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僧偏吟瘦县令

 晨曦深处 2022-03-23

唐诗学习之四十七

瘦僧偏吟瘦县令

    古诗中吟风弄月、思人怀远的诗比比皆是,赞叹廉吏的并不多。唐诗研习进入贾岛,发现了一首赞颂廉吏的诗,今特推出共赏。

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唐朝的开元盛世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唐后期的腐败也使人感到惋惜。最明显的代表就是元载,他高居相位,历任肃宗、代宗二朝共十六载,终被唐代宗以“接受贿赂,私自卖官”罪名处死。在这种环境下,明府却为官清廉,这当然引起贾岛对其充满敬意。这首诗即就是写给离任的邹明府去游历灵武时的送别诗。

送行诗,大多先写送别环境,以此烘托主宾感情,再写如何如何依依不舍。但贾岛的诗,上去就先推出邹县令的廉洁形象。首联先交代邹明府在西畿县任职三年,没有直接说他如何如何廉洁,却从他的马,三年都没有长肥,马尚如此,人就不用说了吧。由此可以联想到同是县令的东汉时苗。时苗去寿春上任时带了一头牛,卸任时把牛犊留在了寿春,他觉得牛犊吃得是寿春的草,喝得是寿春的水,自然归寿春所有。明代龚诩曾有诗赞曰,“去官留犊记当年,争道沽廉未足贤。自已不能嫌胜已,几人归去泛空船“。

颔联写人,马不肥,人亦瘦,为了还债,只好把宝佩剑卖了。宋代赵鼎有诗,“折腰为米岂所愿,卖剑买牛端可贤”。这里不愿折腰为米是一致的,但赵鼎说的卖剑为了买牛,还可以种田养家,而邹县令却是为了还债,令人唏嘘。龚诩说的“几人归去泛空船”,邹县令倒是拉了满满一车,但那不是民脂民膏,那是他日夜攻读的书。至此,一位廉官的形象已经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的后半部分是贾岛对友人别后行程的设想,

邹县令简衣素装,寒风中艰难地行走在山道上,鹅毛大雪很快就盖住了他走过的印记。晚上住在简陋的客栈,寒风吹进直透睡衣。到了灵武,报晓的号角声迎来新的一天,但客店的门还没有打开,外面冷清清的。

在后面的设想中依然是围绕廉洁展开的。从颈联看出邹县令的行走是单车简行,没有前呼后拥的保驾,也没有热情洋溢的边界迎送。尾联展示的那个清净安宁的环境,或许正是邹县令自己向往的地方。

贾岛就是贾岛,没有辜负“推敲”的美名,诗中的“与”、“归”、“藏”、“透”几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读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感

细雨流枝翠,春风催草肥。

悬鱼三尺敬,留犊只身归。

残雪飞棉絮,彤云叠彩衣。

角声知客至,晓起敞心扉。

悠雲作于北海拾贝斋

2022/03/21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