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入出有致 2022-03-22

韦树成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旨在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优势,提出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校企协 同育人的新型路径。 当前深度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 的主要方向,如何有效地发挥协同育人机制效 能,提高产教融合深度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造的重点关 心问题。

协同育人的优势

“学校”和“企业”是协同育人的两个主体,高校拥 有人力资源和研究优势,企业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协同 育人就是将这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 首先,协同育人可以解决企业的需求。企业能够积极 与高等职业学校进行长远的合作,打造协同育人的平台, 利用高等职业学校人力培养的优势,享有优先用人的权 利,为储备人才提供便利。 其次,协同育人模式能实现学生与企业共赢的局面。 学生在企业跟岗实习的过程中,既是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过 程,也是对产业、行业、企业认识的过程,加深其对职业 教育的理解,为毕业时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通过协同育人的模式,企业可帮助高校制定符 合生产一线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接触更加前沿的知识和技 能,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的接触社会,适应企业生产模式, 接纳企业文化。企业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后,可以 节约人力招聘、人力培训、人力成本所形成的沉默成本。 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产业、行 业、企业的需求,还能进一步的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和社 会化,实现双赢的局面。

当前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模式相对落后 现在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企业要想实现长 远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因此,对 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很多职业院校不了解市场 的需求,仍然采用适应性较低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一方面,很多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发展并 不对应,在毕业之后都需要在企业中进行二次学习。另一 方面,企业在发展中往往无法得到职业院校的有效支持。 这些对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 才培养质量较低。

(三)保障机制缺乏保证 很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双方暂 时的共同利益诉求,或者是之前具有一定的业务关系,这 些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 校企合作有名无实甚至是中断,很难真正地建立长效的校 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的新型路径

(一)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适应产业、行业、企业及 专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学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 挥国内龙头企业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校企签订 协同育人协议,共同建设专业,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解 决人才培养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困境。针对产业、行业、企 业及专业的特点,搭建“三链”协同育人平台、明确人才 能力培养要素、实施“2+N”协同育人模式、对接产业、 行业及企业,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等具体措施,旨在贴近产 业、汇聚资源、共建共管,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及综合职 业素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公选课 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在实施“2+N”模式时, 学校结合人才能力培养要素及对应的岗位需求,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 则,通过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三个层次将人才 培养目标落实到专业课程体系上。同时,以企业需要为向 导,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公选课。由企业资深技术开发人员 对开发项目进行分解及解读,让学生认识项目开发的基础 流程。同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企业资深研发人 员的指导下,围绕项目开发各个环节自主探索、沟通交 流、协作学习,并进行简单的操作。通过公选课,培养学 生的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完成对项目开 发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社会和市场上最前沿的技术 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文章图片1

图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能力培养

(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现行环境下,以企业及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我们应当 发挥企业人员、教师1+1>2的理念,以校企合作协调育人为 切入点,实现育训结合。通过开设项目开发公选课,使学 生对项目的开发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结合课堂教学,由企 业资深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利用寒暑假期间进入 企业进行实践项目教学,提前与现实环境接轨。通过项目 教学、促使学生所学的各门基础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与融 合,并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借助企业的资源巩固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锻 炼技术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也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人 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等职业能力,以项目教学拉动理论教 学,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 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促进项目教学比赛 通过项目开展,选取部分组织协调能力强、团队合作 意识好、技术能力强的学生组建参赛队伍参加各类比赛。 经过企业实践教学及项目开展,有利于学生团队具备一 定的项目开发能力。由企业开发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培 训,通过比赛交流,使学生学习掌握本领域、本专业的前 沿知识和理论动态以及实战项目经验和应变方法,即培养 与检验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达到企业 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实现校企双赢。

(五)鼓励学生带项目进企业 学校制定项目鼓励政策,鼓励学生找项目,费用可由 学校支付。通过实施学生带项目进企业的方式,提升学 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有项目的学生就业提高竞争 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 经过实践证明, 实施校企协同育人“2+N”育人模式,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企业缩减人力培 训的时间,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形成校企双赢的良好 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渝妍,何俊,王亚宁,等.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J]. 福建电脑,2021,37(2):37-41.

[2]王颐,冯爽爽,符湧.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 科技与创 新,2019(23):104-106.

[3]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 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20(1):1-13,24.

[4]邱秀荣,马永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7):154- 155.

[5]康丽. BIM技术需求分析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5):132-1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