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氏家谱研究总论

 取经的兵 2022-03-21

万氏家谱研究总论

江西豫章万氏大成谱《後跋》

後跋

吾謂世之聯修譜者,動曰大成,殊不知大成必盡收天下之同姓,而無一之有遺,而後可名之者,審則是毋論數十餘族不得為大成,即百餘族亦不得為大成,何者,以其所收者少而遺者多也,他姓不具論匕吾萬氏,吾萬氏自畢萬公受姓以來,星基佈遍,所在者近如江西一十三郡,遠如天下一十五省,溯其源流支派,而出於扶風郡者,同修謂牒而曰大成,果能盡收天下一十五省之萬否,則盡收江西一十三郡之萬匕而為一,而無一之有遺乎,吾謂其必不能矣,必不能而猥雲大成,大成也乎哉,即如南昌不過一邑,萬姓最多同修謂牒,未能收其十一,先遺去八九,一邑如是,一郡如是,一省可知一省如是又遑問天下者,吾恐管中之豹適成井底之蛙,又惡在其為大成也,今吾墎下重修譜牒,自詳親支謹跋,以望後之賢子若孫尚其勉旃

峕維

皇清乾隆五十九年歲次甲寅冬月  吉旦

裔孫正雲重修

当我看这篇《後跋》时,使我想到了去年本人写的《我对万氏家谱的研究》:江西豫章万氏大成谱:就是把从山东迁来的万章后裔,与从陕西迁来的万修后裔,上升到:芮伯万、毕万以及改姓过来的统一在一起了,就说:统一一个“万”字。

我当时并没有看到这篇《後跋》,今天见了,完全与我研究一样。

一,史记《后汉书》:

万修字君游,扶风茂陵人也。更始时,为信都令,与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城守,迎世祖,拜为偏将军,封造义侯。及破邯郸,拜右将军,从平河北。建武二年,更封槐里侯。与扬化将军坚镡俱击南阳,未克而病,卒于军。

   子普嗣,徙封泫氏侯。普卒,子亲嗣,徙封扶柳侯。亲卒,无子,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脩曾孙丰为曲平亭侯。丰卒,子炽嗣。永建元年,炽卒,无子,国除。延熹二年,桓帝绍封脩玄孙恭为门德亭侯。根据后书书,得出万修世系:

槐里侯万脩

泫氏侯万普    

扶柳侯万亲    

曲平亭侯万丰        

曲平亭侯万炽        

门德亭侯万恭

万修之子万普承袭侯爵,但改封其为上党泫氏侯;万普卒,其子万亲承袭侯爵,又被改封为冀州扶柳侯;万亲死后,因没有儿子,国被取消了。到汉安帝永初7(113),邓太后绍封功臣之后,万修曾孙万丰,受封曲平亭侯;(万丰不是万亲的儿子,过去,是长子继承侯爵,他应该是万普弟弟或万亲弟弟的后裔,年龄相对要小点,不能按直系的算法)万丰死,其子万炽承嗣。汉顺帝永建元年(126),万炽死后,因无子,国又被除。到汉桓帝延熹2(159),汉桓帝绍封功臣之后,万修玄孙万恭,受封为门德亭侯,要说明:万炽也是万修玄孙,万炽与万恭是兄弟,具体是亲兄弟,还是堂兄弟,目前没有资料来证明。

二,宛陵万氏宗谱:

萬氏得姓源流引

按畢公高稽古周時人,姬姓;世居歧山,今陝西鳳翔府;公高爲良相,乃文王十五子,康王命公高繼君陳保釐東郊,旌別淑曆克成厥終,今祀河南名官祠有苗裔畢萬,今山西平陽府人,春秋晉人,獻公作二軍,自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禦戎畢萬右軍滅霍魏還賜夙耿,以萬爲姓封於魏,萬之後傳之裔爲侯,文侯、武侯諸侯稱王;漢萬修爲信都令與太守任光、都尉李忠迎光武,拜偏將從平河北蕩平區宇,以功封扶風郡槐裏侯,乃雲台二十八將,祀真定名官祠,修乃陝西西安府興平縣,漢初置槐裏縣後析至茂林等縣,後魏以縣爲始平郡爲扶風郡槐裏始平等縣,萬之後裔繁衍遷徒於天下各省州縣等處,姑註世系源流分派,自漢以前世遠莫詳鹹以修公爲壹世祖始

  宋淳右已酉年九月之吉

 福建觀察使诏執金吾使宛陵甯國縣裔孫萬文勝述書

家谱世系:汉修公,平河南有功,封为造义侯,死后追封为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子三:长子世爵,讳普;次子世恩,后裔迁安徽宁国;三子世延,后裔迁浙江新城。传修公五世祖时,有品公,为大夫。潜公,为镇国将军。玉公,为司马。十世昌公为德清令。十一世福灵公居梓桐里。十二世梓公迁南昌石歧。十三世,道公居京兆;德公迁障郡;义公迁梓桐里;礼公迁歧阳。

五世祖玉公随孙策渡江,为司马。传七世彧公,为吴国丞相。九世祖嗣公为长沙太守。十二世,觉公居宁国九里长春巷;华公迁浙江安吉高桥。

十三世道公后裔,鸿公迁福建。开辟了闽安唐后派,二十五世当公中龙虎榜;二十八世敬儒公,三世同堂,表孝乡。三十二世源公,居江西高安幽蓝塘。源公长子可训公迁浙江吴兴,开辟了吴兴归安派系,三十七世冲公,政和五年中进士;三十九世介公,绍兴二十一年中进士。

十三世义公后裔,开辟了洪都梓桐领派系。传至三十七世元芳公,迁南昌石歧,开辟石歧派系。

十三世义公后裔,三十二世艳公迁订州,开辟订州派系。

十三世礼公迁歧阳,开辟歧阳派系,传十五世祖安国,系后魏大将。

十三世德公迁故障郡,开辟故障郡派系,至十八世祖宝常公,精通音乐;二十三世齐公,唐开元中进士。十七世鹏举公南北朝时,迁泾县桃花潭居住。

三,江西修水万氏与南昌楼下万氏

   萬氏重修宗譜序

  洪惟

  朝廷重玉牒之修誼,隆親睦鄉裏,聯金版之籍義,重敬宗此譜牒所由興,而本根所以報也;溯自宋賢眉山老泉蘇氏、廬陵歐陽子修兩先生創為世系圖,考合吊之動漫,天下後世具有師程。近為家庭孝友風規,遠為寰宇升隆景象,譜之時義大矣哉。吾萬氏鼻祖畢公肇封周室,厥後世守侯爵,建邦魏土邑於萬水之,於是賜姓萬;封職則有文侯、武侯;先賢則有章公數傳至東漢修公,居扶風茂陵,佐光武中興,始封造義侯,繼封槐裏侯;嗣曰普、曰親、曰豐與恭各公侯封五世,罩瘮担竺夭印=窆暇d瓞蔓,分遷不一,有遷居各省而不同宗者;有分居江省而不同宗者;惟分遷自板湖者,應與同宗而亦有不同宗者;或宗迪公,或宗奭公、權公,或與其宗熈公;星基佈烈,每遇各支譜牒世系,詳考有年矣,固不敢擅執己見,祇得偕公請祝。

祖靈謹憑默指,遵照舊章,刷後另附源流考及分宗世系,以待後賢覽而誌數,與不忘其可,互相參訂;興吾寧始祖漢臣公仝光、武二公由板湖分遷以來;前明崇正二年,梅溪宗長養素、如鑽謙我國鼎九有列公,即烈支祖,述吾公輩追溯源流不辭跋涉晉省,同板湖宗長東陽、元鬯、吉甫諸先輩鼎力輯修家乘,為千百世不朽事孝慈至也我。

朝乾隆甲子歲,先高祖象韶公,即太叔祖玉獻、商玉諸公,偕梅溪宗長聯元、輝、五儒席梅川楚君諸公,及各支宗長設局梅溪;續修嗣於己酉歲聯買祠宇城東,膺其纂者,乾隆壬子歲先伯祖文恪公,道光辛巳歲;先伯時泉公鹹豐壬子歲;服弟申甫迭經修輯,愈遠愈盛,族人士親睦之思不已也,舊己卯冬,州祠祀梅溪、長茅、高鄉、港口、蔗溪、寒泉小莊,泰鄉各支雲集,諸宗長以齒日繁世,次日增,公議重修命烈司翰墨,烈愧學湥茨軇偃危醋痖L諭命,曷敢以不才卻爰兢匕,自持日與列。前輩即兄弟姪詣,於庚辰二月朔日起局,同事賢勞、岡懈,勤勤懇匕,均不以烈為外,得以朝夕參稽,諱者避之,訛者正之,畧者詳之,奉前賢之典則為起之,訏謨君子,矢公矢慎,閱數月而工竣。敬宗也,收族也,休風集於滿門也,行見歌蕃衍而詠熾昌,藯人文以光前緒,是所欣願焉,謹以俚言為之序

皇清光緒六年歲官庚辰仲夏月   戬穀吉旦

恩進士三十一孫鴻烈薫沐百拜撰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歲次孟冬月   重梓

修水第一份世系:修(字君猷号正卿居扶风茂陵佐光武中兴初封造义侯平河北更封槐里侯 生子普 娶夫人耿氏能通经史当时称为贤德夫人  生子富    富二十七世孙敬儒为孝子  敬儒七世孙必大 必大四世孙举字文魁 湖南岳州巴陵艮田巨族祖  贵官逰贵州落叶)---普—亲—丰---------世昌---思荣---------------杲服---------------育—九思—德声---世请—昭明

修水第二份世系:修---普—亲—丰------世昌—恩荣---------义直---德进----仁正---普芳---高文---觉、奭、准

觉—磨------------ ------------数—范---------祥—文胜—迈

------------杲服---------------育—九思—德声---世请—昭明

这里,写道觉公的世系,豫章大成谱记载:觉公居安徽。现将安徽觉公世系抄下:

覺(宋高祖時居寧國九裏長春巷)---麾(宋元嘉時隱居)、英

--泰(齊順帝朝隱士)-------雲霄--------------------希文---------------懋學--- ---------巘芳---------------藎臣------------------祥一---文勝(字彬叔少倜儻有大志身長六尺五寸須髯如戦從軍不十年以功累官福州觀察使總殿前諸軍宋理黨飛帛書忠實二字賜之卒贈開府儀同三司武安節度使事蹟載志)---迈(力學好修雖將家子而牙籤靜恒如儒士寶慶間席父叔之庇黨膺漕薦而顯立功勳於兩淮官至太尉)。

修水、宛陵谱都记载了万文胜,他到底是哪里人?再看谁家的世系对

历史上记载:宋代宁国人,倜傥有大志,累官至福州观察使总殿前诸军。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以飞白体书写“忠实”二字赐之。

万文胜 宁国 宋理宗时(12251264) 见《闽书》

再看,万氏先祖是南宋万文胜,字彬叔,曾任福州府观察使,总殿前诸军。理宗皇帝飞白书“忠实”二字赐之。开府仪同三司、武安节度使,卒,赠光禄大夫。其子万迈,字德远,力学好修,虽将家子,恂恂如儒生。其弟万文明,以武功任江淮都统制。明代万琛,举人,任江西省瑞金县知县,在抗拒贼寇、保卫县城战斗中,为国捐躯。万家多人考中进士、举人。

宁国狮桥,古属慕信乡九都,又称大东乡,历史悠久。它是宁国通往浙江省杭州的必经之路。

万文胜自己在宛陵谱上写下:福建觀察使诏執金吾使宛陵甯國縣裔孫萬文勝述書

由此,得出万文胜是安徽宁国人不假。而,豫章谱上称:万文胜是香头人。香头是哪里?

宛陵谱:万觉,宋高祖时迁宁国,(420年~479年)。万文胜,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以飞白体书写“忠实”二字赐之。觉公至文胜相隔34世。

豫章谱:万觉至文胜只有15世。

我们来算一下:高文  生子觉、奭、准。高文是隋朝末年人,隋朝(581618)。万文胜是宋理宗时的人,宋理宗(公元1225-1264)15世是不合情理的。

四,       湖北万氏通志的不足

    我于去年,在万士福那里见到万峰主修的《万氏通志》。开始,没有仔细的拜读。后来,有时间了,就仔细拜读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发现了一个问题,一套家谱中居然出现了两个万敬儒,他们的记载:

 第一个万敬儒是合并湖北监利万氏宗谱上的,他在万氏通志上是四十三世,后面的记载为:生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岁孝友成性同居数代亲丧卢墓十八年乡党化为善俗睿宗景云二年辛亥岁六月诏设按察使王荣访知公孝友题奏睿宗景云三年十月初三奉诏旌表曰成孝乡。

第二个万敬儒是豫章万氏大成谱上的,《万氏通志》为四十五世,《豫章万氏大成谱》为四十八世,记载:大行孝义唐宣宗表其乡曰孝成。

万敬儒是哪里人?

历史资料显示:安徽庐州人。

全唐文《右冶父山辨万敬儒孝行状碑》

右冶父山辨万敬儒孝行状碑

○万敬儒孝行状碑

  当州合肥县扬名乡桃子村百姓万敬儒,自大中九年荒俭。其年四月,父母并亡。至五月五日送葬后,庐墓不归,今已五年。先截下两手指并甲各长半寸已来,今见剌指血写《恩重经》三百六十卷者。差衙前子将胡师于将茶药就庐所吊问,并勘验得胡师于状,谨具如后,据州申勘。孝子万敬儒年二十七。叔祖瑛见在,庐去宅一里馀,每日一食斋王时时礼念。从大中九年五年葬父母后,跣足披发。至今於两手十指更互剌血,写《恩重经》三百六十卷。先於大中九年五月及十一年五月,两度截下两手指并甲各半寸已来,今再生长复旧。讫勘县先有申报处问得经二百七十卷,已抄写讫。内三卷州司今送到,便是《金刚经》。九十卷见剌血抄写。次州司又勘得万敬儒叔祖瑛及继曾祖母年八十见在,兼有亲兄弟五人,亲叔祖等并同居。其万敬儒在坟所,尝有一狗在侧,要水火等物,即书帖子系狗项下,令归家。其家人解看,随所须供,至今见在。右淮南观察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扬州大都督府兵部侍郎平章事蒋伸,工部尚书平章事夏侯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萧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陶,检校司空平章事崔(阙)使检校司徒平章事白(阙)使检校司空兼太傅平章事使(疑阙)大中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朝议郎使持节庐州诸军守庐州刺史柱国赐紫金鱼袋卢潘立。

这段碑文记载:大中九年荒俭。其年四月,父母并亡。至五月五日送葬后,庐墓不归,今已五年。先截下两手指并甲各长半寸已来,今见剌指血写《恩重经》三百六十卷者。差衙前子将胡师于将茶药就庐所吊问,并勘验得胡师于状,谨具如后,据州申勘。孝子万敬儒年二十七。

大中九年即855年。孝子万敬儒年二十七。

根据这个推断:万敬儒应该是生于唐德宗太和二年(828年)。

五,板湖万

   板湖万氏谱序

万物本乎天,人生本乎祖,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厥初生人,起自鼻祖,一世为子,二世为孙,三世为曾,四世为玄,五世为免,以至近亲服穷。然亲疏不同,而同出一祖,至于世远年淹,不有谱系,敦不忘其本乎?

余万姓出自:山东兖州府磁阳县高桥梧村里。其先祖实难尽考,唯余祖奭公,唐玄宗开元二年(715)应选任吉州文江令,有遗爱于民,不忍舍去,留邑中井溪,故为井溪万氏。

三世祖乔,字孝先。吉州胡叛,起兵与玉山,与王林同赴讨罪,封吉州守御,家承忠孝,世不析烟,屡蒙恩宠。七世祖少,字朝京,封广信伯,唐会昌三年(843),迁平章,镇守豫章城,子二:长曰:经,次曰:纬。经子四:即鼎、升、暹、景。纬子二:长曰:昊,次曰:昂,皆举进士。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1),相沿卜地,遇城而居,遂有豫章城,石溪、山西城、曹岗城、铜城、城头之分。

余祖曾居曹岗城,是暹之后也。曾祖国奇,祖达聪,父文魁,至一泓十七代矣。宋神宗元丰壬戌(1082),会举第一,任山东宪副,因修族图,编次成帖,珍藏于家。岁己巳(1089)命讨陕西苏贤,过高桥,宿新嘉驿,闻梧村万氏百有余家,谴人色之。叔本成、本茂,侄务源、务清同见,延人询问,一脉流传,皆繁。

吁嘘!祖宗积德百年,至泓适其会,苟路禄明时,可不知所本乎?不知所本,则忘其本矣!不孝之罪,它可鹳逭哉!为吾子孙者,动水木本源之恩,一族之人,长幼之序。克谐克和,有无相济;患难相恤,疾病相扶持;毋逞小忿,而伤大义;毋见小利,而失大伦。夫如是,庶有继祖宗之志,而不忝所生矣!

诗曰:“教诲尔子,式毂似之”。此所谓也,勉旃。

大宋崇宁五年丙戌

宋元丰壬戌进士 授高州兵曹 进阶兵部尚书 万迪 (字一泓) 谨撰

清乾隆三年冬月之吉

万迪公在上面的谱序中称:曾祖国奇,祖达聪,父文魁。而在豫章万氏大成谱查得:曾祖世清,祖昭明,父庆云。

豫章谱上称:奭公的父亲高文为文江令。而迪公序上称:唯余祖奭公,唐玄宗开元二年(715)应选任吉州文江令,有遗爱于民,不忍舍去,留邑中井溪,故为井溪万氏。

------------杲服---------------育—九思—德声---世请—昭明---庆云---

万奭,生唐永徽庚戌(公元650年),开元二(七一四)年应选江西吉州文江令。

万迪,于宋嘉佑元年生(lO56)。

六,源公支

 豫章万氏大成谱世系:奭------------杲服------------------九成---------源。

 宛陵万氏宗谱世系:(扶風京兆派)道(宋高祖初與烏程邱瓚之同授縣俱清介不阿俱被譜械上知其非罪俱令複職)---福緩---陵(仕燕為刺吏征西                                                      有策名載於史)------------------延齡------師道------璫(唐貞元龍虎榜中人考唐時陸質主試文明水賦御溝柳詩得韓愈歐陽羽等同榜皆天下英雋偉傑之士故號龍虎榜)---------敬儒(三世同居親喪盧墓刺血冩浮屠書手斷二指複生所居曰仁孝鄉唐宣宗大中間表其家)------------源(隨父遷瑞州宋初登進士以下數世不可考但述其分徒有分徒者錄之)。

奭公生唐永徽庚戌(公元650年),源公生公元932年。他两之间有14代。

道公宋高祖初(公元420),源公生公元932年。他两之间有20代。

豫章万氏大成谱上源公的父亲瑶(yáo)公,祖父也叫繇(yáo)。按照起名的规律,应该是不行的。假如,有一天,他父子两在一起,别人叫万yáo。谁答应?这里应该有问题。

宛陵万氏宗谱是源公的父亲繇,祖父起公。

七, 万彧后裔怎样到的江西

我们打开《三国志》,里面有这样一段:右丞相。初为乌程令,与帝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於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乃立皓为帝。后累迁左典军、散骑中常侍。宝鼎元年八月,以陆凯为左丞相,彧为右丞相。二年,彧上镇巴丘。建衡二年春,彧还建业。凤皇元年秋八月,帝皓游华里,彧与丁奉、留平密谋曰:“此行不急,若至华里不归,社稷事重,不得不自还。”此语颇泄。帝皓闻知,以彧等旧臣,且以计忍而阴衔之。后因会,以毒酒饮彧,传酒人私减之。又饮留平,平觉之,服他药以解,得不死。彧自杀,徙其子弟於庐陵。

这里写到他的后裔迁到庐陵。庐陵,今江西吉州。

再看宛陵谱上万彧的世系:修(漢信都令與太守任光都尉李忠迎光武拜偏將軍從平河北區宇以功封扶郡槐裏侯乃雲臺二十八將中人咸際風雲之會)---世恩(修公第二子)---天慶---承惠(又名雲即遷官至尚書遷寧國祖)---玉(生而神機百出智謨莫測隨孫策渡江三國時為司馬)---得吉---彧(問學該博有經世志吳時為鳥程令以善政稱後仕晉官拜丞相)---紹科(封大中大夫東元帝即位建康不救君父之急無圮興複雖祖逖夭誓於擊楫劉琨待旦於枕戈陶侃習勞於弋Y溫嶠發憤於絕居而皆莫之究焉以死竟不能複侵疆於咫尺王高內叛公乃避世不仁)

宛陵谱上写:万彧的祖父叫万玉,随孙策度江,为司马。(豫章万氏大成谱名人录上有这个人)孙策在建业(今天的南京)建立都城。万彧拥护孙皓为帝,建功,宝鼎元年八月,彧为右丞相。二年,彧上镇巴丘。建衡二年春,彧还建业。

如果,按照孙皓是孙策的孙子来推算。那么,万彧是万玉的孙子也正常。万玉与孙策是同时代的人,他两的孙子,也相差不大。

公元273年,万彧自杀后,孙皓就将万彧的后裔流放到了江西吉州。这应该是江西吉州万氏的由来。

豫章万氏大成谱是怎样的记载?

世昌公第四子---慮荣------奇(由山东兖州磁阳县高桥吴村里迁河南沔池)---万弘(于三国蜀汉刘禅建兴甲寅即公元234年官南昌尉。万奇生子二,长子万彧,为东吴末年孙皓帝右丞相,西征巴兵,屡建战功,后人为万彧题联曰(功高槐里,节镇巴丘)。次子万嗣,为晋卿。

---九疇---秉中---兴荣(官尚书)---谕(居荆州)---世龙------里程------於亮---珰(唐贞元进士)---一元---敬任(二弟万敬儒大行孝义,唐宣宗表其乡曰孝城)------有祥---童寿---1014-1105

从万彧273年死到万殊1014年生,相差741年,相隔16世。平均年龄为46岁一代。

参考资料:江西豫章大成谱、安徽宛陵万氏宗谱、江西修水万氏宗谱、、后汉书、湖北万氏通志、福建万德礼书写楼下板湖万氏资料(万吧)、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