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凝气滞证
一、中医对应病名(或范畴) 胃脘痛。 二、临床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常用中成药及用药指导 1 寒凝气滞证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多由受寒引起,胃脘疼痛较重,怕冷喜暖,得暖痛减,喜热饮。 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滴丸,良附丸等。 用药指导 该证型多见于胃炎初期,受凉或进食寒凉食物后发作。若恶心、呕吐、腹泻伴有轻度发热,宜用藿香正气滴丸;滴丸剂不含乙醇,无刺激味道,口感较好,服用藿香正气滴丸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疼痛较重受寒明显时,可选用良附丸;若有口舌干燥或高血压,不宜用良附丸。 2 饮食积滞证 主要临床表现 多由饮食不节引起,胃脘胀痛,易呕吐,可伴吐物酸腐吐后痛减,大便不畅。 常用中成药 保和丸,四磨汤口服液,健儿消食口服液等。 用药指导 该证型多见于暴饮暴食后。若口臭明显,大便酸臭者,宜选用保和丸;汗多,手足心热,宜选用健儿消食口服液;腹胀,哭闹不安,大便干者,宜用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含有槟榔,不宜长期服用。 3 湿热中阻证 主要临床表现 多急性发作,脘腹胀痛,拒按,食欲差,可见心烦口渴大便不畅。 常用中成药 枫蓼肠胃康颗粒,枳实导滞丸等。 用药指导 本证型多见于急性胃炎。枫蓼肠胃康颗粒不宜与滋补类中成药同用,若胃功能不良,伴泄泻者不宜单独应用;腹痛明显,伴大便干燥者,可服用实导滞丸,慢性胃炎、胃功能不良者实导滞丸不宜长期服用。 4 肝胃不和证 主要临床表现 胃脘胀痛,打嗝嗳气,易烦躁,时有恶心呕吐,食欲差。 常用中成药 胃康胶囊,胃苏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 用药指导 该证型常与情志有关,紧张劳累、急躁时多加重,服药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胃康胶囊含有乳香、没药,胃弱者不宜多服;若伴有口干,手足心热者,胃苏颗粒不宜久服。 5 脾胃虚寒证 主要临床表现 胃脘痛反复发作,多为隐隐作痛,喜暖喜按,空腹疼痛多明显,面色无光泽,食欲差,大便不调。 常用中成药 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用药指导 该证型多见于慢性胃炎病史较长者。服药时用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不要吃生冷食物;如果出现胃部灼热,口干舌燥等表现,不宜服用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丸宜饭前服用,感冒发热患儿不宜用该药;附子理中丸含有附子,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感冒发热及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患儿慎用附子理中丸。 ![]()
来源书籍《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