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荐书:《你经历了什么?》关于橡子和橡树的对话

 悦读读书 2022-03-22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呢?

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和儿童心理学家佩里合作新书《你经历了什么?》,副题——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回到问题之初,寻找解决之道,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正如奥普拉所说: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橡树,就必须回到它还是橡子的时候。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和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连接。
人是他过往经历的总和,同时也是过去所有人类经历的总和。
在生命诞生之初,我们和父母连接最多,在成长的最初阶段,和身边亲属、伙伴、同学、师长接触很多。
在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你的脑干、间脑、边缘系统和皮质层在尝试建立一种适应当前情景的反应系统。
举例来说,儿童哭闹、母亲拥抱,安全感得到满足,大脑皮质层会得出世界是美好的,亲人是可依赖的,母亲是爱你的;路面结冰,孩子摔倒了,妈妈鼓励孩子站起来,小朋友感受到的是解决问题的压力,成功了,会提高应对困难的信心和面对压力的阈值。
但如果儿童哭闹,母亲不出现,或者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再或者打孩子,会让儿童认为没有得到关注,不被爱,对外界非常敏感,在之后的人生中,会出现寻找其他替代品,包括毒品酗酒滥交等获得满足感。


酗酒、暴饮暴食,破坏稳定关系,甚至是故意制造麻烦期待被惩罚,都是ta不习惯于当前境况,试图回到童年熟悉的场景,确认自己安全。
所以与其问对方,你怎么了?不如问,你经历了什么?
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单亲妈妈因为滥用药物,孩子被带到儿童保护中心。等到妈妈治疗差不多了,她来看孩子,不停的给孩子糖果,工作人员试图阻止她。佩里医生建议,把糖果换成无蔗糖的,因为那个妈妈小时候被遗弃,糖果是她小时候唯一的慰藉,也是她仅有的表达爱的方式。
你看,对于我们不大能理解的行为,如果脱离平常的评价体系,回到问题之初,也许就能得到答案。


正确的理解面对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要疗愈童年创伤,方式有很多种。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药物只是控制问题不扩大的方式,关键还在于培育关系上。

走出去,加入团体,花时间和那些不同于你的人相处,建立真正的、有意义的关系,这样你就能理解这个世界,感受到爱和尊重,建立正反馈机制。

比如对一个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来说,要求她带好孩子,上班,收拾家,还得自己疗愈自己,这太难了。传统社会里,每个孩子有四到六个长辈从不同侧面给以指导和抚育,现在要求一个新手妈妈全权负责,她很难不抑郁,而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为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将孩子放到大家庭环境中成长,妈妈有正常的社交圈,每个人都被尊重,这样的关系,可能会减少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创伤和逆境有时也是一种礼物,它让我们适应外界变化,提高抗压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活在当下,你既是过去的结果,也孕育着未来。充分理解这一点,让橡子冲破坚硬的壳,长成历经风雨的大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