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观飞:人之初2

 新用户7391BFGL 2022-03-22

人   之   初 2

安徽怀宁  李观飞


打毽子
  打鸡毛毽子由来已久,已经延续多少年了?无考。我们已经是第N代传人了。
  鸡毛毽子做法很简单,用一个方孔铜钱作底座,几根公鸡毛捆起成一小撮插入方孔,在铜钱底部把鸡毛茬折弯贴在铜钱身上,再用薄铁皮或牙膏皮把铜钱绕圈裹住,毽子便做成了。底部圆圆的,上面飘动的一根根鸡毛光亮亮的,色彩斑斓。
  虽然制作简单,但原材料却难以得到。我们祖上都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没有被饿死实属万幸,哪里有那个时代的“遗产”铜钱传到后辈手里?我们在家里黑不溜秋,不知道用了几代的破柜子里反反复复寻寻觅觅,没有;在歪歪斜斜的老屋土砖壁缝里掏,没有!就是没有挖地三尺,就是挖了,也肯定没有。费尽周折,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一枚叫什么通宝的“孔方兄”,兴奋得和中举的范进有得一拼!
  那时候,粮食少,人吃都勉强,家禽家畜自然养得都少。母鸡留着下蛋换油盐,惹祸撩骚的公鸡,在自告奋勇地完成做种的使命后,便会遭“斩立决”!所以,获取公鸡毛,时不我待十万火急!看到母鸡姐妹们从竹园里,草垛后惊慌失措地仓皇逃窜,便知道后面有骚公鸡刚刚行了不轨之事!只见它厚颜无耻地高昂着头颅,顶着大红冠子,还沉浸在欢快中意犹未尽。它老不正经地迈着轻佻的步子,高高翘起的屁股上,五彩缤纷的鸡毛如同火焰在跳跃!它得意洋洋,不知道有危险降临。我们四处瞅瞅,见无人注意,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它屁股上扯下几根羽毛。骚公鸡疼得龇牙咧嘴,撒腿就跑,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倘若被公鸡主人看见了,我们便遭一顿骂。
  靠生扯硬拉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们便打听人家什么时间宰杀公鸡。提前和人家套近乎,“预订”几根鸡毛。得到了主人答应,便屈指算着公鸡挨刀的日子。现在想想真是太狠毒!及至开刀问斩的“吉时”,便会在公鸡行刑后立即扯下几根毛。不好意思立马就走,于是帮着泡鸡褪毛。
  于是,拿着鸡毛毽子蹦跳,引来一大片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鸡毛毽子的打发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用右脚弯着往怀里踢个数,一个,两个……最多能踢几十个。开始时只能踢一个,毽子便落地了。甚至手忙脚乱,接不住一个落下来的毽子。复杂的打法写不出来名字,也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手足并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蹦跳。打毽子活动量大,蹦上一会就周身发热,气喘吁吁,汗水沁出,冬天是取暖的好运动。那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实际蹦跳起来很难,腿脚在蹦跳时很难和凌空落下的毽子达成默契。毽子落下来了,脚腿还没有跳起来,有时候,人蹦跳得老高了,毽子在手里还没有抛出。
  高手在众人的瞩目中闪亮登场,能够不负众望地连跳几个高难度动作“混合拳”!腿脚蹦起,乎乎生风,毽子彩毛翻飞,熠熠生辉。围观者众,看到毽子随着腿脚飞上落下,数着个数,钦佩地拍手称快。女同学眼睛里闪着蜜意,荡着秋波。
  也有两个人用书本对打,和打乒乓球羽毛球相似。但远没有脚踢毽子好玩有刺激。


摧跛子
  摧跛子,是我们通俗的说法,有点不太贴切。书面语应该是斗鸡。之所以叫摧跛子,是因为两个人都是一只脚着地,一只手扳住翘起来的另一只脚,保持稳定,呈金鸡独立状,所以才有这个自损的称谓。一般是右脚着地,右手扳左脚,也有左脚着地,左手扳右脚。
  双方做好造型,同时往中间空地铲蹦着而去。挨到了,便相互用膝盖撞击。双方“亲友团”便开始为各自方的战将鼓劲加油呐喊助威,就是没有摇旗擂鼓。看到对方被队友撞得摇摇欲倒,招架不住,便欢呼雀跃,恨不得跑到中间帮着给对方最后一击;另一方“亲友团”见自家兄弟被撞得踉踉跄跄,无还手之力,便急得抓耳挠腮,也恨不得上场驰援。双方旗鼓相当时,便打得难舍难分,呈胶着状态。你撞我一下,我撞你一下,进进退退。往往鏖战多时,不分胜负。双方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喉咙呼呼拉风箱,冬天嘴里的白气一口接一口吐出。最后总有一方体力不支,率先败下阵来。于是“亲友团”欢呼声一片,可惜没有鲜花相送。败方也得到同伴的抚慰。
  有一位小伙伴是公认的摧跛子高手,他体力足冲劲猛,身体稳定性好,又善于以逸待劳,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攻击,常常连敌数人来犯而岿然不倒。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他都是以“跛子”的姿态“铲”着走。“跛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伙伴,如同驰骋疆场杀敌无数的将军,受到大家的钦佩。女同学的眼里也露出了爱慕的神情,情窦往往就这样悄然初开了。


冰上行
  小时候,缺衣少食,但老天爷偏偏让冬季比现在寒冷得多。冬天总是寒风呼啸,晨霜银白。时而大雪纷飞,屋檐下冰溜尺余长。雪后日出,化雪滴水声响成一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单薄且破旧的衣服让我们整天哆哆嗦嗦,淸鼻涕长流。一双手冻得像红虾子,结着黑褐色的血痂,无意中碰破了,黄水和着血流下。但滚雪球打雪仗等兴趣不减,最乐不可开支,具有刺激性富有冒险精神的当属冰上行了。
  一夜北风紧,早上便见到河塘被厚厚的冰封住了。不见了碧波荡漾,涟漪翻滚。那宽广如明镜的冰面对我们太有诱惑力了!平日里只能“望塘兴叹”,眼前却是绿水变冰田,可以漫步塘面了!可以去探究常年被茅草掩盖的四边塘埂下面是否有大黄鳝洞?塘中间“岛”上是否躲着乌龟和老鳖?那上面有一棵树,鸟窝里是否还有鸟蛋?这一切让我们一直心驰神往,可就是被一塘清水所隔,无缘涉足。今天“沧海变桑田”,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于是,放学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大塘边,个个跃跃欲试。
  自然,胆大的毛哥又是一马当先率先前行。他先是用一根木棍敲敲冰面,声音闷闷的,很结实。再轻轻放上一只脚到冰面上,冰面纹丝不动,只有北风如野鬼嚎叫。胆小的我们有点发毛,毛哥却毫无惧色,义无反顾地慢移着双脚,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伙伴们越聚越多,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一种钦佩感在我们心头油然而生。也有一丝悲壮感从心底涌起,如易水河畔送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看着他已经走出一丈多远了,冰面结实如故,毛哥安然无恙,岸上的伙伴便按耐不住,一个接一个分散着战战兢兢地踏了上去,一步一步往前挨。女同学自然没有那个胆量,眼里全是羡慕和钦佩。突然,冰面上一声脆响,所有人都一激灵,有人发出惊慌失措的声音。定睛一看,却是岸上有人恶作剧,扔了一个石子。一场虚惊,冰面上人回头骂一声,继续前行。毛哥已走出三丈有余,登“岛”胜利在望。就在这时,冰上真真切切响起一丝开裂声!所有人的脚都停了下来,纷纷回撤。毛哥意犹未尽,不忍功败垂成。但大家都关切地喊他回转,他只好最后一个踏上塘埂。
  暮色里,传来大人的打骂声和孩子的哭叫,是哪个长嘴伙伴说漏了嘴。多半时候哭叫的是毛哥……

看图书
  那时候,我们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晚会,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听单田芳刘兰芳说评书,再就是晚上跑几山几洼看一场露天电影。课外让我们如饥似渴的是看图书。
  所谓“图书”,又称小人书,是我们约定俗成的称呼。严格意义上应该称连环画。由图片订册成书,课本一半大小。图片分手工绘画和电影照片两种。一页页纸正反两面,图文满满当当,上面是画,下面是图画的解说文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称曰图书,甚为贴切! 图书多为黑白的,后期也有彩色的,透着精美华贵,更令我们垂涎三尺。
  小街道上店里有图书出租。可我们一年到头袋里难得有几个小钢镚。就是有几个,也要先买一把瓜子,一个芝麻饼子安抚没有油水的肚子,再才挤出几毛钱买一本图书。物质食量比精神食粮更重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租不起买不起,便只能互通有无,互相借着翻看,资然共享。如果有哪个同学新买了一本图书,自然被围观,传过来递过去,虽然细心呵护,终不堪众人“宠爱”,变成了翻毛鸡!可她在我们眼里依旧是光彩照人,夺人心魄,和心里暗恋的女同学一样让我们心神不宁。
  我们最喜欢战争和反特类图书。图书在哪个手里,便被一大班人抢着预约。下课铃响了,恨不得厕所都不去,坐在座位上翻看。肚子涨了实在憋不住,蹲在茅坑上翻着图书,鼻子里没有了臭气熏天,忽略了苍蝇飞舞。听到上课铃声,拎起裤子就跑,都忘记了擦屁股。
  坐在教室里,心思还在图书上。脑海里浮现的是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及公安员与暗藏的敌特斗智斗勇的画面。敌人的火力太猛烈了,爆破的战士冲上去没有?特务已经混进游行队伍中,公安员赶快上去抓捕啊!真是心急如焚!讲台上老师讲课无论多么精彩,都无法让我们平静下来,于是偷偷把图书从袋里掏出来,放到位屉里或者直接放到桌面,把课本立起来遮挡住。老师背着我们在黑板上板书,我们立刻翻看几页,老师转过身,我们也抬起头来,装作一本正经地听课,不时点头,和着同学们“嗯嗯”,显得津津有味,实则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下课铃响了,图书也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心里担忧也解除了。敌人的火力点被英勇的战士炸掉了,特务被公安员抓着了。心情愉悦地还书,言而有信。有约在先: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搞坏,小心脑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也有马失前蹄翻船落水被老师逮个正着。于是被罚站遭训斥遭没收图书。丢人现眼是小,因不知“后事如何”而让人心绪难平。图书是借来的,不能在此断了供应链,后面几十个同学在眼巴巴地等着看呢。只好厚着脸皮找老师讨要。鼓着勇气蹑手蹑脚走到老师宿舍门口,往里一看,心凉了半截!只好识趣地退回来,原来老师正津津有味地翻看着那本图书!他也和我们一样,业余生活枯燥无味。
  物理老师不修边幅少年老成,满嘴络腮胡子,有同学奉上雅号“大胡子张全宝”。他恃才傲物,上课从不带书本(我私下称他戴望舒)。踏着上课铃声,他一摇三摆地进教室。手里拿几支粉笔或腋下夹个木粉笔盒。同学们起立喊“老师好!”,他目不斜视,不知是对着屋顶还是窗子点一下头,算是对同学们还礼了。但是他的课讲得好,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时不时夹个冷笑话,让人忍俊不禁,教室里笑翻天。别看他大大咧咧,实则粗中有细。教室里蚊子几只公的几只母的,他清清楚楚;哪只苍蝇婚内出轨都瞒不了他的法眼。一天上课,他在黑板上画了半天电路图,一转身半截粉笔头从他手里飞出,画了一道精美的直线,正中坐中间左侧一位男同学的鼻尖,同时响起他的声音:“不用刀不用枪,解放石家庄!”话音刚落,那个同学桌子下一声响,躺在地上的正是图书《解放石家庄》!同学们目瞪口呆……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李观飞,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小说散文见于报刊和微平台,偶有文字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