不吃点早餐刺激排出,时间长了就会得结石。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够严谨,比较片面的。

大家可以先想想,为什么你不吃早餐呢?是想再多睡会懒觉还是早上没时间做早餐?其实这些都是理由,试想一下,如果你早上醒来,饿得要命,你还会为了多睡几分钟而不吃早饭吗?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早上没有胃口,不想吃早餐,慢慢的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所以不吃早餐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胃气不足,没有吃饭的欲望。

我们前面也说了,脾胃功能弱,津液不足。长此以往,肝胆得不到充足的津液濡养,就会引发相关病症,胆结石就是其中之一了。

正常情况下,脾胃功能好的话,早上起来我们是会饿的,虽然我们经常把脾胃连在一起说,但它们的功能还是有区别的,脾的作用是清升,胃的作用是浊降,降下来之后,胃会感觉到饿,我们也就有了食欲。

吃饭之后,胆汁正常分泌到胆道,帮助促进消化吸收。但脾胃功能变差,早晨起来没有食欲,胃气上逆,这就像是下水道下水不通畅,会反味一样,所以这种人一般早上起来,口气会比较重。

这种情况下,胆汁就不能正常的流到胆道里,而是堆积在胆囊里,流不出去,时间长了,垃圾积压,就逐渐形成了结石。

所以导致结石的原因,不是不吃早餐,而是不吃早餐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脾胃功能变差了。

很多结石症患者在治疗结石时,往往会选择“一刀切”,比如得了胆结石就把胆囊切掉,要不就是手术清石。

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那结石就像是野草一样,反反复复,一波接一波,复发率极高。

像其中的桃仁、藏红花都是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增加了破瘀的能力,帮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搭配睡美人,健脾胃、补津液,能快速提升身体津液水平,水多了,身体的垃圾运送就会更通畅。

长期坚持喝颜如玉搭配睡美人,可以帮助我们破除身体的瘀滞,从根本上恢复身体的能量。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养生花茶是食品,不是药品,小主千岁倡导的是治未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尽可能规避疾病出现的可能性;

即便病邪出现,身体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这也是中医上常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多喝水,喝热水,小口慢饮,每天喝够3L。

改善身体从现在开始,不要等到疾病找上门来才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