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心理师》: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等等身后那个人

 梧叶追剧 2022-03-23
与你相遇几分钟  不多不少刚刚好

相思梧叶,80后,老文青,纯爷们,少女心。内心单纯的教书匠,行为纯粹的写字人。影视情感,成长感悟,随手涂鸦,聊以自娱。

正如网上的文字所说,《女心理师》真的很治愈。

“在每一个时代,每一座城市,每一个群体,都有人跑得快,有人走得慢,甚至还有人掉队了。”

“掉队这个词形容得不太贴切,应该说,这些人更想活在以前的世界里,沉浸在昨日的美好,错过了今日的班车。”

“可往往是这些人,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想法,却很容易被忽视,也最不容易得到关注。”

钱开逸第一次邀请贺顿参加他的节目时,贺顿是拒绝的,因为作为一个纯粹的心理咨询师,贺顿不在乎这是否是朝阳产业,她唯一担心的只有在不熟悉的领域当中,她的专业能提供多少帮助。

在没有看清自己的价值之前,她是不会贸然做出决定的。

后来她又答应了钱开逸的邀请,是因为她通过尤娜这件事,看到了自己工作的真实意义,能够借助电台这样一个平台,去治愈更多的人,正好符合她一直以来的追求。

毕竟,作为一名咨询师,如果只是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能够影响的人很有限,只有通过更大的传播平台,她的声音才能被更多的人听到,自然也就能够帮到更多的人了。

(虽然还没看到后面的故事,但是不知怎的,我总感觉在整部剧里,一直在治愈别人的贺顿,才是整部剧里最需要被治愈的人。)

相比贺顿治愈尤娜这件事,她的这番说辞,恰到好处地触动到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因为在我们逃离老家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依旧停留在原地。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样的,但是从前几集的剧情来看,贺顿的原生家庭应该是有问题的,不然的话,她的身边也就不会只有她妈妈一个亲人了。

看的出来,作为退休教师,又有贺顿这么一个争气的女儿,贺妈妈的物质生活并不差。

但是在精神方面,贺妈妈还是空虚的。

女儿在家的时候还好,可是一旦女儿不在家了,贺妈妈无事可做,就经常借酒浇愁,因为这个,贺顿很是担心,每次妈妈喝酒的时候,她都在竭力阻拦。

贺顿在家的时候,也许还可以拦住妈妈,可是一旦她不在家,贺妈妈有了更多的无聊时间,只会喝更多的酒。

跟天底下大多数母亲一样,贺妈妈最放不下贺顿,记得剧情刚开场的时候,贺妈妈之所以装死骗女儿,就是希望她可以早点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但是,如果贺顿真的结婚了,估计贺妈妈又会舍不得,一方面希望儿女可以早点成家立业,另一方面又希望儿女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应该是大多数妈妈的共同心态吧。

尤其是贺妈妈这种,身边只有女儿这一个亲人,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鲜见,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跟孩子一样撒娇耍赖,甚至偶尔犯一些小错误,我们以为他们是糊涂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在我们这里得到更多的关注。

老辈人常说,老小老小,老不如小,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看得出来,贺顿真的是一个孝顺的女儿,除了她知道母亲想要的是什么之外,更因为她总能给母亲恰到好处的关爱。

虽然贺妈妈是一名知识分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也是一名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根本比不上年轻人。

为了帮助妈妈,每次只要社交软件一更新,贺顿就会给母亲写一份使用指南,教母亲学会使用。

看到那一节的时候,不由得惭愧万分,虽然我也曾陪着父母一起认识新的事物,但是我从来没有像贺顿一般帮母亲做过使用指南。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没过多久,父母又会用同样的问题来问我们,因为我们忘了,随着年岁渐老,他们的记忆里早已不如从前,就算我们手把手教会了他们,如果不是每天使用,他们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

(当然,有些时候父母之所以一而再地问我们同样的问题,也是为了吸引我们的关注也不一定。)

像贺顿这样做出一份使用指南,就算我们没有在父母身边,他们也可以通过我们写好的指南进行自学。

这样一来,每次他们打开我们写好的指南的时候,不仅可以重新学习那些新的技能,也能无时无刻感受到我们的存在。

当然,故事中的贺妈妈是聪慧的,就算没有女儿手把手指导,她自学了转账,得知女儿辞职之后,她马上就给女儿转去了八千块钱,女儿拒绝收下的时候,她还非常生气。



这些年来,因为生活,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年轻一代背井离乡去了远方,在我们的老家,也就产生了更多的“留守父母”。

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我们也会尽力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

我们给父母买了智能家居,我们给父母换了手机,可是我们却忘了,在传统生活中生活了一辈子的他们,对于这些新生事物,他们是打心眼拒绝的。

相比电视机顶盒上复杂的操作,他们更习惯两个键就能换台的老式电视;相比转账时的数字,他们更喜欢用手数钱那种感觉;相比视频聊天时的卡顿,他们更乐意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

他们不习惯用煤气灶做饭,他们不会使用涡轮洗衣机,他们学不会操作智能冰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早就成了这个数字时代的难民。

正如贺顿所说,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有人是因为学不会,有人则是心甘情愿的选择。

他们拒绝的不是这个时代的新生事物,而是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读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卖菜老人一直拒绝用二维码收款,后来因为随身携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学会使用二维码收款,但是每次别人买菜的时候,他都要问一句,能不能使用现金支付。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对老人的行为嗤之以鼻,现在我才明白,他之所以喜欢现金支付,其实就是为了守护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只是,无论他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必须被时代裹挟着一路前行。



一位朋友跟我聊天说,无论多忙,他都要经常回老家看看,每次到家之后,他都要问父母有什么不会的。

对于朋友这样把父母当小孩的行为,我曾经很不理解,现在看起来,是我错了。

前一段时间,给家里拉了宽带,装了WIFI,想着我们很少回家,父亲想我们的时候,就可以跟我们视频,就给父亲换了智能手机,但是我忘了按照父亲的性格,肯定舍不得使用流量,如果没有给父亲的手机连WIFI,这个所谓的智能机,只不过是一个稍大一些的功能机。

后来,母亲跟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提议让他们找邻居的年轻人帮忙设置一些,却不想母亲一口都拒绝了——

虽然父母没多少文化,但是源自骨子里的自尊心理,让他们不愿意向别人低头,在他们看来,找自己的儿女帮忙没什么,但是要他们去找别人帮忙,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也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每次回家的时候,他们都要问我们一大堆的问题了——在生活中,他们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可是我们很少回家,他们也不愿意找别人帮忙,这些问题自然就累积起来了。

不由得想起了此前看过的一段话——

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洗脸,教我们梳头发,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他们依旧落后于时代了,我们也应该把自己的脚步慢下来,陪着他们一起去认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图片系电视剧《女心理师》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