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的腊八节

 vr7mip1qw6fbpy 2022-03-23

小时候的腊八节

小时候家里穷,但是每个节气却都过得记忆深刻,红火热闹,腊八也是。

腊八头一天晚上,妈妈就用水泡上各种豆类,有大红豆,绿豆,姜豆,姜豆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斑的,各种颜色泡在一起,像五彩石子,我会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手伸进泡豆子的碗里偷偷玩一会儿,那豆子真好玩。

腊八这一天,妈妈会在五点左右起床熬制腊八粥,粥的主料是黄米,除了加上豆类,腊八粥里还要放上荞面做成的小圆球,圆球有小小汤圆那么大,是我们用面一个一个搓成的,搓成形后再在圆球上按个小窝窝,妈妈说这叫鸟头(我想一定是麻雀头),吃了它,鸟儿就会头疼,这一年庄稼就可以少遭鸟儿的糟蹋;同时也把面搓成一个尖头的小圆条,两掌合拢一压,就成了一个小叶状,我们把它叫麦穗,预示这一年麦子丰收。这项工作是在早晨早早起床完成的,要尽量不发出声响,要架柴火让火在灶膛自然燃烧,不能拉风箱“啪踏啪踏”烧火,悄悄地做。腊八粥的讲究是在太阳未出来之前就要吃的,不能见到阳光。

妈妈说她小的时候,腊八粥在腊八这天要做大大一老盆,做到半熟,然后全家人天天热着吃,一直要吃到年关。吃腊八粥每顿碗里也不能吃完,要留下一点下一顿继续热着吃,预示着年年有余。

腊八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呢?小时候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大人们对此节日相当慎重。孩子们开始窃喜,腊八一过就快要过年了,就要有好吃的可以吃,就要有漂亮的新衣服穿了。小时候对年的期盼是殷切的。

而今,也说不清楚腊八是个什么节日,但依然会怀念小时候的腊八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漂泊的一代70后们,已经不再会把节日看得多么神圣、过得多么隆重,于是我们的下一代90后们也就没有了我们小时候那种对节日的狂热。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文化传承的断裂,只是觉得没有给孩子这些节日的欢乐倒是感觉非常遗憾。我的孩子不会有我对小时候节日深深的记忆了。

腊八也是一个时令的分水线吧。小时候听妈妈说:“过一腊八长一杈把(杈是一种农具)”,是说腊八过了,白天就明显的长了,太阳比平日能迟落一杆子高(一杈把那么长时间了)。

明天,天会比平时早亮一会儿,太阳会比平日迟落一会儿。

如今,已经没有人这样讲究的做腊八粥吃腊八粥过腊八节了,腊八节也就没有了神圣感和信仰意味了,如今的腊八粥被当做一样美食,冠以这个节日的名字。

喜欢小时候的腊八节。

妈妈,是我的百科全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