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机失事后,我们该如何进行心理帮助

 以字为马 2022-03-23

3月21日14时38分,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虽然搜救工作仍在持续,但人们对机上132人生还不抱太大希望。

灾难中的五类心理

突出其来的灾难事件会导致人们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多数人会因为空难出现应激反应。比如情绪上的恐慌、担心,认知上的思维混乱,记忆力下降。身体上疲惫不堪,睡眠不好。行为上易怒、和人产生冲突。

第二类,后果严重,但实际出现比例较低的心理状态是危机反应。如情绪崩溃,自杀、不想活。

第三类,像任何灾害事件一样,空难也会导致更多的精神障碍发生,最常见的是焦虑、抑郁、急性应急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四类,特定反应,跟灾难密切相关的反应,如因为亲人去世的哀伤;重要节日的哀伤等。

第五类,这里需要重点提醒的一点是,灾难带来的并不全是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它也会激发我们的积极心理力量。相信在这次空难中,我们除了悲伤、恐慌外,也能体会到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集体力量。

如何应对此次空难带来的挑战?结合全球灾难心理帮助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笔者个人的经验,有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增强凝聚力,提高心理韧性

在灾难事件中,群体的凝聚力与支持对受灾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本次空难后,社会各界在表达悲痛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援助,这些行为令人感动。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借着这个事件,表达种种不满。灾难当头,有负面的声音可以理解,但请大家不要过度陷入消极思维中,少些指责,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努力,渡过这次灾难。 

心理韧性是人能从灾难中复原的最宝贵资源。它指人如何在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重大压力源下进行良好适应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支持、积极的思维都有利提高韧性。建议大家多着眼于提高韧性的要素(参看央视频笔者的心理韧性讲座)。

2. 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

空难发生后,当事人亲属受到的心理冲击最大,需要提供系统的心理关爱,这通常也是全社会心理帮助的焦点。

但灾难事件影响的人群远不只这些,他们的朋友、来往较密的同事、儿童、救援人员也都可能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在提供心理援助时,我们要以空难事件和当事人为圆心,层层摸排哪些人群受影响,受损程度如何?是否有明显的负面心理表现?有哪些风险因素或保护因素?

摸排之后,再分群体进行针对性帮助,能取得更好效果。

3. 谨记心理急救五原则

人们在灾难事件发生后的短期时间内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属于急性期反应。此时可以采用心理急救方法进行帮助。

如果需要在第一时间为身边人,无论是个人或群体,提供心理帮助时,请记住以下5条原则:

a. 保证安全

b. 稳定情绪

c. 恢复自控感

d. 保持联结

e. 恢复希望

 让被帮助的人脱离危险环境,保证人身安全,或者帮助解决一些最重要的问题,是心理关爱的基础。利用倾听、耐心陪伴,稳定对方的情绪。引导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恢复对生活的控制感。帮助对方在和亲友、同事、救援机构等社会支持系统间建立联结。关注受帮助者的积极资源,让其保持对生活的希望。都有助于受助者的心理健康。

4. 整合专业资源,保证转介渠道通畅

空难后,难免有人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此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或治疗专家、危机专家等。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不少针对空难的公益心理热线,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建议你或你所在的单位,收集、整理这些公益热线资源,或你所在地区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作为备用资源。当你帮助的对象问题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后,第一时间将其转介到这些专业机构接受服务。

对提供公益心理热线的机构,笔者除了代表群众表达感谢外,也想提醒大家,加强对热线的管理,为咨询师提供灾难危机干预培训,重视对他们的督导,保证专业水准和伦理。

最后,愿每一次起飞都能够平安降落,每一个创伤都能得到抚慰与疗愈。

参考资料:
1. BMJ Best Practice:Mental health response to disasters and other critical incidents
2. 2014年马航MH370失联心理援助案例

撰稿人:张西超
中国心理学会员工心理促进委员会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