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糖小圆子|夜问12:你有“爱书病”吗?什么时候发现的?

 胡洪侠 2022-03-20

【“夜问”系列转眼已到12。自夜问10开始,我和两位管理员,冰糖小圆子与Olivia,轮流发问,循环往复。发问者负责提出问题,发起接龙,整理答案,撰写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接龙游戏,搜藏读书人的爱书故事,分享私人阅读故事的真实场景与生动趣味。下面是小圆子整理的夜问12报告】

夜问12发出前一直担心:把爱书比做“患病”,会不会太夸张,太冒昧,太鲁莽?会不会有人不承认自己“患病”战战兢兢地将问题抛出,果然有书友表示没法参与接龙,原因是他们爱书、买书,却不承认“患病”

好吧,爱书也可以爱得理性,爱得清醒,为啥一定要生病呢不过,“患病”的说法还是得到了不少书友的认同,疫情之下,一群爱书的“病人”集中隔离在“夜书房”,也是一段佳话。

根据他们的描述总结了“爱书病”初发的六大症状:痴迷看书、爱闻书香、为书挨饿、为书挨打、借钱买书、囤书成瘾。在这六条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非典型症状,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陈维建先生,据说在小家庭的打打闹闹中,他早就将此病“传染”给太太了!

夜问12:本次由小圆子发问:

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患上“爱书病”的?如何发现的?该病初发时都有哪些症状?(注意:是“发现”自己患上,而不是“患上”)

症状:痴迷看书

1. 五味子 自己“患”病而不知,是别人议论时才“发现”。很小时候去姨妈家,就是抱起一本书来看,二姐上中学向同学约好周末借小人书带回给我看。自己并无意识,然旁人说到自己时有此议论。自己方知与其他小孩不同之处。

2. 陈汝洁 从不识字就喜欢看小画书,积渐成习,积习成常,以致每去陌生的地方,一看见路边店牌上的“店”字就幻想成“书店”。其实,用近视眼定睛细看,绝大多数是“饭店”“酒店”“商店”之类。

3. 安徽.杨中广. 读初一时的暑假,到临县的姨奶家玩。两三天的时间里,闲暇时间里我就看书,有什么书就看什么,姨奶就笑说家里来了个小书呆子。1988年我就和书纠缠不清了,三十多年过去,自撰联:书虫书柜书呆子,书店书摊书生活。

4. 澄高 记不得什么时间发现患上“爱书病”的,推算的话,应该是小时候无力买书但第一次想占有别人的书,或者手里有点钱第一次自己买书的时候吧?原因是发现书里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好玩多了,令人神往……从那时到现在,一直没有想明白的是,为什么让有的人爱上读书竟然那么费劲?百思不得其解!

5. 方舆圆 从学生时期就爱阅读,持续到现在,买的书并不算多,也许是对文字的敬畏,爱惜书,看后的书依然很新,以后再看第二遍,喜欢的书太多了,慢慢买,慢慢读

6. 無聊才讀 不管到哪里,都会找书店;不管在哪里,都要带上书

7. 遂保堂吴杨 四至五年级时常听袁阔成老师的评书《三国演义》,四年级暑假去县城姨妈家玩耍,不经意间走进了新华书店,购买了家长认为的闲书《三十六计》,从此与书结缘。


症状闻书香

8. 随缘自适 上小学时每次发新书都要用报纸包得整整齐齐,然后不停闻书籍的油墨香。每次跟父亲赶街最喜欢的就是去书店瞧瞧,高中第一次进县城看病很晚了还要去书店买了一本《多用汉语词典》(可惜后来参加工作在办公室不知道被谁带走了)。读大学在图书馆呆了四年,平时最喜欢的也是去市区旧书市场买书(那时很多是盗版书)。

9. 王六郞 “发现患上”是近几年的事,意识到对于包,鞋都失去兴趣,就特别喜欢买书,每周都会逛bkl,淘宝,微店,孔夫子和豆瓣,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去任何一个城市出差,不再去酒吧或者旅游景点,而是去找二手书店。而且一逛就一两个小时。对于书的气味,有莫名的喜好,经常会拿到鼻子边,快速翻页使劲闻。



症状为书挨饿

10. 冰糖小圆子 在上海读研时,老师介绍的复旦旧书店,常去,好几次本来是找美食,结果钻进书店就忘了,最后发现饿了只好在路边啃包子。后来更常去福州路,有一次看见文化商厦二楼摆了一摞民国八卦书,我一本一本挑品相,就想找本没瑕疵的,愣是和同学一起蹲着挑了快一个小时,现在还记得那本书叫做《傻也风雅》,是够傻的

11. 我不知道 可能从小学爸爸每周让我陪他去街上会朋友,代价是给我买一本作文选开始;也或者从爸爸烟钱里扣下块儿八毛的买一本童话大王开始;又或者是爷爷从北京大伯家背回来一大摞儿童画报开始的;还可能是邻居送的一大摞向阳花。总之,不太记得这个开头,只记得那些为了一本书忍饥挨饿的日子,夜半读书的快乐!

12. 楚界汉 :认为读书能抗“饿”,算不算有“病”。那是WG后期,随已故母亲落户在皖中一区中学,母亲兼职校图书管理员,我常常偷她的钥匙躲在图书室里一待一整天,与唐宋八大家作伴,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为友,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饥饿。

13. 甘陵旧识 病得起因很明了。小时多病,不能和小朋友一样满街疯玩,只能窝在家里看小人书。后来小学时因无书(也无钱),只好去农机站看报纸。认字少,多只能明其义,但不能读。曾读“徘徊”为“非回”。后读县中,开始节食买书,病情加重。尝逃课去校墙外读书。至大学,病情更甚,尝以一月饭费之半购学校图书馆散书。


症状:为书挨打

14. Saxon-丁易之 童年时母亲给我买了一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配图唐诗辞典》,然后出去跟小伙伴玩的时候弄丢了。回家就被打个半死,第二天又去买了一本同样的书。并告诫我八个字:“富不沾赌,穷不丢书。”童年时巴蜀地区人贩子多,所以大多时候是被锁在家里的。因为无聊,所以9岁开始就搬凳子找爸妈放在最顶上的那些“禁书”看再然后,就是爱上了看书。童年的性教育是自我启蒙,我依稀记得9岁时看的一本书是“删节本”的《第二性》,只有第二部,即女性一生从童年到老年的生理变化。那本书出版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至此每年零花钱都买书了。

15. CY 小时候唯一次挨打,就是躲在厕所昏暗的灯光下看书被抓了现行。那时候为了治我的近视,家里带我看医生吃各种药。以前小孩近视的少,我很小戴眼镜常被人笑话。看书,不是优点,是缺点。到处躲着看。胃病也是偷偷省早餐钱买书得的。


症状借钱买书

16. 王振良 读研究生时,发低烧,百无聊赖。借了280块钱,冒着小雨跑到书店,买了一套十册的《说郛三种》。回到宿舍,把书摩挲了一遍,病也好了!注:当时每月生活费只有100元;专业是中国小说史。

17. 旧时月色+8615690275221 儿时家里的那几本书,引起了爱书的兴趣,上班后喜欢孙犁,可是却没有下狠心邮购三百元的《孙犁文集珍藏版》!第一次下狠心与哥们借钱,买了一套《傅雷译文集》精装版!随后一发而不可收!

18. 胡洪侠 :“爱书病”初起的症状,大都与自不量力有关,比如购买力上的自不量力:工作挣钱不多,买书胃口不小。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爱书就开始成“病”。一九八几年时,我每月工资不过几十元,为买书常常闹亏空。但是我找到一个窍门儿:如果理由出发,单位财务室可以预支工资给你,打个借条就可以。于是,有一阵每个月我都预支工资。同事开玩笑说,人家别人发工资的时候都领到一摞票子,小胡子领到的是一摞借条。其实这夸张了,哪有一摞借条,也就一两张而已。开始人们不知我借钱干什么,后来慢慢传开,说他借钱是买书。“这人都不说过日子了,这有病吗?”从此知道原来我病了。也好,病了就吃药,而书就是药。

症状成瘾

19. 白磊 十七歲時在石家莊當兵,別的戰友發了津貼先去下館子大搓一頓,然後買衣服褲子皮鞋,而我發了津貼第一件事就是去新華書店買書,不知不覺就積攢了床頭櫃的書,再後來上軍校讀書,那櫃子書在老部隊放著,等再回來時已經被撬開,存書也七零八落,但從此以後,最大的愛好就是逛書店買書,或者逛舊書攤淘書,至今死不悔改。

20. 玉阶 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没有装网络,也不喜欢,喜欢看书,倒没有如今般的痴迷,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后来无论开心与否,都会去福州路的书店呆着,一呆就是一天,每次手上总要买点书回来,不买的话有点感觉对不起书店,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现在有了网络买书,虽然书买的更多,但好像少了点什么。

21. 子元 與 也就前两年,开始涉足孔网,很快发现了拍卖区有专拍外文古董书的,从此总和其他书友大战三百回合抢书,没得着,痛悔不已,爱书再难求;得着了,兴奋难耐,只是事后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不由痛骂自己,这该死的占有欲。不过到了下次,依旧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22. 老萧 起初是被人带去书市书展,那种布局不像常见的书店,书店的摆放不会让人有意外惊喜,各种书市书展会让人不由自主走到每一摊去,每一本都过下目。后来,一定要去书商或出版社的仓库里,不管那里面有多暗多窄多乱或者书是如何地错落堆叠,一定会有很大很大的发现。

23. 劳尔|有书共鸣 第一次:童年时,近乎留守儿童,垃圾堆里都能捡到书。第二次:中学时代,被家人和邻里強烈干预和反对,才知自己患病。第三次:2017、18年之间,天天在网上东寻西觅,关注读书人圈子,参加读书和赠书活动,买书也越买越凶,此生不想治愈爱书病了,就在病人圈里混吧。

24.  从前只是爱看书,但经济原因不可能患“爱书病”。直到考上师专,每月突然有了补助,相当于奖学金吧,顿时有了患“病”资格,开始用自己的钱买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病好像也能传染,反正,我家先生从不看不买不管,发展到每次听到快递电话赶忙问,“有我爱看的吗?我给咱取快递。”于是,我家成为“爱书病”之家。

25. APE 真正得“病”应该是在网购开始兴起的时候。彼时突然发现在网上能找到的书大大多于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买买买一发而不可收拾,想要的书越来越多,屯书的速度大大超过看书的速度,排在阅读清单想读而来不及读的书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重。很多次明知某书自己曾买过,却想不起究竟藏在哪里了,有时只得再买一册。

26. 阿哥 2018年,那年保持每天收到一册书,如果快递未到,立即到书店买一册书才能安心。每天总是不停看手机快递到哪里。2018-2020年去深圳龙岗,每天忙完就把自己投进龙岗的两个书城。

27. 青岛薛原 读初中二年级时,身上有一块钱就敢跑书店,当时书价一块钱已是厚书,从买散文集开始,养成了买书习惯。

28. ~怨秋~ 买了自己心心念念期待已久的新书之后~又再多买几本送给亲人和朋友的时候发现的~。

29. mark 当发现自己可以舍得花上千元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时(自己心中明白这是得“病”了,自己年过半百才得的这种“病”,算算也属于正常“患病”吧,毕竟自己的周围从记事起就在有书的环境里成长,估计现在得“病”也是水到渠成事,买书上瘾这病估计这辈子是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治愈了)。

30. 人生靠自己 我觉的买自己喜欢的书,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读,没时间可以传统和收藏。小的时候《童话大王》是期刊,每次新书到站,邮局的玻璃柜前都少不了买书的我。大抵这就是一种热爱。前几年追《暗杀大师》系列,全套10册,只差一本,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大抵这期待也是一种热爱。现在习惯把借书证排满,这大概也是热爱,因为惧怕书荒而带来的执爱。

31. 楚风 刚参加工作时,单位里给配了个小书架,为了填满它,开始不停地买书,到第二年就有了满满一架书,每个来看过的人都啧啧不已,让我的虚荣心得到小小满足,第三年调来广东,爱买书的习惯延续至今,书架增加了又增加,看见好书就想入手,买得多读得少,不是病是什么?

32. 生产张雷 第一次买书是高一时期,买了本盗版的《平凡的世界》。继续上学,没钱买书,就抄书,抄《饮水词》和陆游的诗。工作后,有钱买书,一次大几百。和同学聊天,我说我一年买书花费2000元,他们都觉得不可信。现在每年继续买书,就是看书时间少了很多。

33. 周老泉 原本买书为读,突然买得读不过来,由人提醒方觉有疾在腠理,时当弱冠;原本都买新书,突然爱买旧书,越旧越心动、越旧越想入手,惊觉病已深入肌肤,时近而立;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人皆厌之,己独不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知病入骨髓,已在不惑之年矣!

34. 王方禾   近几年,各个APP会推出个人应用的年度报告,前年才发现在各个购物平台买得最多的是书。某天去快递驿站取网购的粘鼠板,服务人员习惯性地打招呼:又来取书啦。

35. 有不讀齋 慢性病常常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的,所以这个问题基本无解。我1985年买《鲁迅全集》的时候,月工资48.5元,书的定价72元;我1979年买《三国演义》的时候,是高二(上)学生,生活费每周0.5元,书的定价2.3元;要再往前,小时候买那一毛几分钱的小人书,钱是从父亲脱下的衣服袋子里偷摸一分两分攒的。这都是病。

36. 微雅 收到第三本古尔.布兰生《童年与故乡》时停下来想了想。第一本被人借走,一去不还;若干年前买了第二本,像盗版,最近又从孔网找了第三本,感觉还是不对劲。一想,又不是藏家,快打住吧。喜欢的作家可以很多,愿意反复读的就那么几个,但谁能一直陪伴左右?屠格涅夫,普鲁斯特等如今都在何处?能陪伴一程,已是万幸。

37. 北航 2012年5月逛旧书市场,得一本老古文化出版《道德经释义》,只要5元,繁体竖排,纸张顺滑,墨味醇香,随后把店中港台版书籍,搜得七八,均价8元一册,爱书病根此时落下。后看到港台版书籍,心痒手乱,坐立难安,虽囊中羞涩,也果断购藏,10年开始,起步价,盗版20元,正版50,还得手快,咦,同病人多了,此病不用治。

其它非典型症状

38. 老戴 何時患上愛書病?不知,或與生俱來也。病態可描述二三。或勸包書皮書衣斑爛,何必統一服裝,單調難看?故絶不施之,而書或用四五十年,自然老舊外,觸手若新。一也。往書店購書,取數本,呈45度角,取能直立歪邪者,二也。同事借書還,有卷頁或汙漬,直接送他。三也。述。此病無藥可治,余亦諱疾忌醫焉。

39. 林芝 几年前看文道先生节目,说自己去书店买书、会买被顾客翻了无数遍的样本书。样本书全方位为顾客展现了书本身,也为店家带来利润,贡献最大的样本书最后脏了破了被店主打折处理掉。道长那番话让我意识到自己此前的看书,无论多么奋不顾身,都只是从自身好奇心出发的喜爱。而所谓爱书病则更多是一种责任、一种感同身受。

40. 宋银羽 做过几年图书馆员,掌管过几十万册文史大库,而后网上书店十七载,来来往往不胜计数,往事翻篇,近日对书房进行了一番改造,日后一个人一屋书......爱书是种慢性病,长期患病害命,得过且过也很不错。

41. 陳維建 少年叛逆,与父争执,父言扔我书,我喊烧他屋。双方互知软肋之所在也。青年狂,婚后吵架,妇摔我书,我砸烂钧瓷、电视、饭煲、手机及一切值钱物,轰炸到对方求饶为止。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至此,独立王国形成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