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启,他是明朝三大家之一,一首送别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将大明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qiangk4kzk8us4 2022-03-22

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风流人物层出不穷,文人骚客更是数不胜数,纵观古今,诗词文化是我们中国渊源流传下来,中小学生必学必背,甚至胎教都用诗词来启蒙。可见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古诗最早出现在先秦,唐代是他的鼎盛时期。中国古词开始于隋唐,在宋代广为流行。其实中国古诗古词最早还是来自于民间顺口溜、民间小调,后来逐渐发展成文学作品,是一种比较接地气的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古诗古词也仍旧深受普通大众青睐和喜爱。

这是因为诗词表达的情感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拿送别诗来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明朝三大家之一——高启的一首送别诗了,将大明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他又是如何做到仅凭一首送别诗,却将朝代盛况展现出来的呢?

出生优渥,少有文才

高启,出生于元朝末年的一个大户人家,家世显赫,但是高启出生时,家道已经开始中落。虽然如此,但高启依然家境殷实,因此幼年的时候,高启也算是衣食无忧。高启很小的时候便因自己的家世显赫而自豪,作为北齐开国皇帝的后裔,这样的家世使他热血沸腾、豪气满怀。

因此,在高启少年时候充满豪情壮志,仰慕先人以及侠客义士,想要以身献国,拥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那时的高启,怎么会知道“悲”为何物?他放任自己的侠客报负,不喜欢读书也不好好读书,一心想着坐在马背上背着剑,报效国家的鸿途伟愿。

那时的高启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但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还未等高启成年,父母接踵死亡,家道中落,物是人非,高启从一个翩翩公子沦为一个落魄少年。正是因此,高启才开始勤奋苦读,表现出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极高天赋。

考取功名 初入官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占据吴国开始称王,驻守吴中的饶介,听说高启很有才华,所以多次派人邀请,作上宾招待,好酒好菜伺候着,把高启招为幕僚,高启好友如杨基、 徐贲皆被招募成为僚属。

高启热爱功名,想进入仕途,正好又有人赏识,高启自然很高兴的就答应入帐。但是几年后,高启就厌恶官场,找了个理由离开,去了青丘隐居,张士诚多次招揽,都被高启拒绝了。当时张士诚的势力并未衰弱,满怀政治热情的高启,不愿再被张士诚所用,这个举动很让人惊讶。

后世学者称,季迪策其必败,坚不往。这似乎指出了高启不愿臣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他预料到张士诚一定会失败,所以才会如此坚决的拒绝,但张士诚的失败,与高启的鸿愿并不冲突,所以,这个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

江山易主 再入仕途

朱明王朝的建立,给了高启第二次入朝为官的机会。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旨撰修《元史》,尤其精通历史的高启被人引荐,入朝撰写,因此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收到新的朝代的重用,高启自然也很高兴,觉得是人生的大喜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心里更是规划着美好的未来,还因此写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中说:“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来高启的喜悦之情。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次的入朝为官,才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

新的朝代刚刚建立,朱元璋对前朝的官员一个一个的消除,迫害,使其不留余孽。就在这种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官位有了空余,高启被朱元璋连升几级,甚至位居高官。高启也是个聪明人,一看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对他下手了。

于是在朱元璋下旨封他为户部侍郎的时候,高启以不能理天下人的财为理由,诚恳辞退,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也没强留,还赏了白金,准了他的辞退。正是这次忤逆抗旨,让朱元璋怀恨在心,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隐居自保 仍遭横祸

高启辞退后,隐居在青丘。需要思考的是,高启的这次隐居,不同于之前的隐居,之前是高启政治抱负未减,只是时局不适合他大展拳脚。这次隐居,高启的政治抱负已经减退,而且当场忤逆朱元璋,确实不是明智之举,这让朱元璋对他产生了猜忌、怀疑。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宅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为府宅旧基是张士诚旧址,所以让奸逆之臣钻了空子,有人诬告魏观谋反,朱元璋下旨诛杀魏观。这还不算完,朱元璋在魏观的家里发现了高启的影子,高启在一篇《郡治上梁文》中用了“龙蹯虎踞”之地。

这四个字犯了朱元璋的大忌,“龙蹯虎踞”之地是指皇上居住的地方,你高启用这个词来形容张士诚居住过的地方,是什么意思,这是谋逆是大不敬,该杀该杀!朱元璋为此龙颜大怒,下旨腰斩高启,朱元璋亲自监斩,可见朱元璋对他早起杀心,这也符合朱元璋睚眦必报的性格。即使是这样,高启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还在激昂做诗,可以说是慷慨赴死,毫不畏惧。

结语

笔者说高启的一生是明代文人的缩影,一个大写的悲剧!历史上诗人仕途坎坷,最后不得赏识的很多:仕途顺畅,最后惨遭横祸,死在君主刀下的也很多:但像高启这样,仕途坎坷,碌碌无为不得志,终于得到赏识,却不知是为他生命的结束书写了序章,最后惨死。

惨死但还不出名,人也不出名,诗也鲜为人知。所以啊,人要活在当下,没必要像高启一样,算好自己的每一步,但还是没算出来自己的结局。命运我们只能把握住能把握住的,剩下的就交给运气,交给时间,交给命运,越努力越幸运,尽人事听天命。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细说明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