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85岁老妇捐款1千万,银行吓得立刻报警,才知老人身份不简单

 烛下青史 2022-03-20

2018年的某天,武汉一家银行准点开业,两位白发满头的老年夫妇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两位老人看起来年纪非常大了,他们慢慢地走到了柜台前对银行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我要汇款给这个账号300w,请麻烦操作一下。

工作人员听了有些警惕,两个老年人转账300w,这可不是小钱。工作人员从老人口中得知汇款地址还是千里以外的东北哈尔滨,他们认为老人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

秉承着小心为上的原则,工作人员拨通了警务110叫来了民警。看着赶来的民警,两位老人一开始也是一脸懵,随后才知道是为了自己。老人耐心地解释讲述了来龙去脉,在场的银行工作人员与民警听后恍然大悟,接着是肃然起敬抬手竖起了军礼。

随后老人又汇款了七百万去那个账户,这两位身有价值千万巨款的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

两位老人的事迹通过媒体的报道广为人知,原来他们曾是离休军官。

老人生于1933年名叫马旭,是哈尔滨木兰县人。她出生的年代战乱频繁,东北被日本人占领,马旭常能看到日寇欺负中国人的情况。她的父亲早早去世,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被老师要求只能讲日语不能说中国话,马旭心中很是愤懑。

后来日本战败宣布投降,东北才算彻底脱离了日本人的阴影。在共产党解放军的帮助下,本来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东北人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看着心系民众的军队,马旭心生向往。1947年解放军来到她家附近征兵,马旭心中十分激动。

征得父母的同意。马旭报名参军,但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只能先分配到了东北军政大学读书,学习医护知识。后来她随军成为了一名卫生员,在辽沈战役中马旭一直身在前线为伤员包扎,进行紧急医疗处置。

看着一名名面庞青涩,身上满是血迹的伤员,马旭心中一阵悲伤。是啊,战争如此残酷,一枚敌方射来的子弹,就能轻易要了一个人的命。

正因马旭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她才会坚定地跟随共产党,因为她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马旭请缨随军前往阵地前线,她在这里看到了奋死抵抗,英勇的中国军人,也看到被武器炸伤身体残缺的战士。朝鲜战场上的敌人是有着轰炸机,火箭炮,坦克装甲的美联合国军队。

这武器的差距悬殊,因此我军曾一度处于下风,军心涣散。马旭鼓励着战士们为他们加油打气。在一线战场上,马旭看到了生死时刻还看到了英雄战士的诞生,他与特级英雄黄继光身在同个部队。

马旭在战场上与军医颜学庸相识,两人一起经历了枪林弹雨,生死时速,在这种情况下感情迅速升温,后来两人走到了一起,朝鲜战争以后马旭去了第一军医大学读书,毕业后去了武汉军区总医院。

这份工作可以说是铁饭碗,但马旭后来却放弃了,1961年国家组建空降兵部队,其中医务兵的空缺很大,马旭得知消息主动前来参军。

这空降兵日常的训练甚是危险,从万米高空一跃而下凭借降落伞缓冲减速,而每次的升空训练并不是一定安全的,跳伞过程中可能遇到降落伞打开延迟,突遇大风,错过定点位置的情况。

而一般情况下空降兵都是出现事故以后,医务人员才能上去救助,然而这会拖延救援的黄金时间。针对这个问题,马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马旭要求同空降兵一起接受训练,首长因她身材不符合标准而拒绝了,而且当时并没有女空降兵的先例。

空降兵的遴选十分严格,对身高体重的要求很高。虽然马旭没有达到要求,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学习并记住了空降兵的要求,在下班后自己找地挖了沙坑,每天自己按照空降兵的练习标准,开始了自我训练。就这样练习了大半年,过程中也受过伤,但她没有就此放弃。

马旭后来参加了伞兵的考试,现场的考试成绩竟好于一般的空降兵,一介女子如此优秀的成绩,让在场的领导与战士纷纷竖起来大拇指。

成绩突出的马旭,如愿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名女空降兵。

此后多年马旭累计执行高空跳伞任务200多次,她成了当时服役跳伞次数最多的女空降兵。随着年龄的增大,马旭的一头黑发逐渐转白,身体越来越虚弱,于是只能离休退岗了。马旭并没有就此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她利用空闲的时间做医生,继续发光发热。她注意到跳伞空降兵特容易受伤的状况,她与丈夫一起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她说要让一线的空降兵少受伤,尽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

遍览国内外资料,从设计模型,组装,反复实践并推倒重来。马旭和她丈夫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二人研制出了“空气护踝”,后来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项发明保障了中国空降兵的安全,看着自己的发明开始大量列装,马旭心中十分高兴,她说:士兵们终于不用再受伤了。

马旭夫妇二人殚精竭虑,并继续针对一些痛点问题展开科研工作,后来又发明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它为空降兵带去了帮助。

2011年马旭还以78岁的高龄,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他们夫妇二人为科研做出了巨大牺牲,两人相濡以沫并做出了决断,那便是不要后代子嗣。

马旭做了结扎手术,丈夫颜学庸支持这一点。马旭是从小过苦日子长大的,她知道吃不饱饭的滋味。马旭夫妇二人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因此两人有着不少的积蓄。其实如果他们愿意,大可以过上奢侈,舒服的退休生活,但两人对于生活的质量并没有太大的要求,他们不想住在宽敞不实用的别墅,一间小房子就够了。

两人退休后住在了武汉的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里,他们开垦了小块田来种些菜。两位老人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屋中家具是陈年老东西了,衣服基本不怎么买,缝缝补补穿几年也是常事。脚上鞋子掉胶了,还能凑活用上几年。

平时有慕名而来的患者上门,夫妻二人会为他们免费诊治,有人说他们是“在世菩萨”。夫妻两个在地方里威望很高。夫妻二人多年以来专利奖金加上各类补贴,是一笔不小的钱。这些钱两夫妇存了起来,平时不轻易去用。

都说人老了告老还乡,马旭虽然没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但她无时无刻不曾想念着那里。她的心里有一份感恩之心,她想为家乡做些事情。经过同丈夫的商量,85岁的马旭决定将多年的积蓄捐赠给家乡木兰县,用以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马旭在朋友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意愿告诉了木兰县政府,对方高度重视这次捐款。夫妻二人在2018年的某天,穿着迷彩服来到了武汉的某个银行,准备汇款给指定账户。

夫妻二人的千万积蓄分两次进行汇款,木兰县政府接受了这笔善款。在经过夫妇二人的同意,建立了一座以宣传革命文化为主的文博艺术中心,在今年的6月30日正式落成。

马旭夫妻二人真正把“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理念贯彻到极致,马旭老人平时热爱慈善,她曾被评选为201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如今这个社会,像马旭夫妇一般的好人实在太少了,他们的善行让世界变得更好。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世界在不至于被黑暗吞没。

一个老太太捐款千万的事情,引起了社会轰动,马旭老人的好人好事被争相报道,有媒体去造访老人的宅邸,看到破落小房子的那一刻,心中大为震撼。一个捐款千万的人,竟只是住在如此简陋的房子中。

大家看到后都十分感动,而老人只是笑容满面。也许在老人家的眼中,钱已经是身外之物,带不走留不住,不妨给这个世界一点贡献。

为了感谢两位老人,政府将她们安排到了干休所的公寓楼,养老生活也更加舒服体贴了。

两位老人在年轻时便为国家奉献,他们从来都不惦记着身上的钱,他们真正视钱财如粪土。

老人的善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世界,她们为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辛苦做慈善,也有人用毕生积蓄为国家做贡献,她们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希望未来善良之辈越来越多,希望世界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