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的含义,十分广泛大而天地,小而人体,万事万物,皆俱阴阳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2-03-23
由阴阳的运动变化,推动著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生物生长变化的根源。人的生长壮老死的整个生命过程,也就是阴与阳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人体阴阳又必须与自然界阴阳相应,才能保持其协调的运动变化。因此,协调人体阴阳和协调人体界与自然阴阳是摄生防老的重要法则。
 一.协调人体阴阳  总的来说,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属阳,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等形体属阴。阳化气,阴成形。阳主生,阴主长。人体阴阳必须协调,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证治心传》 指出:“盖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二气平调人无疾病,二气一有偏胜则疾患生矣'。阳气能促进体内精微气血的生成,从而滋养脏腑形体,而阴精又不断地供给阳气活动的需要,为阳气的物质基础。人体阳气与阴精互根互用,二者协调,则为生理。若阳气与阴精,一方偏胜,必致另一方偏衰,二者失调,则为病理。因此协调阴阳是养生治病的总原则。《素问.生气通天论》讲:“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至老年,阴精阳气一般出现生理性的衰减,再加之疾病,故阴阳的偏盛偏衰尤宜注意调整。
 1.扶阳抑阴 人在青壮年时期, 阳气旺盛,生命力强,故身强力壮,生气蓬勃。但至40 岁以后,阳气逐渐衰减,故出现体重,活动不灵,阳痿,九窍不通利等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年40以后,阴阳都处于衰减状态,但以阳衰为主,阳衰则不能化阴、生阴,阴精不足不能供给阳气的需要,则阳气更衰;阳衰还能导致浊阴的偏盛,浊阴非指精血,而是体内代谢废物如痰饮、水湿、糟粕;阳虚不温而生寒。故一般讲,老年宜扶助阳气抑制浊阴。是防衰延年大法则。《景岳全书传忠录.阳不足再辨》指出:“生长壮老已,而年有不同也,然则自幼至老,凡在生者,无非生气为之主,而一生.之生气何?莫非阳气为之主,而但有初、中....强则寿,阳衰则夭”。《类经图翼.大宝论》又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五官五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又说:“ 夫阳主生,阴主杀,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唯畏其衰,阴唯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由言之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若论扶阳的方法,则广而多,无外乎防止伤阳温养阳气两方面。寒冷湿邪,易伤阳气,苦寒药食过多,易伤阳气,劳倦过度,易伤阳气,等等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需谨慎注意,保护阳气不受伤害。温养阳气方法亦多,老年出现寒凉等阳气不足时,常服温阳之药食,如羊、狗之肉,人参、鹿茸之药,但须注意适度,不宜服食过多、过久,以免阳气太盛伤阴。亦可采取针灸方法壮阳气。如用艾叶常灸关元穴对阳不足之人大有益处。若外湿入侵或脾虚生内湿,觉身体沉重疼痛,口淡不欲食,苔腻,为湿邪围阻阳气之征,久之,湿伤阻气,致阳气虚弱,祛湿化湿,以通阳气,湿邪去,则阳气通而不致虚。常用薏仁、茯苓、淮山之品,煮粥自养。
 2.交通水火肾在五行属水, 心在五行属火;肾水上升以养心火,防心火偏亢,心火下降,以温肾水,防肾水过寒。心肾水火升降互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傅青主女科》说:“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格致余论》亦指出:“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若肾水亏虚,不能上升以济心火,则出现口苦口干,“舌糜烂,心悸;健忘,
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等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若心阳不足,不能下降温暖肾水,则水寒,可见水肿,小便不利心悸等症。老年期,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现象较为多见,治宣交通心肾,如《伤寒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水亏火旺之证;苓桂术甘汤桂枝加桂汤治火衰水盛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