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琏镇村落地名来历

 含山唐 2022-03-23

    善琏镇域地名都有来历。善琏,古曾称琏溪。而据清《湖州府志》记载:善琏镇在府城东南七十里,一名善练(善琏)以市有四桥,曰福善、庆善、宜善、宝善联络市廛、形如束练,故名善练。,

   镇域含山,据明赵文华撰《嘉兴府图记》 载:“含山,在陈山西北六里,嘉湖两府界中若含物然,又四水涵之,亦名涵山。”故含山又名涵山。

    善琏镇域,河港交错,荡漾密布,人家都面河而居。大部分村庄都以“兜”命名。而一只兜,也往往是一个同性家属聚居之处。以姓氏命名的兜有许家兜、颜家兜、杨家埭、金家兜、范家兜、陆家兜、王家兜、杨家兜、蔡家兜、高家兜、彭家兜、刘家兜、顾家兜、车家兜、(北)姚家兜、彭家兜、叶家兜、费家兜、谈家兜、汤家兜、耿家兜、邱家兜、杨家兜、(南)姚家兜、盛家兜、马家兜、许家兜、严家兜、闵家兜、俞家兜等30个村,“姚家兜”就有两个村坊。为防止混淆,习惯把运河以北的称北姚家兜,运河南面的称南姚家兜。含山村的姚家兜,约200年前已没有姚姓人家,现在村民大部分姓唐。

    除以姓氏命名的兜以外,还有一些的兜名,镇域的白鱼兜、金鱼兜,南杏兜、北杏兜,都以动植物命名。竹居兜,光绪《归安县志》又名竹箕兜,大概以前这里的村民以编竹箕为生。竹箕兜还有一个来历是说,村所在的圩田像个簸箕,故名竹箕兜。

    善琏镇域还有和尚兜。和尚兜在善琏镇域皇坟村;村里有座古墓禅寺。和尚兜就在禅寺的旁边。也许当年禅寺香火旺盛,和尚众多。和尚不住庙里,在旁边筑造房屋而居,久而久之,就以“和尚”命名村名。

    善琏镇域的兜名,有的跟村里小河有关,如福溪兜、大河兜、廊柱兜(浪池兜);有的跟方位有关,如北兜里、南兜;还有的干脆叫平冠兜、姚天兜、户干兜、竹叶兜、南沙兜、冷饭兜等。

    善琏镇域兜名多,以“湾”命名的村坊也不少。以姓氏命名的湾有钱家湾、汤家湾、冯家湾、罗家湾等。以其它命名的有东北湾、草塘湾、屋家湾(屋灞汇)、南湾、油车湾、坝头湾、塘郎湾、桥石湾、沙木湾、坟头湾、湾里等。边居湾,原名编箕湾,也许这里曾经以编簸箕等竹制品有关。

    善琏镇域,桑基圩田是典型的农耕留存,所以以“圩”命名的自然村落也常见。杨子圩、法三圩、凤圩、毫四圩、七五圩、陆家圩、菜三圩、外圩、羽三圩、月茶圩、重四圩、小桥头(河三圩)等村名也许存在几百上千年。法三圩、毫四圩、羽三圩、菜三圩、重四圩等名称,说是根据千字文某字命名。而菜三圩,根据光绪《归安县志》所载,为“川三圩”,大概是吴语土话叫别所致。又,凤圩,昔以圩港形似凤凰得名。

    河、塘、坝、桥,小桥流水人家。善琏镇域的自然村落,有些以河港、塘、坝桥命名。北横港、南横港、骑塘庵、杨洪港、茅家塘、夹塘、珠塘、塘里、西塘南、东塘南、港东、港南等村都以港、塘命名。珠塘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奇故事。珠塘原名洪基港,港北有一村庄,村里有个唐百万。唐百万家原本很贫穷,其父亲为地主做长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唐百万出生那天,其父亲意外得了一笔财富,从此家境富裕起来。唐百万小时候遇见神仙吕洞宾,观洪基港内有河蚌,河蚌里有珍珠。此后唐百万以育河蚌珍珠富甲一方,成了真正的唐百万。从此洪基港更名珠塘港。唐百万又在珠塘港上造了一座桥,名珠塘桥,港北的村坊叫作珠塘村。

    桥与坝,连接东西南北的村坊。以“坝”命名的村坊有杨家坝、施家坝、姚林坝、鱼桥坝、祝家坝、双桥坝等。姚林坝,本名“鹞鹰坝”,村落中南北河兜有土坝相连,传旧时常有鹞鹰飞至坝上落脚,故名。鱼桥坝,在在现含山村境中部西南边、村部西南,处塘里港(南与德清新市镇界河)北岸,东邻安头村,西北邻栖贤浜,北邻田心里自然村,南界德清县新市镇蔡界村。清朝末年,有绍兴迁来渔民捕鱼为业,鱼船停在运河西岸坝里、塘里港桥边,故名。

    善琏镇域以“桥”命名的村坊有秀才桥、可中桥、蔡家板桥、小北桥、大治桥、石塘桥、荣华桥、东桥头、秀才下桥、宋古桥、东塘桥、亭子桥、大桥头、遥家桥(姚奥兜)、毛家桥、杨家木桥、大桥堍、水木桥、薛家板桥、洪泥桥、大坝桥、塘桥头等21个村坊。宋古桥,又名宋姑桥;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就送到此地两人分别。后人就把这座桥称作宋姑桥,而旁边的村坊就是宋姑桥村。除了宋古桥,还有秀才下桥。传清嘉庆年间,一秀才坐轿途径,正逢新人过木桥完婚。因桥窄,秀才停轿礼让新人先过,乡里一时传为美谈。次年,西岸村上有沈姓笔工,家业殷实,受秀才下轿为人推崇启发,捐银筑石梁桥,并取名“秀才高桥”。又传“秀才下桥”名,由“秀才下轿”而来。姑存此一说。善琏方言,“桥”、“轿”读音相同。

    善琏人家,房屋成埭头。一埭头人家少则三四户,多则七八户十来户。以姓氏命名的埭头村坊有狄家埭、史家埭、顾家埭、顾家埭(平乐)、唐家埭、郭家埭、卞家埭、杨家埭、冯家埭、姚家埭、宋家埭、吕家埭、吴家埭、张家埭、戴家埭、沈家埭、顾家埭、徐家埭、张家埭、杨家埭、沈家埭、闻家埭、李家埭、朱家埭、纳家埭、北庄家(北张家埭)等25个。以方位而言,有朝东埭、朝西埭;以村中河港而言有河南埭、河北埭。善琏镇域还有一个匠人埭,昔以手工工匠(木匠、泥水匠等)多得名。

    善琏镇域直接以“村”命名的不多;就姓氏而言,只有一个李家村。含山的梅口村(梅墟村),处京杭运河东岸、总管桥港北岸,西邻安头村自然村、东界桐乡市河山镇、北界桐乡市河山镇山下村、南界德清县新市镇蔡界村。原名“梅墟村”,其南称“南梅口”,昔以多梅树得名。又因在运河东水口,故称“梅墟口村”,后渐失去“墟”字成现名。而运河西岸的安头村,在含山村境中部西南边、村部西南,它西邻田心里,西南邻鱼桥坝,北邻栖贤村自然村,南界德清县新市镇蔡界村。旧载名“鳌头村”,音近演化为现名。又村老传,昔以村落在庄古庵旁得名,后“庵”演化为“安”。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分金村,又名分金坝。它西北邻荣华桥、南邻栖贤村自然村、东邻含山大桥。旧志载名“分金坝”,以坝得名。传有一天运河边坝上来二人,一个说这里有金子,你拾了吧;另一个说我不要,你拾好了,两人都说要走了。坝下一锄地农夫过去一看,是条两头蛇,顺手用锄头打成两段。将收工时,两人又回来说,现在好了,有人帮助分了。另一个说,你一半我一半。锄地农夫听罢提起锄头一看,锄头上金光闪闪有一条金子,原来是仙人给的分金工钱。现在含山集镇上有分金新村和分金二村,那是含山集镇的社区。此外,还有一处总管桥,曾名灶头村。它东邻窑里,西邻金家角,北邻徐家埭自然村,南界德清新市镇六安村。其东含山村南边有南北向同名“总管桥”,传总管菩萨到此(现总管桥处)无法抬走,因建总管庙,故名。旧志载:“总管桥,即灶头村”。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区庄村镇》:“六十九庄姚里村、彭家兜、补代村、锦林村、总管村……”。“姚里村”名下附:“姚里村,何志作窑里”。“何志”即清康熙何国祥、姚时亮修《归安县志》。善琏镇域还有毫台村、遥湾村(姚湾村)、前后村、山西村、栖贤村等。与栖贤村隔河相望的是栖贤浜。两村因栖贤桥而得名。栖贤桥东西跨栖贤桥港。三孔石梁桥,额刻“栖贤桥”名。始建不详,民国14年(1925)重建。长24米、宽3米、高3.5米、最大载重量3吨。中孔桥墩四条石竖并,桥墩与金刚墙合一体,金刚墙靴钉式砌筑。系梁2对,端首素面抹角。桥心花纹团花。桥额阳文楷书“栖贤桥”,两边阴刻“民国十四年,里人重建”。 

    善琏镇域有一村坊名牛场。牛场,以前名游城村。《归安杂录》写道:“善琏古称蒙溪。相传秦始皇东巡稽、邮拳,命护驾大将蒙恬屯兵游城,镇搞吴越……”这个游城是否就是现在的牛场村,无考。牛场村,有座游城庙,还有一座游城环桥,处处透着“游城”两字。游城村为何成了牛场,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游城村南有一养牛场,场主是一个叫阎太公的老人。因河上没有桥,村民往来不方便,阎太公就准备募捐造桥。几年后,游城环桥造好了,但阎太公的养牛场也倒闭了。村民为了纪念这位阎太公,把游城村改名为牛场。

    善琏镇域的村坊称作浜的不多,含山有个辅家浜。辅家浜处含山东麓,西北邻山北村,东北邻沈家埭自然村,东和南界桐乡市河山镇王家弄村王家浜。原名“武家浜”,昔以武姓濒浜聚居得名,后因谐音讹作现名。此外就是平乐村的东浜东浜自然村。东浜,在平乐村境东边,村部东,处水塔桥港南岸、侠舍桥塘西岸,西邻村工业区、北隔港邻湾里自然村,东隔塘界港南村钱家湾、南界德清新市镇东安村。村名以在水塔桥河南出最东面兜浜得名。

    镇域村坊,村名中有带“头”字的。康熙字典中载:头,与兜通。《山海经》讙头国。《注》讙兜,尧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国。这“头”,就是“兜”的意思。善琏镇域有南村头、圣堂头、庙后头、高桥头、塔圩头等村。又有村名中带“里”字的。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南宋时含山属太原乡,乡有五里,就是有五个行政村。镇域就有宇家里、窑里、大营里、龙潭里、桥里(牛场桥里)、田心里、晓园里等村名。但这些村名都是自然村落名称。大营里,在善琏村境和集镇东南侧、蒙溪庆善桥南堍,西邻白云庵,北邻茅家塘自然村,东邻敬老院,东南界车家兜村高家兜。昔以四周垒土而居形成村落,故名。晓园里,旧时此地有教堂、花园,因名。田心里,以村庄坐落栖贤村南田中央得名。龙潭里,昔以村落有三个池塘雅称得名。

    镇域有带“郎”的村坊,毫郎(濠郎)、横港郎、漾郎、西南郎、毫城郎(濠塍郎)、东南郎、西兜郎、东港郎等。也有带“角”的地名。如陆家角、谈家角、顾家角,都是同姓家族聚居之地。“角”,确实能用于地名,而“郎”字,跟地名似乎无关。

    镇域以寺庙庵堂命名的村坊有白云庵、观音堂;表示独特地理位置的有山西、山北、长道地、北场、元口(堰口)、对塔(戴塔)、鸭扛子(狭港基)、十景湾、墙西园、会角落(汇角落)、渔船汇、毫里海(濠里厂)等。毫里海,“毫”本“濠”,别字讹写;“海”本“厂”,方言字,即港边、塘边、濠边之“边(岸)”,读音如“海”。与保甲制有关的有善琏村的西堡,“堡”即“保”,旧时“保甲制”地名遗存。“西堡,即原保之西部”。

    镇域村坊地名中,卜家堰与日晖堰可能和水利设施有关系;称作庄的有两次地方,东山庄(东三庄)和顾家庄;最后有两个村名,分别是徐家门和丁家栅。丁家栅,在观音堂村境南边,村部西南,处新桥港东、陆家圩西港西,丁家栅新开港南岸,北邻观音堂,西邻亭子桥自然村,南界窑里村、东界含山村。昔为防盗在村东头船只进口兜筑栅,故名。

    善琏镇域自然村落地名,留存许多历史地理信息,但在乡村土地整理和农民聚居房建设中,好多村坊的名称已不复存在 。

(点击下面公众号名片,可关注含山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