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九:淮南三叛、新城之战、孙綝之死)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251年

淮南三叛:就是不服姓司马的

从公元251年起,魏国淮南地区的部分军事将领因不满司马氏把持朝政,先后发起了三次针对司马氏的叛乱,史称淮南三叛。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司马懿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权人。原本在朝中身居要职、手握大权的曹氏宗亲逐渐被清除出局,皇帝曹芳成了司马懿控制下的傀儡。不过司马懿要掌控整个魏国,将势力渗透到与蜀汉和东吴对峙的军事前线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司马懿原先在关中地区与蜀军交战多年,已经有很稳固的权力根基;但魏国与吴国对峙的淮南地区,司马氏还未能完全掌控。所以才有了“淮南三叛”的发生。

淮南三叛的第一叛由王凌发起。此前王凌担任征东将军,手握淮南地区军政大权。他在淮南经营多年,且他的外甥令狐愚担任兖州刺史,在平阿(属扬州广陵郡)有屯兵。他们二人独掌淮南重任,这样的势力自然不会被司马懿轻视。所以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想笼络王凌,将他提拔为太尉。但王凌并未因此而支持司马懿掌权,他和外甥令狐愚计划废掉皇帝曹芳,拥立楚王曹彪当皇帝。王凌想借废立皇帝的机会除去司马懿的势力,从而把持朝政。

王凌于251年上书请求讨伐入侵的东吴军队,其实是打算借机起兵叛乱。但王凌还没起兵消息就泄露了。司马懿随即率军准备去镇压王凌。王凌知道自己无法对抗司马懿,就主动向他认罪了。在被押往洛阳的路上服毒自杀。

平定王凌的叛乱后不久,司马懿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柄,成为魏国新的掌权人。司马懿是魏明帝曹睿指定的辅政大臣,也是四朝元老。与司马懿相比,司马师掌权的合法性并不充足。所以朝中很多人并不想承认司马师的权位,甚至有一些人试图废黜司马师,让曹氏宗亲重新掌权。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就试图废黜司马师,计划让夏侯玄(曹爽的表亲)代替司马师担任大将军。计划泄露后,司马师立刻诛杀了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随后司马师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他先是废掉了张皇后(张缉的妹妹),然后让郭太后下诏废除了曹芳的帝位,将他封为齐王,改立东海王曹霖(魏文帝曹丕的儿子)之子曹髦为皇帝。经过这一轮调整后,司马师加强了对朝廷中枢的控制。

正是司马师的这一系列行动引发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当时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毋丘俭与夏侯玄、李丰关系较为密切。他们被司马师诛杀后,毋丘俭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他开始拉拢扬州刺史文钦。文钦原本很受到曹爽的器重,但曹爽被司马懿处死后,他一直害怕自己受到牵连。

毋丘俭和文钦于255年在寿春假借太后诏书的名义,历数司马师的罪过,起兵讨伐司马师。毋丘俭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东吴做人质,以此来请求东吴的外援,但东吴并没有响应他们的反叛行动。司马师知道后,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毋丘俭和文钦。司马师很快就打败了叛军,毋丘俭在逃亡路上被村民杀死,文钦逃入了东吴。在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后,司马师在许昌因病去世。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成为司马家族的权力代表。尽管司马氏平定了淮南地区的两次叛乱,但司马昭仍要想办法稳定淮南地区的局势。

“淮南三叛”中的最后一次叛乱由诸葛诞发起。之前诸葛诞曾跟随司马氏平定淮南地区的两次叛乱,他还被任命为负责淮南军政的镇东大将军。所以司马昭让诸葛诞专制淮南,希望依仗他稳定淮南局势。但诸葛诞和夏侯玄的关系非常紧密,夏侯玄因谋反被司马师诛杀让他十分不安。司马昭掌控朝政后,一直希望诸葛诞支持自己取代曹魏登基称帝。但诸葛诞明确表示了反对。所以司马昭决定将诸葛诞调离与东吴对峙的前线,让他到都城洛阳担任没有实权的司空一职。诸葛诞当然明白这是司马昭在逼他就范。

257年,诸葛诞决定起兵举事。诸葛诞向东吴请求了救援,东吴权臣孙綝得知后十分高兴,派遣东吴将领还有文凌一同率领大军去援诸葛诞。司马昭知道诸葛诞叛变后,挟持皇帝曹髦和郭太后一起前去平叛。司马昭先是击退了东吴的军队,又包围了诸葛诞所在的寿春城。258年寿春城被司马昭攻破,诸葛诞率领几名骑兵逃出了寿春,但最终仍被魏兵杀害。此后司马氏完全掌控了淮南地区的局势。

结论:司马氏废立皇帝、平定淮南三叛,意味着司马氏已经不仅掌握了朝廷中枢,而且也消灭了地方上最大的反对势力;司马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九:淮南三叛、新城之战、孙綝之死)

从魏晋嬗代的角度,全面审视"淮南三叛"问题的实质

公元253年

新城之战:三国规模最大的北伐

公元253年,东吴辅政大臣诸葛恪发动二十万大军北伐曹魏,但长期围攻合肥新城而不克,在撤退途中又被魏军追击,遭遇惨败。新城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北伐战争。

诸葛恪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兄长诸葛瑾的长子,富有才名,深得孙权重用。孙权临终前,任命其为太傅,担任幼帝孙亮的辅政大臣。诸葛恪掌权后,先后采取了几项改革措施,短时间内就整顿了吏治,稳定了政局,又在东兴大提击溃曹魏伐吴大军,声望达到顶点。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有些刚愎自用的诸葛恪更加自命不凡,想要建立盖世功勋,竟执意倾全国之力北伐曹魏。但这次诸葛恪就没那么好运了,曹魏见招拆招,让诸葛恪的每一步规划都没能起到预期效果,最终大败而归。

被曹魏拆掉的第一招是对青、徐二州“声东击西”。曹魏青州、徐州跟魏吴交界的淮南地区很近,一般淮南有战事,曹魏都会从青、徐二州调兵。诸葛恪为大规模进军淮南做准备,就先发水军从走海路进攻青、徐,意在牵制这两州的曹魏军队,使其不能增援淮南。但这一计策被曹魏掌权的司马师识破,当时航海技术并不高,海路进攻风险非常大,司马师据此判断,东吴只是声东击西,根本没有大规模进攻青、徐的可能,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调动青州和徐州的兵马。诸葛恪的策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水军最终也无功而返。

被曹魏拆掉的第二招是对新城“围城打援”。诸葛恪没有大规模攻打曹魏的淮南地盘,只是将全部大军用来围攻合肥的新城,他的如意算盘是曹魏必定发兵救援新城,到时候他以逸待劳,分兵攻打前来救援的魏军。但曹魏主帅司马孚一眼看穿,他受命率二十万大军抗击吴军,却在寿春停止不前。司马孚认为,诸葛恪围攻新城,就是为了招引魏军前去作战。如果不理睬他,而新城也攻不下来,吴军的士气就会大受影响,届时自行撤退,到时候再进攻岂非事半功倍?所以司马孚严禁手下出战,将士们几番请战,都被他喝止。

诸葛恪等不来救援的魏军,只好全力攻打新城。新城的曹魏守军只有四千人,主帅是牙门将张特。以四千对二十万,结果可想而知,眼看城池将破,张特心生一计。他派使者来到吴军营中,说新城肯定守不住了,我也无心再战。但按照魏国规定,被围攻时,如果超过一百天还没有援军赶到,虽然投降,家属也不会被治罪。而现在吴军已经围城九十多天了,就不要再打了,等过了百日,我就率众来降。为增加可信度,张特还让使者把自己的印信押在吴军大营。诸葛恪信以为真,为表大度,不仅没要张特的印信,还下令停止了进攻。而张特却趁着吴军停止进攻的间隙,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用这些材料修补了城池的缺口,然后对吴军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诸葛恪大怒,下令加紧攻城,但因为城池已经加固,一时半会儿无法攻破。而此时天气非常炎热,吴军已经疲惫不堪,还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很多人都病倒了。

如司马孚所料,吴军士气低落,很多人都不想再打了,纷纷向诸葛恪进言请求撤兵。诸葛恪起初抹不开面子,训斥了要求撤兵的将领。但他终究找不到破解当前局面的方法,最后不得不撤。受伤生病的士卒相互搀扶着败退,司马孚命扬州刺史文钦率军追击,吴军折损上万人。

此战之后,诸葛恪个人声望遭遇严重滑坡,政敌孙峻趁机与小皇帝孙亮连手,在朝堂中设下埋伏,将其杀害。威名卓著的一代权臣诸葛恪就此陨落,东吴开始进入孙峻、孙綝兄弟专权的时代。

结论:因为此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战争,曹魏的应对可圈可点。而曹魏此时掌权的是司马家的第二代司马师。靠此战的声望,司马师专权的政治形势稳定下来,司马家又朝着篡魏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九:淮南三叛、新城之战、孙綝之死)

公元258年

孙綝之死:权臣末路

公元258年,东吴皇帝孙休在亲信左将军张布和老将丁奉的协助下,铲除专权的丞相孙,结束了自孙权去世后东吴朝政一直被权臣把控的时代。

其实此时的孙休刚登基几个月,而把他扶上皇位的正是孙綝。那么,孙休为什么急于把扶自己上位的功臣处死呢?

原来,孙权刚去世时,继承皇位的是孙休的弟弟孙亮,但因为孙亮年纪幼小,大权先后落在了宗室孙峻、孙綝兄弟手中。后来孙亮长大,不愿大权旁落,打算反抗孙綝,但办事过于张扬。孙亮挑选了3000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天在皇苑里操练,以备铲除孙綝之用。这让到孙綝时刻提高警惕,稍微听到点风声,就抢先下手,进宫将孙亮控制起来,进而将其废黜。

孙綝决定立孙休为新皇帝。但孙休一登上皇位,就开始惶惶不安。孙休觉得,孙綝能废黜孙亮,自然也可以废黜自己,所以孙休从登基之日起,就在找机会铲除孙綝。但孙休并没那么着急,因为他吸取了弟弟孙亮的教训。孙亮就因为反抗孙綝的方式太过激烈,才被废黜的。所以孙休从长远考虑,打算先笼络孙綝,使其放松警惕。为此,孙休封孙綝为丞相、大将军、荆州牧,军政一手抓,还把持宫廷卫戍权。不仅如此,孙休还将孙綝的四个兄弟全部封侯,并把禁军部队全交给他们。孙休也表现得对孙綝特别信赖,时常往来通信不说,凡是孙綝决定的事,孙休一概不予过问全部照准,有人告发孙綝有不臣之心,孙休不但不追究孙綝的问题,还把告发的人处死。

孙休的行为果然麻痹了到孙綝,他自以为新皇帝对自己完全信赖,便开始全无戒备。但问题是,孙休对孙綝的信赖毕竟是装出来的,稍有不慎,真实想法就露出来了。某日孙綝得了几坛美酒,想着皇帝对自己不错,就想把酒送给皇上。但孙休时刻担心孙綝害了自己,害怕酒中有毒,就借口说皇帝不收任何官员的礼,所以也不能收孙綝的酒。此事让孙綝恍然大悟,原来孙休对自己的信任都是假的。

“伤心”的孙綝酒醉后跟左将军张布抱怨说,当初我废孙亮的时候,大家都劝我自己做皇帝。我认为当今陛下贤明才迎立他做天子,没有我,他能做成皇帝吗?现在我送礼物他都不要,明显是对我不放心,看来我要对他动手了啊!

但孙綝抱怨的对象错了,张布正是孙休最信赖的人。他把孙綝的话原封不动转给孙休,孙休倒吸口凉气:没法从长计议了,应该趁着孙綝疑心刚起,还未有所准备,先下手为强。

孙休找来张布和老将丁奉,让他们在腊月祭祀这天设下埋伏,然后邀请孙綝入宫赴宴,趁机将其杀死。孙綝虽然起了戒心,但想到孙休一向对自己亲厚,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动手,就答允前去赴宴,只是为防万一,提前交代家人,让他们在自己府里放火,他好以此为借口提前离席。但当孙綝真的借口家中着火要提前离开时,孙休却不放他走,而是命埋伏好的亲兵将孙綝捆绑起来。孙綝这才知道大事不妙,求孙休留其性命,贬官流放甚至降为奴隶都能接受,但孙休不想留下后患,迅速将其斩首,然后灭了三族。

铲除孙綝后,孙休才正式行驶皇帝大权。这也是自从孙权去世后,继任皇帝第一次摆脱权臣控制,东吴的政局也终于回归正常轨道。

结论:从孙权晚年开始,孙氏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孙休铲除孙綝只是诸多政争的一个缩影,东吴国力因此大受影响,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走向了下坡路。

中国古代史(三国)(十九:淮南三叛、新城之战、孙綝之死)

当夜,孙峻梦见被诸葛恪的冤魂以剑击中,惊惧发病而死,后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