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眉深浅入时无

 llljjgg 2022-03-22

朱庆余,名可久,字庆余。他曾中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全唐诗》收他的诗歌二卷,可见是一位有点名气的诗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唯《闺意献张水部》一诗流传最广,多为各种选本所选。诗云: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看来,这确是一首精彩的闺意诗。全诗写的是新嫁娘准备拜见公婆的情况,虽只是一个片断,但新嫁娘的心态口吻,写得入微入里十分生动。首句写昨夜成婚,洞房中红烛彻夜长明。次句写清早准备拜见公婆。古时女子出嫁,新妇要祭祖宗、拜公婆,才算成婚,定了名分。这里作者未全面写新嫁娘如何穿戴打扮,而是撷取了“画眉问夫”这个有代表性的情节,概括她的着意梳妆打扮。这就要到堂前去拜见公婆了,她未免有些紧张,担心自己的打扮是否合乎时髦的式样,是否能讨得公婆的欢心,于是才低声询问丈夫。这一“低声”活画出了新娘的羞涩神态。这个情节,看似平常,却写得细腻含蓄,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意味隽永,写尽了闺中生活的旖旎风光。

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为闺意诗看,也应该说是一首上乘之作。问题是,如诗的标题所示,作者为何要呈现给张水部呢?这与唐代社会所特有的考进士的举子要“行卷”的风尚有关。所谓“行卷”,就是应考的举子把自己的诗文写成卷轴,在考前呈现给政界显要和文坛名宿,以求博得他们的揄扬,来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

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水部即张籍,因他做过水部员外郎(水部是属于工部的一个司,主管有关水道的政令,员外郎是司的副长官),所以称张水部。同时张籍又是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曾积极参加了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对他的诗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张籍长于朱庆余,又是著名诗人,所以朱庆余才向他“行卷”。《全唐诗话》卷三记载了这一情况:“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择留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众名,皆善录讽詠,遂登科。庆余作《闺意》一篇以献,曰:昨夜洞房停红烛……籍酬之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这一记载说明朱庆余曾向张籍“行卷”,得到了他的“推赞”,才进士及第。而献这首诗《闺意》诗,如标题所示,是在临近考试时的又一次献诗。可见,虽张籍对朱庆余已颇为赏识了,但在临近考试时他尚不放心,仍要献诗问一问张籍的意见。但这首诗却含蓄地用了比体。借闺中事隐喻考试,自比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主考官比做舅姑。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自然。在封建社会中,举子应试和少女出嫁,确有某些类似处,这都是终身大事,举子能否得到主考的赏识和新娘能否得到公婆的欢心,都是至关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这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举子们忧虑不安和满怀期望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一比喻写法,不但在艺术上巧妙有趣,在思想上也颇有发人深思之处。

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的《酬朱庆余》诗同样用了比体,把朱庆余比作一个采菱的姑娘,赞扬她容貌美丽,歌喉动听,然暗示朱庆余不必为考试担忧。朱庆余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故比为越女。“镜”指镜湖,在越州境内;“出镜心”就是出现在镜湖中心的意思。这样描绘,是为了表现越女的美,会令人想到越女宛如出水芙蓉一般。这位越女本以 “自知明艳”,却仍要暗自思忖,心怀疑虑,生怕得不到赏识。这是回应原诗的“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但言外之意,等于说既“自知明艳”,担心是否“入时”,实在是多余了。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明确赞扬她的菱歌动听,一曲可值万金,本来时人珍视的齐纨(山东产的丝绸),现在也不足以相酬了,唐代歌女演奏毕,宾客往往以绫绢之类相酬,谓之“缠头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自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后两句赞扬越女的菱歌,也就是赞扬朱庆余诗歌的不同凡响。这样,就可解除朱庆余在原诗中所表露的疑虑和担心,鼓舞了他去参加进士考试。

从张籍的酬诗中,我们既可看到他运用比喻手法的巧妙,也可窥见他奖掖后进的美好心灵。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两首诗,特别是朱庆余的一首,一直为人们称赞,而他们之间的这段故事,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