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故名中医胡希恕讲伤寒论,三言两语,直达本质,太精彩了

 东山威夷 2022-03-22
胡希恕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元老之一,毕生沉醉仲景之学,精通伤寒、金匮,临床妙用经方,近于出神入化,被誉为“经方学派的大师”。胡老将伤寒,常出妙语,直探本质。
下面是胡老讲解什么叫“中风”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讲解:太阳病,就是指上条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时又有发热汗出,这种汗出不是大汗出,为潮乎乎地出汗,汗并不太多,没有臭味。
不但恶寒而且恶风,恶风甚于恶寒。缓脉与紧脉相对,比如香烟,裹得很紧,握在手上界限分明,感觉很清楚,要是将烟丝倒出一点,按之不再饱满硬实,就像缓脉,脉缓即是因为出汗后,水分丧失一部分,下条所讲伤寒,因为一点儿汗也不出,所以脉紧。
太阳病中,“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的证候叫作中风。“中”就是用箭射中的意思,“中者中于内也”,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表邪所在的部位比伤寒要深,古人有句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皮肤疏松,所以病邪可以乘虚而入,向内侵入,到达肌肉这一层,后面要讲“桂枝本为解肌”,就不叫发表了。
中风证,病邪不在表皮这一层,而在肌肉这一层,“中”字的应用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关于“风邪”的说法现在就不恰当了。恶风是当然的,身上发热又有汗,一遇风是肯定要恶风的,以洗澡为例,洗过热水澡,汗出后,必然怕风,非披衣不可。由于恶风,古人说它是“风邪”,是拿一种现象当作本质,这是不对的,但是中风和伤寒的命名在辨证施治上有着重要意义。
有人说,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不用内经以经解经,不用五行生克,不用五运六气,不用脏腑经络,直言中医治病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不信中医的看了能信中医,迷信中医的看了能怀疑中医。

胡老先生密切结合临床讲解伤寒论,每发真知灼见,时有振聋发聩之感!在85岁高龄时,思维依然敏捷,颇有口才。讲伤寒论的篇章结构,气势高屋建瓴;而具体到每一条,甚至每一个字,又毫发毕现,细致入微。真的,太精彩了!

建议大家都看看胡老先生的精彩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两本书,必能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