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陋室铭》课堂实录点评

 宝妞 2022-03-20


余映潮老师《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余映潮  点评:陈接松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

授课地点:西安西北大学附中

[案例导读]

《陋室铭》全文只81字,却字字珠玑,意韵悠远,千古传诵。面对如此经典之作,语文教师不禁犯愁:好文如何琅琅地读?美文如何美美地教?浅文如何深深地品?以下课例展示了余老师是如何化难为易,以四两千斤的妙法让学生涵泳体味,陶冶情操的。他妙用课文,巧设活动,积累知识,训练能力,让学生沉浸在效果实在、美感十足、情味盎然的语文课中。

一、介绍背景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陋室铭》的学习。这是一篇千古名文。我们先来热身,读一读《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点评:开门见山,力避琐碎;书声琅琅,营造氛围。) 

师:好的,老师听见了。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大的活动:读背,然后叙说。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做好四字短语的课堂笔记。

开始我们的读背。好,先来认识一下文体特色。“古代”,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它简短、优美、基本押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师:这种文体就叫做铭。“刘禹锡”,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铭》就是他贬至安徽和州时所写。  

师:传说他被贬到和州之后,和州的知县为难他,一年内就让他搬三次家,家越搬越小。他心中很愤懑,于是写了这首《陋室铭》。他是一位高雅的人士,心气很高,傲然得很。哪怕是贬官23年,他都敢说真话。所以说《陋室铭》其实是作者心志高洁的表现。

(点评:故事激趣,知人论世;简洁明了,合理延展;要言不烦,重点突出。)

二、诗文联读,读背积累

师:刚才大家读了一首诗——《秋词》,就是他在贬官期间写的。我们读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诗人明亮的心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秋词》,刘禹锡”。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表达的是心情。多么快乐的一个人!多么豁达的一个人!

好,读背开始。第一遍朗读,读清楚这篇文章的句法特点。这篇文章多用偶句。

(示范吟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句两句之间应该有一个停顿。这就是把文章的句法特点读清楚。

试一下,注意“句法”二字。“山不在高”,读。

(学生齐读全文)

(语速稍快)

师:再读,把节奏读清楚。

(示范吟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你看,节奏一出来,音乐的美感就出来了。好,再来读。“山不在高”,读。

(学生齐读全文)

(语速稍慢,显现顿挫)

师:好,特别要注意把句子的结构分析出来。特别是两个“无”字句。

(示范吟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就把句子的结构读清楚了。再来一次。“山不在高”,读。生读…

(学生齐读全文)

师:读得越来越好了。注意:言为心声!作者写这篇文章一定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这种思想情感,我们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得出来。他是很欣慰自己的追求的,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君子,所以要读出自欣之情。

他眼中的景物是多么的美好啊!

(示范吟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抒情啊!他陶醉在这种看起来不是美景的景物中,这一定是心中很快乐。再比如,(示范吟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的是自己接触的都是文人啊,雅士啊,所以要抒情地读出来。(示范吟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是一种志趣在里面,最要读好的是最后一句:(示范吟读:“孔子云:何陋之有?”)多么欣慰啊!一起来试一试。“山不在高”,读。

(学生齐读全文)

师:味道还差一点,情感还没有进来。大家继续把“苔痕”句读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

(生齐读两句)

师:这陶醉呀!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读。

(生齐读一句)

师:这就好听了。好,大家一起来。“山不在高”,读。

(生齐读全文)

(点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着眼学情,处理实在;精细指导,授生以渔;选点突破,难点攻克;沉潜涵泳,情境铺垫;点面结合,由浅入深;方法适切,美感凸显。)

师:哦,多好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字词。自由地认字识词。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写的景和物,每一句都是写自己。大家看!南阳的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庐和亭都很简陋,但是主人很有名啊,因此“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受人景仰的人。要不然,他为什么要用诸葛庐、子云亭这样名人的居室来比自己呢?都是有用意的。好,我们来把《陋室铭》全文的意思再串一下。读起来,“山不一定要高”。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这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谈论说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往之中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君子居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好,你们已经学得很熟了,我们现在要来背诵。我们这种背诵呢,有一个要求:要把它背成三个层次。大家看,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为什么要以三个层次来分析《陋室铭》啊?哪位同学能诠释一下?

点拨一下,《陋室铭》——咏物抒情的文章。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它。

(学生静默沉思)

师:可以说一下吗?为什么要从三个层次的角度来理解这篇文章的结构?明白了它就能比较灵活地背诵,不明白就只能死死地背诵。哪位同学来说?好,谢谢。

1:我觉得第一部分是总说他这个陋室为啥不简陋,第二部分是分说陋室里有什么,从它的环境、来往的人,从他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来分说,最后一个是总写,通过别人的居室、语言来总结这篇文章。

师:嗯,很好!请坐。我们还要用四个字来分析:咏物抒情。大家看啥叫“咏物”啊,陋室就是物,把陋室点出来。然后细细地描述陋室,从多个角度来表现陋室不陋。最终要落脚到抒情言志上来,这就是咏物文章的特点。一定要落脚到咏物言志、咏物抒情上来,同时一定要多角度地描写所咏之物。所以第一层引出了陋室,明确地表明自己对陋室的赞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么“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哦,从自然的环境、来往的人物,以及室内的有雅趣的生活等多个方面来表现它。最后,顺势抒情,表达自己的志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就可以背诵了。

背诵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层次之间的停顿。“惟吾德馨”,要停一拍,然后再读“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停一拍,“南阳诸葛庐”啊。好,一起来。“山不在高”,背。

(生齐背全文)

师:大家还记得《爱莲说》吗?用莲来表达自己的人格之美。第一层就是引出了作者要吟咏的对象——“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蕃。”谁爱什么谁爱什么,“予独爱莲”,然后就把莲细细描写一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等等。最后抒发自己的情感,现在像我这样爱莲的人还有谁呢?抒发情感,大致上都是这样的写法。

(点评:字词认读,积累丰厚;前后勾连,知识贯通;方法引领,以生为本;读出章法,渗透手法;探幽寻美,体味情感。)

三、创意趣说,把握文意

师:好,我们来继续我们的第二个学习活动——趣说。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陋室铭》中有什么。你可以从各个角度来阐释《陋室铭》中的“有”,不管说什么都可以。

好,每一位同学先准备一下,我们再来说。为什么要准备呢?是因为要让你说的语言有条理。好,开始思考。

(生静静地思考)

(点评:由“无”到“有”,情致婉曲;一发破的,妙不可言;一“有”一“无”,相映成趣;一线串珠,提纲挈领;一新耳目,别有洞天。)

师:好吧,我们来交流看法,请你说。

1:我认为《陋室铭》中优雅和幽静的环境,有学识渊博的人,还有闲情逸致,很有雅致的士。

师:一个词概括,有一个“雅”字在里面。优雅的环境,高雅的人士,高雅的志趣都在里面。好,说得不错!谢谢你!好,继续说。

师:请你阐释。

2:我觉得他是一个文人,经常有朋友来一起讨论文学,应该少不了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这些。而且还少不了充满文学的气氛。

师:又用“雅”来说话,这里有雅趣。请坐!就是这样的说,慢慢的说,说什么都可以。好,你试一下。

3:有简陋的屋子。但因为有品德高尚的人在里头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说的很准确,有简陋的屋子。作者就是吟咏这间陋室,既抒情又言志啊。于是就有了美妙的写法:托物抒情、咏物言志。这就说到文学上来了。继续说话。你来说。

4:作者特意点出屋子的不陋,我猜屋子里应该会有很多书。

师:想象很丰富。有书,因为文人雅士们都要来说话、谈论,这陋室里应该是有书的。写书,或者你想象有书,其实就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吧。好,有美妙的文学啊,没有“案牍之劳形”。请你来。

5:还有碧绿的苔痕,还有映入眼帘的草地。从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看出他肯定是有古琴、佛经的。

师:自得其乐。而且古琴呢,还只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弹奏,暗写自己身份的高贵。谢谢你!

好,请你来。

6:因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说出了《陋室铭》中有悠闲的生活,没有当时朝廷中那种黑暗。

师:有清雅的生活,同时没有官府办公的那种劳累,也就是说,作者向往清贫的、幽静的、快乐的、让自己陶醉的生活。好,继续,请你来。

7:我觉得这里应该有一种人际交往的和谐,没有宫廷里的勾心斗角,也没有社会上的混乱。

师:宁静致远,淡泊名利,就在这种优雅的氛围中表现出来。说得好!

8:我觉得《陋室铭》有青苔,有和读书人一起谈论知识的欢声笑语,有不加修饰、朴素淡泊的品行,还有珍贵的、有分量的佛经。在这个简陋的屋子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师:好。四个字概括,情景交融。写草色,写苔藓就是写心情,写朋友来到也是写心情。情景交融啊!

9:还有就是在这个陋室里有作者乐观向上、自得其乐的精神。

师:还有他高尚的心志。他不是说了吗,“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啊?那房子因为有德行高雅的人居住,所以这个居住的人就像君子一样,有君子之风啊。还有同学要说。

10:我觉得这个房子里面还有作者的志向,(师点头)他在文章中说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且您刚才也说到他想向孔子、扬子云那样,所以我觉得这里蕴含了他的志向。

师:嗯,对!做一个君子那样的人。你看大家分析来分析去,有那么多的“有”。但大家还没说到文学上来,没有说到语言上来,没有说到手法上来。这里面的“有”啊,丰富多彩。

好,谢谢你!

11:我觉得里头还有他的一种高洁自傲。他把自己和诸葛亮扬子云来比,说明他内心是非常自傲的。

师:对,他心志很高,心气很高,一般人还不在他眼中呢。他有很多诗篇都是表现他高傲的、高洁的气质的。好的,老师会告诉你们一些美妙的“有”。一起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这里是一个“有”的世界:有“仙”,有“龙”,有“德”;有“草色”,有“鸿儒”,有“素琴”,有“金经”;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师:无一不美妙高雅!写物写景就是写自己。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这里是一个“无”的世界:“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这都是虚写啊,写“无”也是写自己,同样的,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自己的追求。

(点评:集体参与,个性表达;适时穿插,张弛有度;评价提升,语言雅致;陶冶情操,强化美育。)

四、赏析积累,难点突破

师:下面就是课堂笔记。看谁的四字短语积累得最全面。

《陋室铭》中有什么呢?

有高雅的情趣。这篇文章描述了“德馨”,德行之雅,描写了苔藓和草色;环境之雅,描写了自己美好的心情;心境之雅,描写了志向之雅,表现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

《陋室铭》有精美的语言,文笔雅致,语言精美;炼字炼句,骈散结合;隔句押韵,音韵贯通,因此音调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什么叫炼字炼句?字用得特别精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个“上”,一个“入”就用得很精致。大家再看他的炼句。这篇文章的句式运用特别高妙,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最后一句话,七字句。用句也很讲究啊,以五字句为主,然后还有一些散句,穿插其中,因此就表现出整齐的美、错综的美。炼字炼句都大有讲究。

《陋室铭》有美妙的写法。这美妙的写法最基本的就是写物抒情,我们再细细地看。开头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叫起兴,从其他的事物写起,表现出美妙的写作手法。先不直接说,从其他事物写起,然后用这样的事物来写自己。写山写水其实就是写陋室,你看,山、水和陋室映衬起来了,写山和水就是衬托陋室,仙、龙就是写自己。这美妙的笔法,需细细地体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静为动,苔痕好像看不见,但它的长势,一个字就把它写活了——“苔痕上阶绿”。草色静静的,也把它写活了,“草色入帘青”。可以说是写静为动,情景交融。“谈笑”句,太漂亮了,虚实结合。“谈笑有鸿儒”,是写实,“往来无白丁”是写虚,虚实结合。最重要的是以客衬主。这四个字要你们来解释。什么叫以客衬主?你来,大声地说。

生:就是以这个陋室里的客人来衬托主人的高雅。

师:对啦,“谈笑有鸿儒”啊。那么自己也就是鸿儒吧,正衬。那反衬呢?“往来无白丁”。美妙的手法就在细节里面。

“南阳诸葛庐”这句话妙用典故,运用的是诸葛和扬子云的故事,来暗写自己的志向,那么多的“有”,需要我们细细品析。还有,“孔子”句,巧妙引用,省去了“君子居之”四个字,因此,表意很含蓄。这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议论、抒情。全文叙议结合,托物言志。

好,一起来把这个片段读一下。“'山不’句”,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山不”句山水起兴,仙龙为喻。

“苔痕”句写静为动,情景交融。

“谈笑”句虚实结合,以客衬主。

“南阳”句妙用典故,暗写志向。

“孔子”句巧妙引用,画龙点睛。

    全文叙议结合,托物言志。

师:“山不”句是山水起兴,这个字读“xìng”。“山水起兴”这个“起兴”就是从其他事物开始写,再写到本体的事物上来。把这段话抄下来,积累四字短语。

(屏幕显示,学生做笔记)

《陋室铭》表达精美,手法生动;志趣高雅,意味悠长。写出了作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性情和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情操。可谓千古绝唱,深受后人推崇。

师:所以《陋室铭》是影响了无数文人的一篇经典作品。

数一下,看你积累了多少四字词语,到笔记本上找一下。

(低头轻声问一学生)你积累了多少个?

生:25个。

(点评:深入挖掘,贴近文本;多元赏析,开阔视野;深化理解,举一反三;注重积累,固本启智。)

五、结课

师:好,祝贺大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努力!下课。谢谢!

(点评:简洁收束,留有余味。)

[案例赏析]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刘禹锡这篇千古铭文,虽颂陋室,实则行抒发情志之实,表达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此文,理当让学生感受刘禹锡的高雅志趣和独立人格。因此,余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以指导读背带动情感体悟的高层次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有层次的读背指导活动中初步体会咏物言志文的一般特点,这实在是简省高效的做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这是归纳法的巧妙渗透,如此,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举一隅以三隅反。充满情致的朗诵活动,营造出雅致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审美、气质得到陶冶、熏陶、培养。
让我们拿着放大镜细细窥探一番,多么美妙的朗读指导啊!“第一遍朗读,读清楚这篇文章的句法特点。”“再读,把节奏读清楚。”“特别要注意把句子的结构分析出来。特别是两个'无’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抒情啊!他陶醉在这种看起来不是美景的景物中,这一定是心中很快乐。”……举凡此类细部,章法严整,推进有序,点面结合,动静相宜,让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朗读指导中适时穿插讲析,并渗透文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如果说上述活动还是“轻拢慢捻抹复挑”的话,那紧随其后的“趣说”活动简直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了。主问题“《陋室铭》中有什么”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真乃神来之笔。原文中多言“无”,此处则逆其道行之,专挑“有”来论,一“无”一“有”,恰如双龙戏珠,直指主题。
学生毕竟受限于知识储备,总是不能穷尽文章美点之要核,此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最不该缺位,余老师是这一教育理念的忠实贯彻者。他以“课中讲座”的新颖形式,把一颗颗精美的“珍珠”贯串起来,馈赠与学生。“高雅的情趣;精美的语言;美妙的写法。”多角度赏析,语言之典雅,品析之深刻,表达之精妙,与《陋室铭》的行文风格保持了多么高度的一致,学生长期沉浸在如此丰美的教学语言和情境中,该是多么幸福而美妙的事情啊!
这么别出心裁的教学创意,这么大容量的美点揣摩,余老师并没有“满堂灌”,恰恰相反,他的课堂特别注重学生的受益面要广,强调学生要有丰厚的积累,因此你看他反复叮咛学生要“说话”“记笔记”。这样的课,是涵情诵读课,是技法指导课,是文学欣赏课,是情感陶冶课,是扎实学习语文的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