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科学规范服用“安眠药”?

 新用户88267667 2022-03-20

原创 董平 精神卫生686

多年前老王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开始间断失眠,表现为睡不着,睡得浅,有一点动静就醒,睡前思虑多等。老王开始自己服用舒乐安定(艾司唑仑)助眠,每晚睡前服用半片,有效,此后断续服用此药。

断续服用8年后感觉舒乐安定疗效下降,自行加量至每晚2片,睡眠有改善,但是不服则入睡困难,且容易心慌、心烦。约3年后又感觉疗效下降,自行继续加量,有时夜里醒来也要服用1-2片,才能再入睡。

2年后遭遇炒股失利,每晚服6片舒乐安定才能睡着,但也睡不踏实了,每晚就能睡2-3小时,有时彻夜难眠。老王又自行将舒乐安定加量至睡前8、9片,夜里只要醒来就再服2、3片,否则就烦躁难安,每晚总共需服舒乐安定15片左右。

老王及家人终于意识到长期这样下去可不行,才到睡眠科求治。医生诊断为:睡眠障碍、药物依赖综合征,给老王进行了系统的药物脱瘾治疗。

类似以上老王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不少人因各种原因出现失眠,服用安眠药助眠,但由于使用不规范,最终不但没有解决睡眠问题,反而逐渐形成了安眠药滥用或依赖。因此,科学规范使用安眠药十分重要。

常用的安眠药及其作用特点

临床上常使用的安眠药主要是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三唑仑等)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除了镇静助眠效应外,还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因而对于失眠伴有焦虑的患者效果较好,可以加快入睡速度,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但是可能会破坏睡眠结构,比如减少慢波睡眠(深睡眠)。另外,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成瘾性高于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对睡眠结构的破坏较少,安全性更好,但没有抗焦虑作用,且也有成瘾性。

按照半衰期(可以简单理解为药物从体内排出一半剂量的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中效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包括咪达唑仑、三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等)和长效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短中效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主要以加快入睡速度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长,主要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长效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除加快入睡速度外,还可明显延长睡眠时长,主要用于睡眠时长短的患者,但是可能存在清晨残留效应,导致清晨困倦、头晕、站立不稳等药物不良反应。

安眠药的使用原则

安眠药像一把双刃剑,科学规范使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若使用不当则存在药物依赖等风险。那么,应如何科学规范的使用安眠药呢?

首先,安眠药的使用要在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及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遵医嘱酌情使用。也就是说,医生在给予安眠药治疗时,通常会告诉患者一些关于调整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规律作息,按时上床睡觉,按时起床,不赖床,白天不补觉,适当增加白天运动量,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练习放松训练等。在坚持良好睡眠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再考虑使用安眠药。

再者,安眠药的使用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失眠的具体特点,比如以入睡困难为主,还是以早醒为主,是否有夜间容易醒及睡不踏实,是否伴有睡前焦虑等,个体化地选用安眠药。小剂量起始,根据患者的睡眠状况逐渐调整剂量,达到有效剂量后不随意调整剂量。

第三,按需、间断服用安眠药。尽可能不每晚服用,而是每周服药3~5天。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按需服药,比如预期有入睡困难时在睡前服用,上床后半小时仍无法入睡时服用,次日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睡前服用等。不建议半夜醒来后,补服安眠药。具体服用频次,遵照医生的指示。

最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维持治疗时间。连续服用睡眠药一般不超过4周,超过4周时需要每个月定期评估,必要时更改治疗方案,比如更改为间歇治疗,或替换为成瘾性低或无成瘾性的其他药物治疗。

使用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第一、安眠药不宜长期服用。常用的安眠药几乎都具有潜在的成瘾风险,即使成瘾性较小的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形成药物依赖的例子也不少见。因此,服用安眠药一个月以上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评估用药风险,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尤其注意不能自行加药。

第二、长期服用安眠药后,不宜突然停药。一般而言,安眠药服用4周以上,睡眠改善后,可遵医嘱逐渐减少剂量。需要避免突然停药而出现撤药反应,如症状反弹、烦躁不安,以及心慌、胸闷、手抖等躯体不适。

第三、饮酒后不可再服用安眠药。部分患者长期饱受失眠之苦,可能会试图通过饮酒助眠,同时酒后服用安眠药增强助眠疗效,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酒精进入大脑后会作用于苯二氮䓬类受体,与安眠药协同作用,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另外,酒精虽然在短时间内表现出镇静助眠的效应,但是长期来看,会破坏睡眠的结构及情绪稳定性,也存在成瘾风险,因而饮酒助眠不可取。

第四、某些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安眠药。例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重度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打呼噜)、重度肌无力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一般不宜服用安眠药。

安眠药既不是洪水猛兽,一用就上瘾或一用就变傻;也不是乖巧小白兔,随便怎么用都很安全。读者朋友们了解了上述安眠药的使用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后,虽然心里有底了,但也务必不要自己给自己开药。遵照专业医生的指导服药,才既有效又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J] .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 (24): 1844-1856.

[2] Riemann D, Nissen C, Palagini L, Otte A, Perlis ML, Spiegelhalder K. The neurobiology,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Lancet Neurol.2015 May;14(5):547-58.

[3] Lader M. Benzodiazepine harm: how can it be reduced? Br J Clin Pharmacol.2014 Feb;77(2):295-301.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董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