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制日报》 | 公证对接诉讼 助力法官定分止争 上海深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改革

 山空云静 2022-03-21
图片

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改革

本文转载自《法制日报》。

编辑|陶紫

“没有什么比解决群众纠纷更让人幸福的了!”这是徐汇公证处公证员衣维菊的口头禅。

拥有30多年公证工作经验的她,如今是驻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司法辅助负责人,去年调解并参与公证辅助事务案件近400起,成功率超70%,是法院多元解纷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是最早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试点工作的省市之一。

近年来,上海公证行业积极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组织专业队伍创新工作模式,有效实现了公证服务资源和司法资源的充分整合,始终坚持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规范建设相关制度、机制和流程,积极探索司法辅助新领域,为助力法院走出“案多人少”困境贡献力量。

探 路

去年5月,普陀公证处公证员董寅从普陀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接手了一件继承案件的调解工作。

在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分歧后,董寅从公证员角度为双方阐明了遗产继承上的法律要点,并提出了合法合理的解决方案,一场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的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普陀公证处主任高剑虹说,早在2016年,普陀公证处就与普陀区法院正式建立诉讼与公证对接工作室,以继承类案件为起点,实行家事纠纷案件公证程序前置处理,优化司法和公证资源配置。

图片

据统计,自对接以来,公证员年均助力化解案件80件左右,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难题,法院涉诉信访明显下降。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共同发布《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2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支持公证机构在人民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上海公证机构成为公证参与司法辅助的“探路者”,先后与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法院公证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公证团队参与法院案件办理。

其间,上海公证机构与法院不断创新举措、拓展领域,进一步深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机制制度建设,定期对公证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能力水平;法院还创新设计了《委托公证办理司法辅助事务联络函》,进一步明确委托授权范围,为公证员调查取证提供便利。

“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公证机构和法院梳理出了不少新的问题和新的司法需求。”

高剑虹说,一方面我们发现公证机构可介入的司法辅助事务非常多,可依托的资源非常丰富;另一方面也发现公证员的专业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为试点工作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 路

清点、查封、拍照、摄像……金山公证处的4名公证员受金山区人民法院委托,对一处强制拆除的违章建筑清点物品,协助财产保全工作。

由于在案件办理前公证员就做了详细的调查取证,因此在正式清点时一切都了然于心,仅花了不到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清点工作,确保该违章建筑顺利拆除。

据悉,财物清点工作最大的难题是物品种类繁杂,价值难以确定,公证员除了要有足够的专业优势外,还需要严格遵循上海全新设计的“全流程司法辅助模式”。

2021年11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司法局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诉讼与公证全流程协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进一步推进公证参与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司法辅助事务作了细化规定。

《通知》明确,各级法院可以通过委托公证机构制作全案调查报告、探索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互联互通的在线工作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网上互查共享等方式,深入推进诉讼与公证全流程协同,各级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予以经费、设备等多方面的保障。

《通知》还特别指出,鼓励和倡导各区公证机构和法院结合区域特点和机构特色,因地制宜发展重点合作项目,培育多样化的公证与法院诉讼协同模式和经验。

“《通知》为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标准,有助于解决全市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上海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处长张承斌说,从试点阶段的“环节”辅助,到如今的全流程“一站式”协作,上海公证机构开展司法辅助更具主动性、前瞻性和全局性。

据了解,目前上海多家公证机构已经与地方法院和司法部门共同设立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服务中心,指派专人提供从案前调查取证、文书送达、案后参与执行的“一站式”公证辅助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上海构建了一个公证参与司法辅助的全新业态,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进一步拓宽公证行业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能力,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承载更多的任务、贡献更多的力量。”张承斌说。

筑 路

不久前,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区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探索实施的“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

据了解,该制度允许人身轻伤害类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向检察机关表达赔偿意愿后,到公证机构自愿缴纳一定数额的赔偿保证金,检察机关可根据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文书和缴纳凭证,认定犯罪嫌疑人具有自愿赔偿和认罚表现,并以此作为是否批准逮捕、提起公诉或变更强制措施的考量因素。

截至目前,徐汇公证处已经受理并出具了16份证明文书,在确保案件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促成刑事和解,降低轻微刑事案件的羁押率。

早在去年5月,徐汇公证处就与区检察院、区法院、区教育局等部门合作建立了“未成年人抚养费提存公证制度”,为解决未成年人抚养费监管难题开启了新思路,本次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的诞生,是徐汇公证处与检察机关检务合作领域的又一次全新探索与尝试。

“随着社会发展,百姓的法律需求愈加丰富,加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推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的形式和内涵已不局限于法院案件取证、调解、送达、执行等领域,公证机构应主动打开思路,寻求新的工作模式与合作领域。”徐汇公证处主任潘浩告诉记者。

徐汇公证处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汇存”存证平台,与其他政法机关实现了信息互通,助力案件办理;东方公证处以多年参与法院文书送达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探索线上文书送达新模式,提高送达效率。

“公证机构作为经国家赋予公信力的第三方中立机构,在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多元化纠纷化解领域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更优、更好的标准,维护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贡献力量。”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陈铭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