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军入关,一共才不过几十万人吧,汉人到底是败在哪方面?是懦弱吗?

 老友mk09qda3vs 2022-03-23

清军入关时候虽然没有明确的人口记录,但是丛一片石大战的参战人数可以反推出人口数量。

首先,清军入关几乎动员了全部的壮丁,只有汉军的四分之一的壮丁留守,剩下的壮丁全部出征。第二,一片石大战清军直接参战四万多人,总共动员八万多人,由此确定清军壮丁总数大约为十万人。根据丁口比一比五的潜规则,清朝当时总人口大概为50万左右。其中满洲壮丁约在五万至六万这一区间,反推为人口大概为25万左右。

当时明朝有多少人呢?虽然明朝人口上限给订到一亿人,但是在明末那时候,又是饥荒又是农民起义,还被满洲打出了财政危机,进而激化社会矛盾,所以肯定没这么多人,但是再怎么样也比满洲多的多。

《饥民图说》描绘的饥民全家自尽的惨状

其实当时清朝也没好到哪去,因为当时全球性降温,清朝和明朝都有粮食危机,但是清朝船小好调头,一方面解放国内汉人农奴,给与其公民身份,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派兵去明朝和朝鲜抢夺粮食,借此供养本国几十万张嘴。

但是问题在于,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抢掠粮食只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如果明朝缓过劲来,早晚会反攻倒算,所以清朝必须要灭亡明朝,最好能取而代之,或者是占领北方形成南北朝的局面。因为明清之间是结构性矛盾,因为辽东地区在地缘上向西牵制蒙古,向南威胁明朝,向东又牵制朝鲜,明朝不会允许辽东地区在另一个强权统治之下。

而且历史上也确实这样,清朝最后向西发展,构成了对明朝的战略包围

所以,明清之间必须是你死我活的较量,没有第三种结局。历史证明,这场较量最后是清朝胜出,那么明朝差在哪里?

虽然明末文武各官一堆水太凉头皮太痒的选手,但是也不缺乏忠臣良将,但是明朝为什么就完犊子了?这个问题宏观上有宏观上的解释,微观上也有微观上的解释,但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制度问题。

答案也很简单,清朝的制度比明朝更加高效。举个例子,如果明朝往边境调兵,先是皇帝首肯,然后内阁给兵部发文,然后兵部给各个部队发文,命令部队开到指定区域集结。然后接单命令的各支部队开始准备,并先在内部集结,之后才是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到指定区域集结。这还没完,集结之后再是开赴指定区域驻扎,等待下一步命令。这还不是全部操作,这当中涉及到的发放军饷、赏银、置装费的环节我都略过了。

而当时的清朝则不同,满洲大汗直接命令哪个旗主王爷带人去砍人就行了,根本没必要费这么多手续。而且带多少人都是有一定的规矩,从这些旗主王爷下面抽多少个佐领,每个佐领按三丁抽一或者是五丁抽一的比例抽人就行。所以如此对比,这种行政效率是明朝比不了的。

还有一点,就是明朝喝兵血的光荣传统。作为一个明军士兵,那真不是人,如果你是一个明朝士兵,你本就微薄的军饷会被各级长官层层拖欠、克扣,发到手里甚至一半都不到;作为一个明军士兵,你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田赋,还要被各级长官当奴隶使唤;作为一个明军士兵,你老婆还不能太漂亮,否则你就得去长官的床上找你老婆;作为一个明军士兵,你要是战死了你老婆孩子要么要饭要么饿死。所以在明朝当兵,那真是一个大写的惨字。

而当时清军士兵没这么悲催,虽然你可能没有军饷,但是长官不会克扣你的土地;而且你可以凭借军功分享战利品,获得平等分配的口粮。哪怕你是从明朝投降过来的,你也可以和满洲人一样的待遇,甚至凭借军功获得田产、奴仆甚至提升社会地位。而且满洲大汗会激发你的劳动积极性和组织认同感,对有本事的人会重用,创造价值的人也会不吝赏赐。而且满洲大汗还会给单身狗保媒拉纤,让你回家就能喝到热水,吃口热乎饭,还有个热炕头。

所以,大量的明军被清朝消灭,而投降的明军也因为获得了平等的待遇而认同满洲大汗并效忠。清军入关之前,至少消灭了四十万明军,这当中包括了明军几乎全部的精锐,明朝在松锦大战之后几乎是无兵可用,所以清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清军入关与其说是天意,不如说是清朝做了比较全面的准备。金一南将军曾经说过这样的观点,古今中外的大国都是通过军事建设而崛起,进而建设国家,建设社会。而清朝恰好就符合这一点,通过军事建设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最后稳固了政权并获得了明清战争的主动权。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