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历二月十五是花神节,古人在这一天为什么有吃点心的习俗?原来这与武则天有关

 小话诗词 2022-03-22

花神节,也叫花朝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

百花糕是花神节的节日标配之一,那么,花神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呢?所以在说百花糕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花神节的来历和节日内涵。

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岁时八节”之一,花神节由来已久,因常常与中秋节并举,遂形成了“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较为固定的说法,以为良辰美景之意。

花神节的确立初衷就是经过一个万物凋零的冬季,百姓们都渴望在春暖花开、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时节赏花踏青,愉悦身心,同时感受蓬勃的生机,寄托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文人墨客借赏花之题发挥,通过神话传说创造了“花神节”这个百花的节日。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花朝节”便是人们祭祀百花女神,祈求人丁兴旺的日子。那么,这位百花女神是谁呢?关于百花女神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庶物异名疏》中说“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弟子,花姑亦花神”;《月令广义·岁令篇》中记载“女夷,主春夏和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而《花木录》中又说,女夷是魏夫人弟子,因她“善养花,号花姑,故春圃则祀花姑”。

以上说法的共同之处表明,在民间的传说中,花神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女夷,因善于种花养花而被尊为花神。

据考证,花神节起源于春秋时期,花神节习俗初步形成于晋代,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晋代周处的《风土记》记载:“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可见在晋代或更早就正式有了花神节)的称谓。

浙江地区的花神节,时间定在农历二月十五,游憩赏花是节日里的重要的习俗。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诗歌中也有“花朝”出现,例如南朝梁元帝的《春别应令诗》有云:“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可见此时花神节已开始流行。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往往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唐代之前的花神节,风俗多是郊游雅集、觥筹宴饮,文人墨客相邀踏青赏花、吟诗作赋,也有伤春怀旧之俗;宋代开始,花神节逐渐影响到民间,百姓参与其中的更多是赏花出游、种花栽树、挑菜扑蝶、燃灯祭神、拈香祈福等活动。

饮百花酒、蒸百花糕是花神节的必备项目。所以酿酒、饮酒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花神节的节日标配之一。

古人在花神节酿造的酒称为“百花酒”,所谓百花酒,顾名思义,就是酒用百花、百果、百谷酿制而成。

这正是农民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制作甘甜美酒的生活写照,那些花农、菜农、果农在品尝自己亲自酿制的美酒时,体会更多的是农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百花酒因其香醇甘冽而得到了“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的美誉。

关于百花糕的记载,多与武则天采集在花神节百花蒸糕的故事有关。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近臣。”

这种花糕兼具花瓣的芬芳和谷物的香味,味道极好。后来的桂花糕也是从武则天的“百花糕”中得到灵感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的。

清代光绪年间的《青浦县志》也记载了花神节的百花糕:“群卉遍系红彩,家食年糕可免腰疼,谓之撑腰糕。”

花神节烹饪的百花糕,色彩缤纷、芳香流溢,又营养丰富、精致可口,吃了还会强身健体、免除腰疼之苦。无怪乎上至宫廷、下至百姓,都对百花糕青睐有加。

除了花酒和花糕,花农在花神节还会熬制百花粥。与百花糕一样,百花粥也具有清新的香气和丰富的营养。又有百花酒助兴,恰逢佳节,是以古人们尽意欢度,乘兴而归。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寓意,与花相关的传说也都神奇而美丽,正因如此,当传统饮食融入了更多文化内涵,以花为食便广为流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