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 月||文字之美——篆书

 文史艺苑 2022-03-22




文字之美

——篆书

文/周 月


中国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这是因为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总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随着时间的变迁,这种原始的“图画”,就演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再经过不断的简化就成了现在的文字。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

从药渣里面发现的甲骨文到铸在礼器乐器上的金文到因周宣王而得名的籀文再到秦朝“书同文”的小篆,是以“字形”为中心、以“规范”为趋势的。通过“简化”“统一”并举,到小篆基本定型,后续的字形变化,只是细节的调整再无系统的重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书同文”,对文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进一步简化、规范了文字,小篆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统一后的小篆,顺应了书写的需求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秦代小篆对书法的贡献在于线条的表现和文字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原劲古雅、沉稳端庄、结构均匀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更具有审美需求和实用的特征,对后来的隶、楷、行、草等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史、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人生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要读书就得先识字,不光要“认”还要“识”,识文断字。而习字本身也是做人重要的基本功。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源,不是凭空虚构的,每一笔每一划,都不能随便乱写;篆书是文字的根本,学了篆书,再学隶、楷、行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不但进步快而且越学越有兴味;小篆笔笔中锋,力透纸背,习字先习篆以筑其骨力,我想这是学书先由篆学起的根本原因吧。

万籁俱寂之夜正是挥毫泼墨最佳之时,满脑子浮现着红军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翻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战士个个笑逐颜开。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无数次的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的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词的大气磅礴,任我思绪飞扬、妙笔生花;我亦是篆,篆亦是我,时而游走快速如人之逢喜,时而行动缓慢如人之含愁;时而运笔迅捷似鸾舞蛇惊,潜龙出海,时而提笔沉稳如千金在手、逆水行舟,整幅作品从创作、完成、盖章,全神贯注,一气呵成。骨力为字的精气神,犹如人体之美,胖不臃肿、瘦不露骨;肉须裹筋,筋须藏肉便是极好的。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抛开篆书具备了作为书法艺术的诸多元素,例如:丰富多变的结构、快慢徐急的节奏、千变万化的线条、枯浓淡涩的墨法加上精湛的笔法,面貌好似排山倒海、气势如虹或是小桥流水、淡雅似菊不提;仅研墨即是收摄身心、定静训练的过程,待翰墨生香,展开宣纸,提笔下去,临习时认真专注,可去浮躁,涵养心性,习篆过程便有了更多的享受和欢喜。这种感染力会让我们产生心灵的震撼,感叹老祖宗智慧的同时不得不对文字油然而生敬畏,使我们去更深探讨书法的审美本质,去思考书法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

周月,女,汉族,197838日出生,山西省北岳文化研究协会、北岳书画院副秘书长,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散文作品《生命中有你》《扶贫路上》《婆婆也是妈》《乐善好施的父亲》《红枣情》《一件幸福的事》《生活中的一缕光》《女人请优雅的活着》等发表于《赤峰星河》《青年文学家》《山西市场导报》《生活潮》《岚漪文苑》《清涟》等国家、省、市、级刊物。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五寨师范颂——郭世民

张存平||用文字重现岁月的容颜

张六金||德艺双馨  后世景仰——从徐继畬书法八条屏说开去

王树森||翰墨丹青凝初心 ——序·史载彥先生书法作品集

郑志东||书法大手笔程大凝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