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赵俊峰评谈 2022-03-21

当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不一样,不讲功到自然成的自然出新而推崇创新,最终导致丑书泛滥。而且丑书只是创新书法家某一阶段的面貌,受创新的驱动,创新书法家不可避免地要不断改变面貌。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变成旧的,就不是创新了,继丑书之后,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就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向观众展示了“枯书”。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现场

之所以将他的新作称为“枯书”,是因为他参展的《秋兴八首》通篇全是枯笔,没有一笔正常的笔画,甚至有的笔画已经没有了形状,几乎看不出写的是什么字,整个就是一堆乱蓬蓬的枯草。躁动不安的情绪充斥在整个作品中,让人看了之后一阵晕眩,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这样的作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家主办的世界级展览会上,让人大跌眼镜,而且作者本人还是书坛领军人物。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曾来德的秋兴八首

要说是一般的江湖书法家瞎胡闹情有可原,写好写坏都有市场评判和选择。曾来德可不一样,他是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这样一位在国家级书法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书法家,本应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结果却以一种近乎儿戏的态度对待书法。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

这已经不是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了,根本就是对书法、对汉字缺乏最起码的敬畏,随手胡涂乱画。已经彻底颠覆了古典书论。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就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如对至尊”一词,很清楚地说明了书写的状态。如果有这种敬畏的态度,绝对不会写出这样满纸枯笔的作品。这是对书法的不尊重,也是对观众的轻视。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曾来德的秋兴八首

有人会说了,他这是搞的书法艺术,讲究创新。其实,这个“创新”对书法来说就是个假命题,历代书家都把书法看作生命体,生命体随时在变。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论书》中就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这完全就是描述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清代书论家王淑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缺了生命体的特征就是僵尸。他在《论书滕语》中就说:“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苏东坡语

一切生命体都不需要创新,只要自然成长就可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面貌,这是一种自然的出新,不需要人为地去创造。历代书法大家从来没有把创新挂在嘴边,但他们的作品却随时在出新,比如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人一生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而且是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上变化。这些作品都是不容置疑的法书,所以能够千古流传。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和颜真卿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新,不是创新能达到的,只有功夫到了,笔下的字像生命体一样,才会随时生出新的面貌来。书法创新实际是人为组合、拼凑,永远无法同生命体的变化相比。其结果只会造作、生硬,毫无生命体的特征。看曾来德的“枯书”,根本就没有神、气、骨、血、肉,所以也就称不上书法。

创新走火入魔,曾来德的书法新作满篇枯笔,让人看了眼晕

王羲之作品

从曾来德的新作已经能够看出:所谓的创新书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在丑书之后,这些创新书法家再要创新,只能抛弃汉字了。“枯书”就走到了抛弃汉字形象的边缘,距离王冬龄更荒唐的乱书只有一步之遥。

您认为曾来德的“枯书”是书法吗?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