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泉寺的王老师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3-23


禅门重视生活教学,不少祖师大德常藉由日用中的机锋来接引学人,有所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只能意会,不能言说,更不能人云亦云。

唐代南泉普愿禅师,以禅风特立独行而著称。他在池阳阳泉山建造佛寺,不离南泉山长达三十年。下山后,常以俗姓自称“王老师”。他在马祖道一禅师门下参学时,马祖禅师有次在分粥时问了一句:“那桶里是什麽?”普愿禅师回道:“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意思是,这老汉闭上嘴,怎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样的行为看似违反常理,却与马祖道一的禅风相印契。

有一次南泉禅师问:“王老师卖身去也,还有人买吗?”一僧说愿意买,他问:“不作贵,不作贱,汝作么生买?”意思是,你花多少钱买才合适呢?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即心即佛”,普愿却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正如后来王阳明说“良知”是本质性的,但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却是千差万别,怎么说得清楚?

南泉禅师教诲学人,要人丢掉一切执念羁绊,必须从对执着对象的争夺中警醒,不然就谈不上中道精神。宣城廉使陆亘在“王老师”面前自称:“弟子亦薄会佛法。”意思是弟子也略懂一些佛法。他问南泉禅师:“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否?”南泉禅师回答说:“可以。”陆亘又问:“是不是不可以?”禅师回说:“不可以。”可以不可以?是不是要用这块石头刻成佛像?全在于心意,与是否在上面坐卧过毫无关係。所以南泉禅师问他:“大夫十二时中作麽生?”陆亘答:“寸丝不挂。”便喝斥他:“犹是阶下汉。”意思是还没入门,因为“悟明透彻正要调伏”,光“寸丝不挂”是不够的。

正如陆亘探问南泉禅师:“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作麽生出得?”和尚要怎麽把鹅弄出来呢?南泉禅师叫了声:“大夫!”陆亘随即应声:“有!”禅师说:“这不是出来了吗?”鹅困在瓶里,是别人的假设;被人牵著鼻子走,束缚的是你自己。要知道,别人是难以束缚你的,束缚你的思想的,只有自己。

原载《人间福报》2021年6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