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实事儿

 皮皮中尉 2022-03-22

本文导读:

人生就像给自己盖一座房子,是打算速生速死盖成空中楼阁,还是从挖地基开始做实事儿盖一座城堡,需要每个人思考。


由于年龄阅历的缘故,一个人即便读的是同一本书,感想也会不同。比如我读《三国演义》,少年时心仪的是长坂坡前逞英豪的常山赵子龙,青年时则钟情于“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如今偏爱的,却是那位被死诸葛吓得屁滚尿流的活仲达,司马懿。


这也不难理解。少年时期血气方刚,自然向往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总认为天大地大任我驰骋。青年阶段经受了生活磨炼,总企望能拥有诸葛亮的大智慧大韬略,如此才能在考试竞争中独占鳌头。人到中年经的事儿多了些,才能体会到司马懿身上的不凡来。而司马懿的所谓不凡,依我看就是长期默默的积累成长,就是我们都不陌生的,“时间的玫瑰”。

相对27岁就被刘备“三顾茅庐”、迈向政治舞台的青年才俊诸葛亮,司马懿的前半生算得上平淡如水。虽然出身温县大族、胸有宏图壮志,无奈当时曹操集团谋士如云,初涉江湖的他只能屈居郭嘉、荀彧这些大人物之后,直到“赤壁之战”后才进入了主公曹操的视野。

进入视野也只是有了献计献策的机会,人家听不听、听了干不干、干成了论功行赏算不算上你的份儿,还都在两可之间。难得的是司马懿从青年到中年一直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殚精竭虑为曹家天下操心,这才在曹操病故前的权力再分配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曹二代”曹丕成了魏文帝后,司马懿跻身权力中枢,但人家继续秉承“老实人”本分,时刻服从皇帝驱驰,指哪儿打哪儿,所以到“曹三代”曹叡继位面临诸葛亮北伐的巨大压力时,司马懿就成了少数几个可以信任依赖的老臣,都督曹魏帝国西部军务,和诸葛孔明缠斗多年,凭“拖字诀”挫败急于速胜的对手,熬得老对头诸葛亮油尽灯枯。

老实说,由于《三国演义》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司马懿的文韬武略是被大幅低估且丑化的。但只要读者细想一想,能凭借曹魏不到一半的军力(另一大半还得防着更强大的吴国)抵御蜀汉政权多年的凌厉攻势,本身就证明了司马懿的能力。至于“死诸葛吓跑活仲达”这些经典桥段都是文学虚构,无非是为了烘托“高质量人类”诸葛丞相的高大上而已。

读者一时忽略司马懿的能量尚可以理解,但当事人明显是看得清品得出的,所以曹叡死前出于对司马懿执掌军权的忌惮,安排了自家人曹爽加以钳制,不断架空老年司马懿。要说司马懿一辈子干得最冒险的事儿,就是曹奂时期的“高平陵之变”,老人家年届七十还敢发动宫廷政变族诛曹爽执掌大权,足以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依我看,司马懿走这一步险棋明显也是被曹爽逼的。因为老爷子看得很清楚,之所以先皇曹叡没动手,就是因为自己劳苦功高常年镇守西部前线,势力太大轻易动不得。一旦自己年迈失势自然死亡,家里那些司马A司马B乃至还在吃奶流口水的司马XYZ们都免不了挨刀受死,所以不得不先下手为强。“高平陵之变”后两年,虽然司马懿病故,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却先后独揽大权,并最终由第三代司马炎取代了曹魏政权。

纵观《三国演义》涉及的诸多历史人物,温吞水般的司马懿不但寿数高,还历经沉浮始终不倒,尤其做到终其一生都保持了高水准。这种稳步趋进节节高的人生轨迹,堪称那个战乱年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花开花月年年有,人过青春无少年。不单是《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乃至今时今日,风流人物成功人士如过江之鲫,但能像司马懿这般,该成长的时候就成长,该过渡的时候就过渡,该崛起的时候还能崛起,实在是少之又少。之所以能拥有这样一条趋势平缓、不断上扬的“利好曲线”,我认为关键之处在于,他一直都在坚持做实事儿。

啥是做实事儿?就像司马懿那样,人微言轻的时候扎扎实实躲在大人物身后学习,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能说到点子上,轮到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能当仁不让,轮到自己做出决策的时候能不糊涂不走眼,这就是做实事儿。这“做实事儿”说白了,主要在“实”,关键在“做”,司马懿就精准把握了这两个字的含义。

实,表现在着眼点,也就是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凡是重要实际的事情,凡是自己还没具备的本领,都是学习目标。比如正史《三国志》中就提到,他在当谋士时注重揣摩曹操的战略意图,懂得学习郭嘉等人的韬略思路,学到了真本领,才有自己切中时弊的献策博得重用。再比如他在汉中前线与诸葛亮对峙时,初期绝对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但人家就知道放低姿态学习对手,直到发现诸葛亮的最大弱点就是蜀汉国力太弱拖不起,所以才敢硬顶曹叡几次三番的催促和对手打消耗战,以空间换时间。

做,表现在执行力,也就是当事人的实际操作。只要认准的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不管承担多大风险和后果。比如他在被曹爽架空岌岌可危之际,就敢于舍下面子装成“老年痴呆”患者,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才让曹爽集团彻底放下警惕。又比如他在汉中前线惊闻上庸守将孟达企图叛变,就敢当机立断带着精锐骑兵星夜兼程六百里回到上庸除掉叛徒扫除威胁,这种雷厉风行动如脱兔的作风连诸葛亮本人都惊叹不已。

说到底,读书不是为了在朋友圈刷读过书的数量,而是为了给自己增添阅历智慧。那么看了司马懿的人生故事,我们就会明白,一旦你把握了“实”,就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一旦你学会了“做”,就具备了排除万难瞬间爆发的执行力。人有了这两样,无论从事哪一行,都能越干越好,铸就出自己的那条“利好曲线”来。

不过,大自然毕竟是公平的,在赋予人类智慧勇气情感这些优势元素之外,也把惰性冲动蒙昧一股脑给了人类,这就使得很多人容易轻信、受影响、被误导。还是回到《三国演义》,众所周知且广为流传的片段,都是“草船借箭”“空城计”“隆中对”,所以大家不约而同艳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智慧、纵横捭阖超凡卓绝的大气魄,反而忽视了那些本是人生基础世间常态的“小确幸”。

殊不知真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草船借箭”确实发生过,却是孙权的偶然之举,“空城计”也有,不过那是赵云的临场发挥,而“隆中对”根本没有发生过,不过“三分天下再问鼎中原”的说法却是出自青年鲁肃对孙策的献计,至于羽扇纶巾火烧赤壁的主角实际上则是周瑜。作者罗贯中把这么多人的事迹都加在诸葛亮一个人身上出彩,实在是出于文学创作人物塑造的考虑。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相信一个“神人”呢?因为出乎意料超出逻辑的“神迹”更容易使人心向往之,更容易让本就对生活失望的人增添力量。因为做不到,才愿意想象,因为离得远,才值得羡慕。这和我们周遭太多人企望一夜暴富财务自由,梦想成为明星变成印钞机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

生活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副牌,无非是牌面好坏而已。不过,即便拿到一手不怎么样的烂牌,我觉得我们也还有翻盘的机会,那就是像司马懿那样耗费几十年看清“实”,坚持“做”,直到因缘际会,水落石出。

人生就像给自己盖一座房子,是打算速生速死盖成空中楼阁,还是从挖地基开始做实事儿盖一座城堡,需要每个人思考。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