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基督教传教团、新国家与前殖民地时代的“民族主义

 金色年华554 2022-03-22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

第七篇 欧洲人“瓜分非洲”前的19世纪

第十八章 基督教传教团、新国家与前殖民地时代的“民族主义”

★15世纪末、16世纪初,天主教传教士被派往非洲去改宗大量的非洲统治者,他们期望这些非洲统治者能成为葡萄牙的盟友。但是,一旦非洲统治者认识到此种行为背后所包含的强烈政治动机,天主教传教士的初衷也就注定落空了。

★非洲统治者乐于接触欧洲人,但非洲统治者需要的是新的贸易机会、技术援助、火器,而不是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威胁到非洲统治者的权威,削弱了非洲传统宗教的基础。

★19世纪,大量欧洲基督教协会向非洲派遣传教士。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

★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建立和发展是废除奴隶制与奴隶贸易的直接结果,使西非出现了基督教徒的“克里奥尔化”。

★1792年,废奴主义者说服1200名黑人“保王党”来到塞拉利昂定居。1795年,又有500名黑人释放安置到塞拉利昂,他们是牙买加的逃亡黑奴。此后,废奴主义者设立的贸易公司改名为塞拉利昂公司,管理殖民地,任命总督。

★1807年,英国禁止英国商船从事奴隶贸易,并设立了一支西非舰队负责巡逻西非沿海地区。此后,英国就把从运奴船解救下来的释放奴安置到塞拉利昂殖民地。

★1808年,英国政府从塞拉利昂公司手中接管了黑人释放奴的定居点,宣布这一定居点为皇家殖民地。

★1822年,美国的非裔美国自由民在塞拉利昂附近设立了利比里亚定居点。组织者是美国殖民协会。

★1847年,非裔美国自由民宣布这一殖民地为独立的“利比里亚”共和国。利比里亚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一部宪法,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之名将首都定名为蒙罗维亚。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

★在热带非洲,早期基督教传教事业取得较大成功的地方是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尤其是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具有两大明显优势:第一,19世纪20年代,英国海军的西非舰队把大量从奴隶贸易中解救的黑人男性、女性、儿童安置在塞拉利昂,他们的经历无情击碎了非洲传统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带给他们的安全感,他们很容易便接受了欧洲传教士的传教。因为欧洲文化价值与基督教带给了他们一种新的精神慰藉,也让他们产生新的社会目标。第二,热带非洲内陆的语言、文化、热带病阻挡了欧洲传教士。

★欧洲传教士认为,塞拉利昂是一个理想的培训基地,可以先把非洲人变为传教士,再由非洲传教士把基督教传到热带非洲的核心地带。热带西非内陆的早期传教工作都由非洲基督教承担。

★直到19世纪后半段,除了南部非洲一些特殊地方、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之外,基督教在热带非洲的传播非常缓慢。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

★欧洲传教士竭力贬低非洲文化—信仰和习俗—并认为非洲人是非基督教、“未开化的”。欧洲传教士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越感。刻意贬低非洲文化,打击了非洲人在面对西方文化时的自尊和自信,为后来的帝国主义统治铺平了道路。

跟我读《非洲通史》之十八

《非洲通史》凯文·希林顿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