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封建文人的家国情怀,庾信《哀江南赋》

 泊木沐 2022-03-23

庾信是南北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坎坷,历经多个王朝兴衰。庾信祖籍河南,之后南迁定居江陵。庾信的父亲是南梁的官员,他自幼接受了良好教育,年纪轻轻就跻身官场,平步青云。南梁内部发生叛乱的时候,庾信出使西魏,无法回国。之后,西魏灭了南梁,庾信入仕西魏。

几年后,北周灭了西魏,庾信又成了北周的臣子。虽然他没有在改朝换代中惹上杀身之祸,但他一直无法忘记南梁朝廷。庾信经常自责“背弃”南梁,哪怕事出有因他也无法原谅自己。他把自己的心事写成一篇文章《哀江南赋》,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怀。

《哀江南赋》是庾信晚年的代表作,这篇赋的前面有一段序文,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创作经过。庾信采用追忆的形式起笔,叙述了南梁的两件大事,侯景之乱和江陵沦陷。这两件大事,造成了庾信一生的遗憾。在侯景之乱中,庾信奉命出使。在南梁危急存亡的时刻,他没有贡献出应尽的力量。他想要效仿前朝名臣,但却无法一展才华。从而奠定了整篇作品悲凉的基调。庾信在文中批判了南梁皇帝的懦弱无能,也谴责了西魏的侵略行为。

接下来庾信想到了伯夷、叔齐,也想到伍子胥、荆轲等人。前者不食周粟,被后人尊为隐士;后者迎难而上,为国出力。与这两种人相比,庾信觉得有些惭愧。庾信的心情十分复杂,他想成为名流千古的忠义之臣,但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逃兵”。当他年华老去的时候,他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他不能拯救南梁是有客观原因的,他自己遭遇亡国之恨,也是痛心疾首的。

最后他觉得南梁亡国也许是天意,个人的能力无法与天意抗争。朝代更迭是历史规律,他一个人无法改变,只能释怀。说了这么多背景资料,他才开始写赋。这篇赋文以时间为线索,诉说了他在时代变化背后的家国情怀。

庾信在文字表达上打破了赋体结构对称的传统模式,让这篇赋显得情绪十分饱满。作为世家子弟,他接受的教育是“仁义礼智信”。所以在文章中,他敢于剖析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了这份真情,让作品的叙事结构有条不紊,透出苍凉浑厚的气势。

后人对《哀江南赋》的评价极高,觉得这篇文章凝聚了庾信的毕生心血。唐代大诗人杜甫十分推崇庾信的作品,他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首诗中的“诗赋”就是指这篇《哀江南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