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探索”石鲁·石果父子一脉相承(郭谦文)

 甘泉书屋i30tsw 2022-03-23

“实验——探索”,父子一脉相承(石鲁·石果)

                郭 谦

     一.风雨激荡的曲折人生

石鲁,原名冯亚珩,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938年,他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投奔延安,开始以画笔为宣传工具献身革命,因仰慕石涛和鲁迅,改名为石鲁。

这时期,他曾当过戏剧股长、文工团美术组长,经常活跃在延安的露天舞台上。他对舞美工作极端负责,从设计、制作、装台、幕间换景,一切杂务他都做;他也参加街头诗画活动,从事版画、漫画、连环画、年画等创作;他还赶着毛驴,在陕北串村走户,进行文艺宣传活动。他注意吸收民间丰富的艺术营养。在延安的山水、窑洞和枣树中,他发现了延安的“表情”、陕北的“情感形象”、黄土的质朴……他热情地为老红军、小八路、女战士、石匠、赶脚汉、牧羊人、农民传神写照,之后,创作出传世作品《古长城外》。

       (石鲁作品《古长城外》)

新中国成立后,石鲁主持陕西美协工作。曾任西北美协副主席、《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美协主席等职。移居西安后,石鲁开始专注国画,兼学诗、书、金石篆刻。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国画家,组织成立了“国画研究室”,对国画创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当时美术界称为“长安画派”。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间,石鲁以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文化情怀。其代表作如《转战陕北》《东方欲晓》《东渡》等,这些作品在以自然风物为主要载体的形式表现中,将西部地区荒凉、峻拔、宏阔、高迈的客观物象转换为一种沉雄、旷达、野逸、浑厚的审美追求,遂以其雄浑刚健、阳刚豪迈的格局与范式而成为那一时代主旋律的文化样式。从而,刮起了一股绘画史上“长安画派”的强劲之风,与当时的海派、金陵派、岭南派诸流派分庭抗礼。

在艺术思维上,石鲁一反古代艺术论的“以形写神”说,提出“以神造型”说,赋予“神”(精神)在绘画上辩证的新阐释,并以大胆的笔墨探索赋予这一文化理念。不过,艺术界对此褒贬不一,命运对他来了个颠覆。

  (石鲁作品《东渡》线描画稿)

1963年至1964年间,石鲁创作的巨幅国画《东渡》,这是他长期以来尝试以山水画法画人物的一次突破性创作。这副作品画面气势磅礴,笔力千钧,可称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但其刚诞生,立刻被人扣上“丑化领袖,丑化人民”等大帽子,不准送往北京展出。同时有关刊物对石鲁的《转战陕北》进行批判,《石鲁作品选集》也被停止发行,等等一系列地打击致使肝病未愈的石鲁神经错乱。1965年秋,石鲁因精神分裂症住进了精神病院。

一波未平另一波涌起,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把他打入黑暗深渊。他被批斗、侮辱数月,住进“牛棚”后,直言反抗,又被判为 “现行反革命分子”,欲处以死刑。后来,经医院证明,才被作为“疯子”,免遭枪决。在监狱里,石鲁两次出逃深山。即使在广元过着野人生活,他还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仍在写生与思考。不久,他被当作“苏修特务”,再次抓进监狱。生活的残酷,逼得他不得不采取隐晦曲折的斗争方式,他把抗议和控诉隐秘于诗书画中。七十年代初,石鲁的《华山图》等笔势奇崛,浑然豪壮,无疑是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而他的《春芽》《红竹万竿》《荷花》等作品,以荷花的高洁、兰花的素雅、青竹的茁壮、黄菊的凌寒不折,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讴歌。无疑,是他对人的生命意义所做的“形上”之思,是真正的从“生命的根底发出来的个性力量”。这些作品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冰清玉洁的人格魅力。

   在监狱期间,石鲁曾在囚室里画了一批作品,据见过的人说,画得很精彩,颇似法国印象派的风格,作品以蓝、黑色为主,足见石鲁即使身陷囹圄也没有停止过艺术探索。可惜,这批作品不知下落。石鲁曾将五十年代访问埃及、印度的写生重新加工,在原作上加了许多线条和图案,富有金石趣味,翻旧为新。

80年代,石鲁恢复了工作职务,虽然重病缠身,仍潜心于中国画的发展研究。他曾提出一个计划,要成立一个“中国民族画院”,包括中国画、壁画、民间艺术等,进行广泛的民族文化研究、推广。他的理想因疾病的恶化而变为泡影,他的胃发生了癌变,敌不过死神的折磨,于1982年8月25日,离开了人世。

2002年8月25日,西安举行了“石鲁情缘———纪念艺术大师逝世20周年暨巨作《东渡》艺术研讨会”。会上一致肯定了石鲁在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历史地位。著名书画评论家程征说:“从《东渡》开始,中国水墨画从过去走向了未来,走向了现代,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愧为一代宗师。”

 2012年,石鲁的后代们将151幅石鲁画作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博成立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2017年,西北大学与石鲁的家属协议签约:合作共建石鲁美术博物馆2019年12月11日,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了“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以祭奠石鲁的百年诞辰,同时肯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独特的地位。原陕西省国画院院长苗重安在发言中说:“石鲁在我心里,展现的是鲁迅的风骨和李白的才情,他促使我在心灵深处树起崇高的道德,促使我在学术上变成他的粉丝。他不仅是艺术家,也是学者,是思想家,是李可染先生说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具象典范。”

          二.石鲁非凡的艺术成就

   石鲁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四五十代年代,他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代表作有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六十年代,石鲁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画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七十年代,石鲁以花木大写意为主,创作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诗、书、画、印,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他是以强力提按的用笔和激烈抒情的品格构成了对传统书画的变革,成为书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艺术家。

  (石鲁作品《转战陕北》)

六十年代初,是石鲁的黄金时代。他的绘画《转战陕北》中再也看不到早期的“情节性”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神采、气质、韵味、诗魂和书骨,犹如五陵原气蒸霞紫,元气升腾,标志着石鲁中国画创新的成熟。石鲁曾用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审美追求:“意、理、法、趣”,即着力于表现形象的内在生命,使其兼有商周的凝重,汉唐的气魄,民间剪纸的质朴和现代版画的明快等特色。

后来,他受尽灾难,迫使他的创作风格更接近于楚骚。画中浸透着忧心如焚、仰天长啸之气。不论是《华岳松风》《骄雪图》《山鸣图》《青青者长松》,还是《荷雨图》《峨嵋积雪图》,都不在乎外在形态的精确,展现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气质、品格风貌,是傲岸不驯的人格、节操和一腔浩然正气。果敢的笔触,豪放的力线,是气与血的痕迹。其作品进入了“藏巧于拙”、“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石鲁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他在诗文绘画上的创新是同源相通的。他那些连绵顾盼、伸缩有情、气脉连贯、笔势纵横的“天书”,那些形如钉头、匕首、蒺藜、卵石、砖块的墨迹,蕴藏着石破天惊的力量。那执拗犀利的笔势,如金钢锉,如秦砖汉瓦,沉雄宏达,气势夺人。他说:“书乃吾自书,画乃吾自画”,“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些有力地显示了石鲁的书品与其人格的契合。

在文学上,石鲁也独显才能。五十年代,他去青海写生。一次在途中遇到大雨,山洪突发,路被冲毁,他滞留在客栈里。这时,他灵感触发,花费一周时间写了一个剧本《暴风雨中的雄鹰》,长春电影厂拍摄成电影。之后,他又写了《金银滩》等剧本,《金银滩》也被拍成电影。石鲁曾对学生说,他在灾难十年中最大的收获是写了三千多首诗词。他的笔迹工整,一丝不苟。可惜,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否则,他还会创作出更多的五彩图象和妙文来。

三.探索的道路上有人接棒

石鲁已经离去,中国画坛并未因一颗巨星陨落而失去光彩。一批又一批的画坛新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这之中包括石鲁的子女。石鲁与夫人闵力生有三子一女,儿子石坚、石强、石果,女儿石丹,他们都是活跃在当代艺坛著名的画家,石果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

石果,1953年7月生于西安。小学四年级,石果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小画家,他画墙报、漫画,去电视台表演,水墨小品被选送国际儿童画展。他的功课很好,作文常被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评述。

好景不长,他的学业因父亲蒙冤受难而受到极大影响。1970年中学毕业后,他去陕西钢铁厂当工人。白天上班烧电焊,晚上熬夜学绘画。他到大街上搞速写,纠合一班画友欣赏俄罗斯绘画印刷品,悄悄读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的小说和诗集,听柴可夫斯基的木纹唱片等。1973年西安美术学院招收过一批中专工农兵学员,石果也去报考,因家庭政治问题未被录取。1974年,他与父亲石鲁秘密出逃避难。他目睹父亲在“长安芦屋”——破、漏、小、墨俱全的住所中作画,接受父亲的指点:如何勾、皴、染、点,如何运笔用墨,怎样研墨调色……

  (石果处女作《石流厚土》)

山不转水转,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石果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就学期间,石果的素描作品《残缺的躯干》入选198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习作集》;水墨作品《摇篮》发表在《美术》杂志上;水墨作品《雄览秦巴》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获三等奖。1981年,石果去大巴山一带写生,去陕北高原搜集素材,他精心临摹了一批古代山水画大师的原作,年底交出优秀毕业作品《古流厚土》,该作品入选1984年的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之后,石果在陕西省的各类美术展览中,屡屡获奖。

八十年代末,老一代“长安画派”画家纷纷谢世,石果内心开始思索起艺术方向上新的突破。珠海经济特区的人才招聘组到西安时,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并回绝了西安美术学院的聘请。

1985年,石果在珠海一家中港合资企业当美工,当地文联聘请他去组建珠海画院,任画院副院长。妻子吴黎明是西安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也调到一起。好事接踵而至,中国美术家协会接受他为会员,他开始踌躇满志地干起一番事业来。 1988年,珠海画院主办的“珠海特区综合图像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石果夫妇合作的巨幅丙烯画《超级商场》引起了轰动,受到媒体的关注河宣传。

画院因体制不适应潮流等而解散,石果辞去公职。他进入了“闭关”期,不断读书、反思,开始了实验水墨的创作。他曾去敦煌游历,宗教历史文化的遗迹和大西北丝绸古路的悠悠风物给了他强烈的印象,唤起他思想上的共鸣,这对他的水墨实验精神内涵深入演绎有着重要的意义。

  (石果作品《团块的包装》之一)

1993年,石果的实验水墨画作“框架”形态出现,他完成了一系列“框架与团块”作品。《江苏画刊》《广东美术家》等专业期刊开始介绍石果的实验水墨作品。石果的《框架与团块No.5》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优秀奖。1995年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美苑》以“焦点笔谈——关于现代水墨语言问题”为专题进行讨论,收入石果作品及笔谈。《当代艺术》系列丛书第7期“当代水墨专辑”收入石果作品及笔谈《水墨残象——祭奠本土情结》,这是石果首次明确把“残象”作为他实验水墨的精神依据。

1997年,石果的《团块的截面》、《团块·阴阳同体》入选“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入选“第十二届亚细亚国际美术展”、“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1998年初,石果编辑了《石鲁画语》、《石鲁传略》。又编辑《石鲁文稿》一书。2004年,石果、石丹与吴山明、吴黎明、曹宝泉等画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中国当代11画家巡回展》。

  (石果作品《中华崖柏五千年》)

21世纪初,他参加了国内外许多重要艺术展,如2001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美术馆)、2001第十六届亚洲国际美术展(广东美术馆)2002深圳第三届国际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2003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2004上海春季沙龙展2005中国实验水墨回顾展(深圳画院)2006中国水墨文献展(南京)2008“北京上上国际艺术年展”(北京上上美术馆)等,在美国、韩国等国家、地区举行展览河交流,2008年三件作品入编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史》等。不少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2004年至2016年,石果曾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现为职业艺术家。主要著作有《石鲁画论》《黑白史-石果》等。

在《黑白史-石果》这本美术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标志框架与团块》《阴阳同体》到《土著的幽灵》,从感受的世界到构想的世界,石果的作品是人心的舒张收缩,犹如一部世纪的自传。

在石果自称“图式革命” 的艺术实验过程中,他已经逐渐将自己的艺术由一种生存方式提升为一种文化领悟,从而显示出它在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画领域的独特位置。实验水墨艺术探索的意义不只在于石果所创造的一系列墨白图像具有风格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和技法语言上的完整性,而在于通过水墨实验所作个性寻求。

毫无疑问,石果的艺术实验与父亲石鲁的探索是一脉相承的。探索、创新永远是艺术保持魅力的源泉,也是一个不老的、值得赞美的话题。

相关文章链接:

1.郭谦:画马闻名天下的两代人:徐悲鸿、徐庆平_链产业 ()

2.艺术教育有杰出贡献的父子院长 ——潘天寿与潘公凯 (360doc.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