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 清明忆母亲

 玩摄婺源 2022-03-21



作者:黄永安  朗诵:綦环



     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因我去冬弄伤了脚,今年正月却没去曹坑上坟祭拜父母双亲,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有股隐隐的酸痛。 转眼间,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九年了。九年来,对母亲的思念陪伴我度过每个日日夜夜。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的快乐,母亲的忧愁,直至病中母亲想说又说不出声的痛苦,永远浮现在我眼前,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回想母亲在世的时光,心中总有万般的思绪,任凭岁月的流逝也无法轻易抹去。如今阴阳相隔,天上人间,在这里,我只能默默祈祷:愿妈妈您所在的那个国度是祥和的,快乐的,温暖的。 




    记得母亲是二O一二年腊月廿七凌晨三点三十分闭上眼睛走向极乐世界的。记得母亲苦苦挣扎了许多天等到孙女春玲廿六结婚宴席结束和孙媳社云在南昌破腹产生下一曾孙后才离去的。记得那天,我们兄妹六人哭得昏天暗地,我亲爱的妈妈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了,天地各一方,我们悲痛欲绝。



     说起往事,我母亲经常跟我提起外公外婆,她说你外公外婆是个好人,他们勤劳善良。外公家是开药铺的,贫苦人家来买药付不起钱的都让他们赊个账,等以后有钱再付,他从不上门讨债,而且过了三、五年的帐本他会一把火把它烧掉。他对店里的几个伙计就像家人一样,吃住在一起,从不分内外。我外婆生过十来个孩子,大多都在幼儿时夭折了。活下来的只有五个,三男两女,其中一个大舅在二十多岁时不幸身亡。外婆特别能吃苦耐劳,生我母亲时,就在河溪旁自己剪下脐带、洗洗,就把我母亲抱回家了。外公外婆真是吃过许多苦,一点家产全靠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后来土改成分划为地主,受尽折磨,外公跳河自尽了,外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我的两个舅舅,大舅张祖汉在甲路伞厂画伞,小舅张祖杰在南昌轮胎厂工作、小姨张志娥在景德镇商业公司上班,他们三个和我母亲(张静娥)一样都是忠厚善良的好人,从不麻烦别人,宁可自己付出最多,也不让别人吃半点亏,他们欠人三分总要还上十分。从母亲的言语中、眼神里,我听懂了,也看出了她心酸委屈却无可奈何的样子。儿时的我,每年都要步行四、五十里山路经天堂山、和睦岭、严田到甲路去看望外婆,也隐隐约约听到当地人说,“吉甫公和富超婆确实都是好人”! 

     母亲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母亲是一九二七年十月初十出生的,当时家里生活还是比较困难,后来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好,母亲也读了几年书,也算富家千金。但好景不长,自从嫁到曹坑后没几年,我家也被划为富裕中农成份,属于打压的对象。母亲生了我们兄妹6人,上有两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我排行老四。1954年,妈妈带着大哥和不满一岁的姐姐跟着爸爸在城里生活并在茶厂工作了几年,后来由于物资极度匮乏,1957年不得不领着三个孩子(二哥刚出生)离开县城回到老家。到曹坑后等待她的也只有艰辛。除了生活的贫困,还要受人歧视,再加上没有劳力。父亲在城里婺中教书,工作量大,既是教导主任、班主任,又是高三语文的任课老师,一个学期也回不了几次家,母亲又不懂农活,更是苦不堪言。她为了撑起这个家,插秧、割禾、砍柴种菜、打猪草,样样都要学,听姐惠兰说过,母亲第一次打了一篮猪草回家,有一大半都是猪不能吃的,是邻居一位妇女一一把它挑出来,由于母亲悟性比较高,以后就记住了。通过几年锻练, 农活也学会了,但手脚还是没人家麻利,一般女人一天做事记六、七工分,母亲只能得五、六工分。即使是五、六工分也要天天下田劳作,不然人家就会说些闲言闲语。尽管母亲肩挑背驮的活干不了, 但每次分给我家六七个人的口粮都要从三四里外的仓库一点一点地挑回家,然后还要背上三楼去晾晒。母亲除了每天在生产队挣工分外,还要在劳作之余喂猪、种菜、洗衣、做饭等农活,以维持一家大小的日常生活。可见,母亲是多么的辛劳不易啊!不要说是一个没干过农活的大家闺秀,就是一般的农家妇女也难以承受。 



     1961年春草绿的日子,全家人饿得慌,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母亲怀着我,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带着九岁的大哥灶桂到四五里远、山陡路滑的西坑林去挖蕨根。懂事的大哥,将母子挖了一天的蕨根连同锄头一担挑回,让母亲空着手回家。哥哥还时不时地跟妈妈说,慢点慢点,不要滑倒。后来人们都说我母亲这不是在给孩子们找粮吃,而是在玩命啊,一下摔倒后果不堪设想。当年六月的夏天妈妈生下我,做月子只有6个鸡蛋补身子。每当想起这些,我泪水都会顷刻溢出眼眶,伤心不已。 
    母亲精明能干,心灵手巧。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是远近闻名的绣娘,深得邻居的喜爱。她绣花有个绝活,不用画草图不用绣框就可以在布鞋、手帕、围巾、枕头、被子上绣。为了一家的生计,母亲利用自己的手艺,为邻居村友做鞋、织衣、缝补和绣花,来弥补家用或换取孩子们的食物。村里人不管是红白喜事都要请母亲去帮忙几天。每年六七月份,各家各户都要为中秋节制作米脆零食,我母亲是切米脆果片的高手,不但切得薄又切得匀称,刀工手艺大家都很认同, 常常是天没亮就起来帮人家切米脆粿。有时,一个早晨要帮三、五家,母亲也时常分一点剩下的米粿头给我们几个小孩填下肚子。因此,我们都喜欢母亲帮村里人家做事,这样可以在母亲身边转转,吃点食物,解解馋、充充饥。童年的我就是在这种半饥饿、半喜乐的日子里成长的。 

 

     回想母亲养育我们的艰辛,心中总有万般的思绪,任凭岁月的流逝也无法轻易抹去。那是一年冬的一个下午,我未满一岁,母亲出外干农活,叫六岁的姐姐照看我,可我没多久就睡着了,聪明的姐姐怕我冻着,就学着妈妈将我放在椅子上,另一头靠近火桶用被子盖好,自己就到屋后山上采竹菇去了。没过多久,隔壁邻居看到我家这边房子里浓烟滚滚,一把推开门看见我在浓烟之中,阿姨立即一手将我抱起,一手将棉絮丢出屋外,刚丢出去的棉被就燃烧起来了。母亲闻信赶回家见我屁股和大腿之间被浓烟烤焦烤黑、像烟熏肉似的,她痛不欲生,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那一晚,母亲一下都没合眼,因为还有一个可怜的小姐姐吓得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愧疚、对女儿的心疼啊!  

 



     一桩桩往事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常常在深夜独自一人悄然落泪,有时在睡梦中醒来已是泪湿枕巾, 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那一幕幕含辛茹苦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眼前。我记得儿时村里放电影的一个傍晚,我们姐弟几个高高兴兴准备每人拿几片葛根一边吃一边看电影去,可就在姐用刀切葛根时,由于我吃心太重和二哥争抢,二哥在前面拿,我用手在后面取,姐没注意后面我的手,一刀切下葛根时将我手指头指甲部分全部切断,顿时我“哇”地一声哭起来,我母亲见状顿时疚心泣血,火速抱起我去乡村医生家就诊。一连几天母亲吃不香睡不好,十指连心呀!伤在儿身上,痛在娘心里,看着我疼痛的样子,一边自责自己,家里穷没零食给孩子们吃,连一点草根也要抢着吃;一边陪着我、安慰我、鼓励我,教育我凡事要小心,要有谦让精神,多点少点不要在乎。         



     母亲给我讲得最多的是,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她常叮嘱我,不该得的钱一分不能得,要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母亲还经常给我讲一些“老理”,现在想来,那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吗?其中就有“四书五经”中的诗句呀!一次次,我在母亲的培育下一点点成熟,在母亲的教导下一步步成长。记得母亲八十岁寿辰那年,我正在紫阳镇任党委书记,她反复交代我生日之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更不能收同事和其他人的礼,一分钱都不能收,不然她以后死了也会不安的。我按母亲的吩咐,一家大小二十几个在母亲住的宿舍里聚了两天。           



     



     母亲俭朴、慈爱。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准时吃过一餐饭,都是大家先吃她后吃,也从没吃过一顿好饭,几乎都是孩子们吃剩下的菜汤菜水她再来吃。有几次父亲回家见此情景,教训孩子们后就夹点放在小碗里留给母亲吃。就是逢年过节我也常常看到母亲的筷子从鱼肉碗里缩了回来,等孩子们吃完饭了她才去吃一点。可我们这些孩子就从不知道心疼妈妈, 母亲总把好吃的饭菜、好看又暖和的衣服留给孩子,我却从没见过母亲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她总是穿着娘家的“嫁衣”。1974年,我离开家到二十多里外的中云跟随爸爸读初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星期六在家住一晩上。这个晚上,母亲忙了一天后就给儿子准备一周的小菜。母亲每次总把家里能耐放又最好吃的菜给我装上“两大筒”。每逢冬天来临,母亲总要给我准备一双厚厚的棉鞋,让我带去学校温暖过冬。每当这时不禁让我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伟大母爱。亲爱的妈妈,我无法忘记您!   

            




     亲爱的母亲,您用那善心、苦心、慈心、爱心,书写了自己平凡的一生,您为儿女做出了榜样,树立了典范!       

     亲爱的妈妈,您离我们远去已有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漫长的日子使我真心体会到:妈没了,家就没了;没有妈妈的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没有母亲我就没了爱的港湾,就没了最后的驿站。妈妈,您知道吗?我多想紧紧拉住你的手说说知心话呀!妈妈啊,知道儿子在想您吗?您能看到儿子的泪水吗?您能感受到儿子无尽的思念吗?妈妈,您不是说我是天底下最好的孝子吗?您为啥还要离我远去?妈妈,原谅儿子,儿子做的还不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如果真有下辈子,我还愿做您的儿子,再好好孝敬您,让您真正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                                 2021年4月2日


END

3月热门摄影线路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