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左风流谢安淝水阵前破雄兵,为何却一心归隐山林?这合理吗?|丞相|司马道子|淝水之战|王羲之

 梦想童年594 2022-03-20

李白用“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表达了对谢安的敬仰之情。淝水之战,他官拜丞相,谢氏家族随之水涨船高,但这也是他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江左风流谢安淝水阵前破雄兵,戴着巨大光环,为何却一心归隐山林?这合理吗?


一、

众人推崇入仕途,

自己

偏爱山水间

谢安出生于320年,16岁开始屡次受到举荐,直到359年,将近40岁因家族人才逐渐逝去,特别是弟弟谢万北伐失利,家道中落时,于是乎“东山再起”。那这20年间,他在干什么呢?答:游山玩水。

谢安乘舟出海,不巧遇到了风浪,随时可能舟覆人亡,朋友在船上跑来跑去,只有谢安淡定自若,安抚众人。随着船逐渐远行,风浪愈烈,谢安这才以“风大何以复岸乎?”,以玩笑话语提醒船夫,遂回头向岸边驶去。

谢安与支道林、许询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一齐来到王濛家中。谢安以《庄子·渔父》为题,请好友讨论。支道林首先发言,以“七百句论”获得大家赞许。等众人纷纷讲完,谢安则作出了洋洋万字的发言,陈述自己观点,均是独到见解,与前人毫无重复。《文字志》记述此事:“安神情秀悟,善谈玄速。”以显谢安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谢安又与王羲之等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流觞曲水。当时的官民百姓,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会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像这样的聚会,这些士家子弟经常召开,而他们则更多的是饮酒作对、听曲赋词。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41人里,有当时的著名文人,也有军政高官。兰亭之会,共作诗37首,王羲之整理成《兰亭序》,让此番聚会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这就是风华正茂的谢安,一如既往的醉情山水,悠然自得,甚至于将家业全部让谢万继承,自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完全不管不顾人生、家族等世俗凡务,俨然一副“自乘风归去”的潇洒人生态度。种种行为都体现出谢安本性浪荡不羁,一心纵情于山水间。官府三番五次督促逼迫上任,他干个把月就辞职回乡。后来朝廷征召,直接拒绝;好友举荐,写信回绝。总之,有召不应,就是随我心意。

正是这样“放浪形骸之外”的自由性格,为他登上人生巅峰,提升家族地位后,心甘情愿弃权隐去埋下伏笔。


二、

一战成名达顶峰,功高遭忌欲交权

公元383年,是晋朝的灾祸之年,晋朝连续水灾、天灾,民不聊生、粮食紧缺;官场矛盾层出,士家大族之间矛盾不断;最严重的是“秦王坚下诏大举入晋”,前秦符坚亲率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

这一年,却是谢安的转折之年。面对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定背水一战。而这一战,谢安尽用自己人马,其弟谢石拜征讨大都督,侄谢玄为前锋,尽起自家“北府兵”8万直面敌人15万主力。

“淝水之战”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东晋据守防御。前秦势如破竹,先后夺占寿阳、郧城战略要点,围困东晋水军集结地硖石,完全打破东晋前沿防御一线,迫使东晋战略龟缩,被动防御集结。第二阶段:东晋转守为攻。谢石命“适时击之。”,破袭洛涧,于淝水边列阵待战,谢玄以激将法欲使秦军让开登陆场,以大军对持决一死战,苻坚欲将计就计,欲击晋军半渡。但是前秦下达退却命令后,东晋军队前锋抢渡滩头,东晋内应在秦军中大喊“秦兵败矣!秦兵败矣!”,加之秦兵连败士气低落,结果兵败如山倒。至此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而结束。

此时谢安与客人在后方的家中下棋,此时捷报传来,谢安平静地说:“小儿辈大破贼。”客人连忙出门传达喜讯,谢安这才回到内宅,手舞足蹈,把木屐的齿碰断了,有了“屐齿之折”的典故。


淝水之战的大胜,是谢安人生的顶峰。为何阵前杀敌是弟、侄二人,而都说是谢安的功劳呢?首先是任用了合适的将领,其次军队是谢家培养的“北府兵”,最重要的一点,是谢安自始至终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稳定人心。试想,当朝廷上下、皇帝左右都是一副必败的消极氛围,必致后方失火。当然,在谢安领大胜兵马凯旋之时,一场权力的游戏又开启了。

当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喜好弄权,大红人谢安也成了被嫉妒的对象,小人从中作梗,谢安和孝武帝之间渐生嫌隙。一次孝武帝召桓伊宴饮。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恒伊抚筝而歌唱怨诗说:“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朦》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君臣之间关系被小人隔阂的形势可见一般。

除此以外,谢安有个女婿王国宝,因品行不端不被重用,于是王国宝就屡次找到司马道子,请求诋毁谢安。加之谢安大战得利后,威望日益升高,此时的孝武帝也渐渐怀疑谢安有谋反专权之意,帝相矛盾日益加深。谢安作为一个明白人,自知“兔死狗烹”的道理,由此退位隐居的念头更甚。


三、

官场水深难从容,成候拜相一场空

东晋的官场到底有多黑暗,如果读者经常看韩国现在拍的各种反映财阀势力的电影,就可略知一二。因为东晋政府是由各大势力家族的祖先共同创业的,但是到东晋的时候,大家族早已延续3、4代人,按照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也确实符合这个定律,大家族的后代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很多人根本不会政务、打仗,而且还是在家族溺爱中长大的,因此根本没有行政能力。各大家族为了让自家可以延续这种情况,还拉帮结派、划分山头,更是导致皇权分离、朝纲混乱。

谢安在年轻时就压根不想踏入官场,故征召多次而始终不从,此前是为了振兴家族才被迫出山,为了国安民兴而担当大任,但是他也看到,自己作为丞相,还是不能改变官场之风。

当时东晋官场,是士族把持朝政,都是名门望族,他们有一个先天缺陷:不能干活。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到年龄了就让家人找关系举荐一下,因此官场呈现“处理公务是庸俗,名家大族拉圈子”的腐朽局面。

比如毕卓,此人出身士族,在西晋的时候混上了吏部郎官,但此人极爱喝酒,一次晚上去邻居家偷酒喝,被发现后,还赶快放掉。到了东晋,摇身一变成了平南将军温峤的秘书长,喝酒那照样是没有放下,如此一人又能干得了什么事呢?


再有比较出名的就是王徽之,书圣王羲之之子,时任骑兵参军,可是成天什么事也不干。一天,车骑将军恒冲想治他,便提问到“你是管什么的”,王徽之则回答“不知道,可能是管马的。”,恒冲再问“你管多少马?”,他则回答“没数过。”恒冲再问“最近死了多少?”,王徽之则反问“我连活马有多少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有多少死马呢?”就是王徽之这样的混账官,就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反倒不敢来骂他,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朝廷由于一直是这些士家大族把持,渐渐的竞争力也消失了,他们对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做官不管事,也确实管不了。只会穿博衣大带,用香料薰染衣服,涂脂抹粉,出门坐车轿,走路还要人扶着,官员骑马甚至会被人弹劾。同时,皇帝还没有办法把这些人从政府里面清除掉,因为整个东晋就是靠众多的士家大族撑起来的,也因此官场越来越腐败,毫无活力。

作为丞相的谢安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但是他自己也是“谢”家大族一员,他做不到消减士家权力而让国家振兴,他渐渐发现自己面对这个破旧不堪、漏洞百出,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东晋王朝已经无能为力。加之淝水战后,自己名望更甚,招来众多士家大族嫉妒,特别是当权者司马道子不断穿小鞋,自己家族内部也有人巴不得自己早日倒台,內愁外忧让谢安难以招架,最后他选择交出权力,再次归隐。


四、总结

历代文人墨客为谢安写下众多诗篇,谢安本人也被带上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等众多头衔,但是他终归是家族的长子,是国家的臣子。为振兴中落的“谢”氏家族而东山再起,为拯救风雨欲坠的东晋王朝而挂帅出征。

谢安从小就风神秀彻,从出生到死去一生都是传奇故事。他的潇洒浪迹天涯、尽情山水,可比之李白;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可比之诸葛亮;他的激流勇退、救大厦将倾可比之王阳明,但却终是“庙堂前头燕难回,可惜江左风流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